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生活常识

舞动大美锦江:铜仁的历史、梦想与未来

美丽的锦江上翩翩起舞

——铜仁市“一带两核”旅游区发展战略观察

“天下山河一半在渝中,渝中最美在铜仁。”铜仁之美,在于百里碧波荡漾的锦江,这条被誉为“中国最美城市河流”的锦江,承载着铜仁的历史、梦想和未来。

了解铜仁,从锦江开始!美丽的锦江滋养着桃源铜仁这片神奇的土地

锦江是长江水系沅水上游的一条支流,发源于贵州第一山、武陵主峰、中国佛教五大名山之一的梵净山,汇集众多小溪流经河口后,自西向东纵贯整个碧江区,随后进入湖南省麻阳县,最后在辰溪县汇入沅水,流入八百里洞庭湖,奔奔长江……

考古发现表明,约在3000年前,锦江流域已是人丁兴旺、文化繁荣之地。历史上,锦江是铜仁对外交流的重要通道,“舟楫往来、商贾云集”。明代至民国数百年间,这里是川湘贵边境最大的商贸集散地,是名副其实的“贵东门户”。

如今,“贵州东部门户”铜仁是贵州面向东部、中部开放的桥头堡,也是巴蜀文化和荆楚文化的交汇之地,正充分利用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秀丽的自然风光和多彩的民族文化,奋力迈向“一区五区”新征程:努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全力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内陆开放新区、文化旅游胜地、安居乐业之地、空气清新洁净之地。

桃花铜仁起武陵山,各方力量贡献多彩贵州。在国家、省、市全面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背景下,我市决策层高瞻远瞩、率先试错,沿着“七个转变、七个全开、七个铜仁”的路径(变单一景区建设为全景开发,打造“全景铜仁”;变季节性产品供给为全季体验,打造“多彩铜仁”;变单一产业发展为全产业发展,打造“实力铜仁”;变单一招商为全社会参与,打造“活力铜仁”;变简单粗放服务为全领域服务,打造“满意铜仁”;变旅游、医养分离为医养旅游结合,打造“健康铜仁”;变分散管理为全区域管理,打造“创新铜仁”),制定了《铜仁全域旅游改革发展实施方案》,全力推进全域旅游改革发展。推动铜仁旅游改革发展,目前我市正按照世界一流标准规划梵净山至铜仁主城区“一带一路”“双核”精品旅游线路,着力打造百里锦江文化旅游龙头品牌。

“一带两核”旅游区是指梵净山风景区和铜仁市区两大旅游带。梵净山沿太平河、锦江河至铜仁市区旅游带,旅游区西延江口太平镇黄家坝(梵净山),全长约85公里,面积约150平方公里,包括碧江区、江口县7个乡镇26个村。会上,我市提出“全力打造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标,重点规划编制“一带两核”精品旅游线路,引领铜仁旅游抢占制高点。

铜仁如何着力构建多彩繁荣的文化生态,打造文化旅游目的地?我市决策层要求深入挖掘“一山两江四大文化”内涵,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推动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提质升级。旅游创新区着力打造梵净山沿江至主城区百里锦江黄金旅游带和梵净山与主城区构成的“一带两核”精品旅游线路,提升“梵天净土·桃源铜仁”品牌影响力,加快铜仁全域旅游发展,加快建设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

赞美铜仁,从晋江出发!美丽的晋江让人看山看水,记起乡愁

“读好山经典、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努力打造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这是省委常委在集体听取铜仁市工作汇报时为铜仁做出的战略定位。

“市级抓龙头品牌、区县抓精品景区、乡镇抓特色鲜明”是铜仁市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工作思路,“市级抓龙头品牌”是指市级重点规划建设沿江至主城区百里锦江黄金旅游带和梵净山及主城区景区组成的“一带两核”精品旅游区,辐射带动全市14个重点景区、74个中国传统村落等乡村旅游发展。

今年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我市专门作出“认真编制‘一带两核’精品旅游线路规划,统筹发展主城区旅游资源,启动江宗门半岛整体开发,推进中南门古城、梦幻锦江、朱沙古镇等景区景点提升改造,辐射带动周边景区协同发展”的决定。

