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市是一座因煤而生、因煤而兴,以煤炭为主业、下辖多种产业的新兴工业城市。全市总面积6221平方公里,总人口92万。1958年开发建市,1983年升格为省辖市,现辖三区一县一农场和省级开发区,是黑龙江省最具竞争力、最具活力、最具投资潜力和文化魅力的城市之一。
区位优势明显。七台河市地处黑龙江省东部城市群中心,拥有发达的高等级公路、铁路网络,通过高等级公路与省会及周边市县相连,毗邻牡丹江、佳木斯、鸡西机场,与绥芬河、密山、虎林口岸相邻,距俄罗斯最近的边贸口岸仅80公里,在百公里城市圈中居于中心地位,与东北东部12 1市(州)结成了区域战略合作城市。
生态环境优美。七台河位于长白山脉完达山西麓,与辽阔的三江平原接壤。区内山多林密,河道纵横,森林覆盖率48.3%,年均降水量565毫米。有西大泉、石龙山两处国家级森林公园,通天林场人工红松林举世闻名。中部地区“三山两湖一河”形成了“城在山水中,山水镶嵌在城中”的独特景观,连续十年保持省级园林城市称号,市民百米之内看绿化,千米之内进公园,现代城市风貌与山水园林和谐融合,相得益彰,美不胜收。
人文得天独厚。七台河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建国后,涌现出《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活着的烈士荆玉琢、感动中国的当代大学生楷模张华等一批优秀人才。培养出杨洋、王濛、孙琳琳等一批冬奥会和世界短道速滑冠军,被誉为短道速滑世界冠军的摇篮,成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七台河家具节、家居文化博览会。“双叶”家具享誉海内外。中国草笔画堪称中国书画史上的一大创新。勃利黑陶入选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煤雕、橡木酒具、古筝、二胡等工艺产品深受社会各界的喜爱。
矿产资源丰富。七台河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炭、石墨、大理石、金、膨润土等30余种,储量可观,品位高,开发利用潜力巨大。特别是煤炭资源得天独厚,煤质优良,煤种齐全,已探明可采储量4亿吨,其中七煤公司可采储量3.2亿吨,地方煤矿可采储量7800万吨。有主焦煤、肥煤、气煤、无烟煤等10多个品种,主焦煤占总储量的82%。具有超低硫、低磷、高发热量、高灰熔点、高化学活性等特点,被誉为“工业细粉”,是全国三大保护开采煤田之一。七台河目前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煤炭、电力生产基地、东北地区最大的优质炼焦煤、焦炭生产基地、黑龙江省唯一的无烟煤生产基地。
产业基础雄厚。七台河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煤炭循环经济,实施原煤开采稳产增效、焦炭产业升级、煤化工纵深发展、电力产业做强做大、新型建材优先发展等五大战略,形成了煤—焦—化工、煤—电—建材、煤—洗煤—生物质成型等多条煤炭循环产业链,实现了上下游产业互利共赢、协同发展的循环经济新格局,成为全省煤化工产业排头兵。七台河立足资源型城市特点,坚持珍惜煤炭、依托煤炭、延伸煤炭、跳出煤炭、超越煤炭。积极谋划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大力发展非煤替代产业,推动支柱产业多元化发展,打造木制品、食品、医药、机械制造、新材料等后续产业集群。
体制优势突出。通过不断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七台河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目前,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区经济总量的70%以上、全部税收的50%以上、非农就业的70%,是全省第一个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的城市。目前,全市纳税超千万元的非公有制企业37家,纳税超亿元企业4家;17家非公有制企业进入全省纳税百强。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最佳地方政府,荣获全国最具投资价值城市称号。
城市科学发展。近年来,七台河市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龙江强市”为目标,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城市转型”为主线,以建设“东北焦化之都、民营经济富市、农业特产之乡、国家速滑基地、山水园林城市”为发展定位,扎实推进国家循环经济“五个试点市”建设、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市、省级低碳经济试点市、城乡一体化试点市建设,经济发展进入总量扩张、结构优化、质量效益同步提升的发展阶段,城乡面貌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经济社会驶入又好又快发展的快车道。 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5亿元,增长2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0亿元,增长39%,增速居全省前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4亿元,增长43.5%。财政总收入47.5亿元,增长23.4%;一般预算收入23.3亿元,增长39%。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6100万美元,增长3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万元和6955元,分别增长9.5%和25%。
开放的七台河凭借自然的恩赐、区位的优势、人力的优势,热忱欢迎海内外各界朋友前来考察、合作、投资,七台河人民愿与您携手共创更加美好、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