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股市波动调整,私募产品的业绩条款再度引发争议。
近日,有投资者投诉量化巨头欢方量化,称其以100万元购买了一款私募产品,赎回时只剩下80万元,却被收取3万元的业绩提成,引发业内关注。
私募基金业绩拨备为何屡屡引发争议?哪种业绩拨备更合理?中国证券报记者多方采访,探究私募产品业绩拨备的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私募股权客户抱怨尽管亏损,他们仍获得绩效费
11月29日,某私募客户申请赎回一只沪深300指数增强策略产品,其以100万元的价格买入该产品,但今年12月1日确认赎回时,只剩下80.28万元。
根据客户提供的交易确认书,客户购买了欢方量化旗下300指数增强型产品,赎回份额为107.4万份,产品单位净值为0.77,对应资产金额为80.28万元。据透露,客户持有该产品两年多,但在赎回时,计提了跑赢沪深300指数超额收益25%的业绩补偿,约合3.02万元。
据私募排排网了解,该产品成立于2021年3月16日,正值A股“抱团股”高位回落之际,跟踪沪深300指数,但近两年沪深300指数持续调整,截至12月1日,这款量化产品成立以来的收益为-22.45%,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为-30.80%。
有业内人士表示,按照产品合同,如果业绩费是按照跑赢超额收益来计算的,那么欢方量化的计算流程是合规的,没有问题。按理说,如果基准赚钱了,这种计算方式对投资者也是有利的。
“投资者选择指数成长策略是基于对指数贝塔收益有一定信心,指数下跌的风险难以避免,但管理人仍然可以做出一定的超额,并计提拨备,本质上是合理的。同样,当产品收益为正时,管理人也只能将超额部分计提。”一位渠道人士表示。
天朗资管总经理陈建德也表示,如果合同这么规定,那么相关管理人是合法合规的,因为管理人确实赚到了超指标的收益。但客户在情感上可能难以接受,因为总计没赚到钱,超额收益客户还要提取业绩奖励。
此前有投资者反映,2021年9月花150万元买入百亿量化私募基金旗下中证500指数增持产品,一年半之后仍亏损近10个点,却被告知要计提业绩提成以获得超额收益,共计3万多元。
某头部量化投资机构负责人也表示:“超额收费理论上更利于客户,但现实中客户往往高买低卖,相反投资者对绝对收费的接受度更高,所以作为代理商我们从来不会超额收费。”
规范私募计提标准,不得暗中计提业绩薪酬
私募基金业绩报酬一般标准为利润扣20%,部分私募基金可能扣25%-30%,投资者对此并不反对,但扣款方式容易引发争议。
目前,我国私募基金业绩拨备主要有两种方式:高水位拨备法和赎回拨备法。高水位拨备法是指当产品累计净值达到历史高位时,管理人或投顾方可提取报酬;赎回拨备法或清算法是指当客户全部赎回或基金清算时,若基金净值超过初始净值,则提取业绩提成。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目前业绩计提方式仍是单客单份高水位法最常见的方式,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根据产品实际策略分期计提。前几年,就出现过不少私募管理人主观臆断,在高水位计提业绩佣金,但一直没有赎回,一直持有,导致后续产品净值下滑,最终虽然赎回时出现亏损,但业绩佣金还是被计提了。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部门已多次出台相关规则,规范私募股权拨备标准,以保护投资者利益。
今年9月,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了《私募投资基金注册指引》及配套材料清单。《注册指引1号》鼓励私募基金管理人在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期间不计提业绩提成,以投资者赎回份额或者基金清算后的净值作为计提业绩提成的依据。基金业绩超过计提基准部分计提业绩提成的,应当以投资者取得正收益为前提。
去年1月,部分证券托管机构收到监管部门的窗口指导,要求私募管理人对已计提超额拨备的产品,在委托人未盈利的情况下不得提取超额业绩费,且在计提完成后委托人持股不能处于亏损状态,但此项规定并不影响现有产品。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总体上,从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角度考虑,要求产品在负值时不计提履约费,可以很大程度上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总体上,我们认为投资者在购买产品前,还是应该仔细查看一下合同内容,避免日后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从投资者角度看,私募基金不能直接赚钱,但也能从反面赚钱;从管理人角度看,如果采用赎回计提方式,投资者不赎回就无法计提业绩报酬,管理人的正常经营可能受到影响,容易导致“饿死”。有业内人士建议,比如采用高水位法计提,但如果投资者赎回时没有赚钱,那么计提的部分应该补偿给投资者,这样似乎更为合理。
天朗资管总经理陈建德表示,无论是按照单个客户高净值计提的业绩提成,还是按照基准指数超额收益计提的业绩提成,都是合理且可以接受的,关键是管理人在投资者投资前要把计提标准解释清楚,投资者能够接受。
“投资者要想清楚,是买绝对收益,还是买超额收益,如果买绝对收益,指数上涨是必然的,如果买超额收益,指数可能又会下跌,产品总净值可能下跌,又要继续支付业绩费。”陈建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