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老乐山旅游景区:国家 AAAA 级景区,踏青好去处,交通便利等你来

老乐山旅游风景区

感谢您对“老乐山旅游风景区”的关注——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河南省省级旅游度假区、驻马店市影视拍摄基地、摄影创作基地等。

三月风光秀丽,正是踏青好时节,带上长辈、孩子,一起去感受老乐山之美,感受大自然赐予的美丽。

路线一:驻马店市至老乐山风景区:乘坐任意交通工具到火车站后直达老乐山风景区东边。

門巴士。

路线二:从确山到老乐山风景区:从确山县城沿省道S334行驶,按路标行驶20分钟,即可到达风景区南门。

路线三:自驾路线:国道路线,市区内沿铜山大道往上铜线,按路标行驶至景区东门。高速公路路线,在鹊山西下高速公路后,按路标行驶10分钟至景区南门。

乐山是确山县最高峰,又名大乐山、老乐山。宋代以前称狼山,又名大狼山。县名因山而得,故确山在秦汉时称狼岭县,隋唐时为狼山县。宋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为避宋代先祖姓氏,改狼山县为确山县,狼山也改名为乐山,直至现在。

乐山脚下,有一座由石灰岩形成的孤山,当地称大石山。石块可烧成石灰,打成石块,用作建筑材料。1978年,当地农民在大石山爆破岩石时,挖出一个山洞,洞内堆满了各种动物的骨头,中间有一处火坑,火坑内积灰已成黑色块状,火坑周围已烧结成红色的烤土。1981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安志民先生到鹊山,在洞内采集化石标本。经科学鉴定,发现该洞为北京周口店旧石器时代人类居住的山洞,火坑和灰烬中发现的动物骨骼为熊、虎、鹿等原始动物化石。这应是驻马店最早的古人类遗迹,说明早在60万年前乐山周围就有人类活动。乐山是中原道教圣地之一,道教宫观始建于隋唐,北宋时达到鼎盛,有“八宫二庙一拜台”(即万寿宫、遇真宫、玄都宫、南海宫、斗母宫、灵应宫、玉虚宫、紫霄宫、回龙观、群仙观、百台宫)。北宋信奉道教的宋徽宗,曾给乐山的开山祖师三次封号:“先封崇仁侯,后封仁永公,后封嘉济王,久建庙宇,以祀神明。”这段文字是金代人记载的,距北宋只有八十年左右。应该是真实可信的。乐山山顶上曾有三件宝物——玉皇大帝、元始天尊、太上老君三尊铜像,每尊铜像背后都刻着“大宋崇宁三年造,重三万五千斤”几个字。可惜,解放初期,这三尊铜像被山下急于致富的农民砸得粉碎,当废铜卖了,留下了千古的遗憾。

明朝灭亡时,李自成率领崇祯皇帝的太子朱慈朗从北京西撤,到达豫西时被清军阻击。朱慈朗和跟随他的一批大臣趁乱逃到南阳栾川县,伪装成道士躲了起来。为了保险起见,朱慈朗派大臣贾尚焕到乐山另寻藏身之所。贾尚焕因为有太子的支持,才敢自称是乐山的开山道士,而无视道教宫观在前朝已有修建的事实。清康熙元年立在乐山顶上的南天门匾额,暗示栾川贾尚焕这个“道士”就是乐山的贾尚焕。 “尚”是太子,“还”是归来,寓意太子到来。

乐山之所以被称为中原道教名山,是因为它在宋代曾被皇帝册封,盛极一时。当时与湖北武当山(称金顶,祠堂金瓦)、泌阳铜山(称铜顶,祠堂铜瓦)、鹊山乐山(称铁顶,祠堂铁瓦)并称为中原道教三山。乐山道教在古代影响很大,鼎盛时期,庙会每年从三月初一持续到月底,不仅河南各州县香客众多,周边的安徽、湖北、江苏等省的香客也络绎不绝,有的甚至结成几十人至几百人的朝圣会。那时人们登上乐山放眼望去,只见道教信徒如蚂蚁般蜂拥而至,山上山麓每天都挤满了外地来朝圣的信徒。据乐山一位道士说,乐山鼎盛时期,道教信徒多达一千人。仅道观信徒捐献的钱财,每天就能装满好几个大畚箩,加起来能装满一间屋子。全国各地捐助者的捐款还未统计。

乐山道教宗派为隐溪派,字数分四十个,如“德清高洁,云结守单,九重天外,方可知妙玄,修炼内宇宙,阴阳为先,心清体自然,发白面童”等,可反复传诵。据乐山道长李清真说,他是“清”字派的第四十三代,说明乐山隐溪派道士在建国前已传至第四十三代。过去,乐山在明清以前,有许多古碑,但屡遭毁坏,难觅踪影。明代以前的《确山县志》版本,已毁于战火,仅凭现存史料可追溯到北宋。至于乐山道教究竟创建于何时,尚有待进一步考证。