为推动旅游产品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促进铜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我市按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标准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提出的“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要求,建立了梵净山生态文化园,以“组团式旅游产品”为目标,将“一带两核”旅游区定位为“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武陵山片区优质旅游景区、游客集散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一带两核”旅游区旅游资源独特,是贵州东部旅游的亮点,2016年全市旅游资源普查中,五级旅游资源2处,四级旅游资源20余处,三级旅游资源100余处。涵盖梵净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九龙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终南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太平河省级风景名胜区、梵净山—太平河省级旅游度假区、梵净山、鸭木沟等4A级旅游景区,3A级旅游景区1处,梵净山、太平风情小镇、大明边城等3个省级重点旅游景区。 、崇堤、碧江区梦幻锦江、周逸群烈士故居、东山寺、中南门古建筑群、锦江石林、百花园、八荒温泉等自然和人文资源,集民族文化、自然文化、佛教文化、红色文化于一体。

“一带两核”旅游区锦江:锦江发源于梵净山“核”,止于铜仁古城“核”三河汇合,全长约85公里,水质达到一、二类标准。玉带镶嵌在如画的山水田园之中,构成了“百里锦江画廊”。碧江主城区内有“东山亭台”、“中流砥柱”、“云雾江声”、“两江春景”、“渔梁夜月”、“文笔冲云”、“游金鳞”、“西岭樵夫归”、“玉屏清雪”、“南岳飞泉”、“石碑朝天”、“六洞雾灯”等十二处胜景。尤其是两江交汇处的“中流砥柱”铜岩,相传元代渔民曾从江底捞出“儒释道”三尊铜像,是“铜仁(人)”地名的由来,是铜仁的重要地标之一。两岸古村落、古村落众多,农耕文化、民族文化浓郁,有锦江石林、百花园、八荒温泉等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

梵净山,双核旅游区:梵净山核心区位于梵净山脚下的太平镇,涵盖太平河风景区和梵净山—太平河省级旅游度假区。风景秀丽,黑湾河、太平河、云舍之间一带,山峦起伏,穹顶通天,古树修竹茂盛,郁郁葱葱至地;石崖雄伟,溪流叠嶂,时而白丝飞絮、银花溅玉,时而碧玉现身。鱼儿在池塘浅滩中畅游。民族文化灿烂,云舍土家第一寨、索家苗寨、寨沙侗寨等少数民族村寨保留着本民族风情。“立夏”、“四月八”、“六月六”、“七月中旬”等传统节日丰富多彩。 “崇诺”、“还愿”反映祖先崇拜的“土地王祭”、神秘原始的“祭风神”、热闹诙谐的“打架”、欢乐祥和的“建房礼”、载歌载舞、泣血淋漓的“哭丧礼”……古老的风俗习惯在这里对生产、生活和文艺现象有很强的渗透性。还有太平温泉、峡谷风光等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

“一带两核”旅游区内的铜仁古城:铜仁古城位于铜仁市中心区,东、南、西三面临水,仅北面背山,规划面积1826.7亩,古民居建筑总面积25544平方米,是一处体现古城风貌的原始历史街区,是铜仁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据史料记载,古城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二月,明廷发动“维新变法”,撤销思州、思南两宣慰使司,在铜仁古城内设立铜仁府,并设立贵州省府,使贵州成为省级行政单位。顺治(1658年)、康熙(1670年)、乾隆(1772年)、道光(1823年)、同治(1866年)及民国时期,增建了中南门、新东门,后又增建了两座门楼和碉楼。铜仁古城内的古建筑排列在南北贯通的中山路两侧,并被无数的东西向小巷连接起来。巷道、城墙、码头等呈递进式排列,建筑数量众多,类型齐全。古城内的民居建筑大多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各民族的民居建筑、宗教建筑、商业建筑在这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乾东文化、中原文化、徽商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直观地反映出城市发展的历史。古城保存完好,古街、古巷、古城墙、码头、古井、古树、古院落等均保存完好,青砖黑瓦鳞次栉比,是难得的城市发展实物档案,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内有贾平凹文学馆、周逸群烈士故居、飞山宫、铜盘署等。