乐山除著名的“八宫二庙一拜台”外,还有山门、南天门、天门街、灵官庙、仙人庙(相传庙内有宋前开山道长通仙及一尊曲爪猛虎塑像)、广胜寺、圣母庙(俗称产子庙)、二龙宫、陈平庙、财神庙、山神庙等。此外,还有县北三里河北岸的永安宫,城西门外的金乐宫,城东的火神庙,关山的朝阳庙,城南门的天齐庙,城北的巴拉庙,城内的城隍庙等。据县志记载,至清末,县内有道教宫观30余处,均为乐山道教的庙产。同时,乐山道教还在山下设立学校,设文武两部,传授四书五经、道教教义和各种武术。学生多为乐山周边贫苦子弟、道教信徒子弟、道教儿童等,可见当年乐山道教的兴盛。

乐山风景名胜众多,著名的明代“鹊山十景”就有“双峰对月”、“秀云照日”、“流上曲水”、“睡仙挂石”等;清代“新八景”也有“朗岭雪景”、“冬蛙浮景”等。其实,乐山还有“乐山云海”、“古柏低垂”、“龙鸣石峡”、“蛇身台”、“雷击石”、“鸣心处”、“神仙洞”、“塔儿湾”、“十八弯”、“蟾蜍泉”、“天桥墩”、“楚长城”等,都是极富文化品位的风景名胜。其中,乐山的“楚长城”历史最为悠久。据县志记载,确山春秋战国时期为楚国北部边境,既然是楚国北部边境,必然戒备森严。乐山是确山境内最大的山脉,以乐山主峰为龙头,在县境西蜿蜒三十余公里,南北宽约5公里,形成一道天然长城,地处战略要地,东北望千里之外的中原,是攻防最佳要塞。现存的乐山楚乐城,是整个乐山山脉从东向西八座乐城之首,顺序为乐山乐城、平顶山乐城、金顶山乐城、三塔山乐城、四十木顶乐城、石拉寨乐城、千岩岭乐城、城顶山乐城(在泌阳县境内,是确山与泌阳的界山)。在一条只有三十多公里的山脉上修建了如此多的乐城,想必是边境了。有人说,这是唐朝李肃平定蔡州时修建的营垒,这显然是猜测。据记载,李肃平定蔡州时,狼山(确山)是蔡州叛军的地盘。李肃怕狼山派兵救援,便“留五百人驻守,以断狼山援军”。最合理的解释,是在楚国北边修筑长城的基础上,屡屡被官府用来驻扎险地,或被叛军当作临时堡垒,或被民间用来躲避战乱和盗匪。否则,如果不是国家工程,历朝历代确山县的人力财力都无法修建如此庞大而众多的乐城。目前确山楚长城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确山楚乐城应为万里长城之父,现存的乐山楚乐城最高处高三米多,绵延数座山头,西、南、东三面绵延十余里,应纳入修复计划,开辟为“广州长城景区”,供游客观赏。

乐山还是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具中原特色的大型传统民间花炮“鹊山铁花”的发源地、河南坠子“尹喜派”的发源地,这两项最具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遗产均由乐山道士传承下来。

鹊山铁花源于道教炼丹术和驱魔驱怪的“武功”,后与道教同门“老君门”及民间金、银、铜、铁、锡等工艺师相结合,形成北宋初年独特的道教祭祀、娱乐神灵的仪式。后在一千多年的传承中又吸收了“铜器会”、“龙灯会”、“烟花爆竹会”等,演变成现在以娱乐为主、气势磅礴的鹊山铁花,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专家们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义溪派坠子术是确山道教以道教音乐、民间小调、评书等为主要内容,自成一派的民间艺术。解放前和建国后,义溪派坠子术艺人均按乐山道教四十字辈分列。据考证,传授坠子的道教一代已传至“苗”十八代。确山、泌阳、遂平、驻马店、汝南、正阳等地均有坠子术艺人。如今,由于坠子术艺人不再收徒,已濒临失传,亟待抢救传承。

清代以前,乐山道教宫观均有专职的弦乐、铜乐(打击乐器)演奏员,在道教重大庆典上演奏。古时正月初九(玉皇诞辰)、正月十五(天官诞辰)、二月十五(老君诞辰)、三月三(王母诞辰)、三月二十八(泰山神诞辰)祭神打铁花时,道士们都会组织铜管乐队、民乐乐队演奏道教音乐,热闹非凡。据说道士中不乏吹管、吹笛、吹筝、吹古琴、吹二胡的专业人士,技艺高超,深受官员和民众的喜爱。

确山县流传着大量民间故事,其中不少与乐山有关。笔者已收集整理了《老乐山传说》、《确山铁花传说》等丛书数十篇故事。还有更多故事、传说、神话等需要进一步收集整理出版,弘扬乐山文化。

乐山四面多条深谷,特别是南侧,至今仍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原生态森林,在开发过程中应划定几处自然生态保护区,尽可能地保护原有的自然生态面貌,以保持生态平衡,防止人为破坏,也有利于乐山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乐山还出产一种野生茶树,名为“乐山尖”,道教信徒采摘后泡茶饮用或馈赠官员、达官贵人。此茶醇香,色泽翠绿细腻,常饮可提神益寿,应为乐山独有的特产,应加以挖掘、整理、恢复生产。

乐山盛产各种野生中药材,乐山道士们积累了多年治疗各种疾病的经验,至今仍在乐山周边民间流传,应是乐山中医药文化的瑰宝,也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市场部0396-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