从梵净山东麓太平镇黄家坝出发,沿百里锦江至铜仁主城区,河道有18个大弯,故得名“九弯十八拐”。境内有50多个自然村落,处处小桥流水、田园风光,犹如人们心中不断追寻的桃花源。人们行走其中,见山、见水,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铜仁与晋江的缘分就此开启!美丽晋江承载着铜仁旅游的“诗与远方”

当前,我市正按照省委对铜仁的定位要求,依托独特资源优势,围绕“抓龙头、连线黄金线、带出亮点”的工作思路,重点规划打造沿太平河、锦江河至铜仁主城区旅游观光带、梵净山风景区、铜仁主城区“一带两核”精品旅游线路,汇聚全市智慧、调动全市力量,全力打造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在锦江“一带”规划建设中,充分挖掘文化内涵,依托太平河、锦江河沿岸的滩涂、民居、梯田、窑洞和淳朴的农耕文化和蜿蜒曲折的自然风光,深度挖掘民俗、乡情和农耕文化,结合优美的山水环境,凸显“土、民、野、古、趣”特色,突出小桥流水,展现小户型的秀美风光,展现山村野趣、野趣、野性的自然农耕特色;科学设计建筑风格,让沿途驿站展现古建筑风貌,让村落洋溢着古诗词名句的意境,努力打造诗意乡村。

——在梵净山“芯”的开发利用上,我们充分依托梵净山是联合国“人与生物圈”首批成员和独特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形成开发利用体系,在开发中保护,打造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同时全力以赴确保梵净山申遗成功。

——在铜仁古城“芯”规划建设中,深入挖掘铜仁商贾文化、码头文化、官府文化、民俗文化、土司文化、红色文化、书院文化,充分发挥铜仁历史文化和地方文化。充分借鉴台儿庄运河古城成功经验,对中南门古城进行升级改造,提前谋划产业业态布局,充分激发古城活力,提升文化品位和城市形象,实现资源整合、文化融合、产业融合。聚力同心,全力把铜仁古城打造成为传承历史、彰显文化、彰显特色的文化旅游目的地,让人们看得见山、见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一带两核”旅游区不仅是铜仁展现锦江之美、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的亮丽一笔,更是铜仁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新增长极、追求人民富裕与生态美丽的有机统一的出路。基于此,我市决策层高度重视旅游区建设,始终站在“读山经典、做好水文章、打生态牌、争创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的战略位置上,高谋划、高水平推进,全力以赴推进总体工作,带头重点突破,特别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指挥、亲自攻关,加速把“一带两核”旅游区的美好蓝图从规划图纸落实到千东大地上。

今年9月1日,市委书记陈昌旭顶着骄阳,沿着美丽的河道逆流而上,深入调研、听取意见、指导工作。他强调,实施“一带两核”高品质旅游线路建设,是市第二次党代会、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作出的庄严承诺,是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实现爆发式增长的重要举措。“一带一路”建设是“一带一路、双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市东西部城市群联动的重要纽带,是打造文化旅游目的地、衔接“双核”旅游的关键环节,是铜仁东西部协同发展的战略纽带。他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大局,全力推进。 、统筹发展的高度,全力推进“一带两核”规划建设,推动铜仁旅游业再上新台阶,加快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文化旅游目的地。

“四面青山,新妆照最是风月;最是情深锦江,步步回眸。”文人骚客的吟唱,穿越时空,让桃花源铜仁更加令人向往!奔腾的锦江如蛟龙,昼夜兼程,越过险滩、田野、山口,意气风发地奔向大海……一路上,留下的是铜仁的壮丽山水,这幅山水画卷,承载着铜仁旅游的“诗与远方”。

当前,我市正加快推进“一带两核”规划建设,旨在把铜仁主城区至江口地区各景区“珍珠”串成项链,推动江口与铜仁主城区联动发展、东西县区协调发展,打造高端古城铜仁和美丽锦江,加快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个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个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最美旅游综合体。

(文/铜仁日报记者张勇,图/来自网络)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