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市政协召开第八届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围绕“高标准建设生态化、国际化、世界一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这一主题”进行特别咨询。会议认为,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市第七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高标准把黄山建设成为“生态型、国际化的世界级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赋予黄山新的坐标和新的发展方向。定位新使命。会议指出,高标准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最关键、最紧迫的是着力提高城市能源水平。要立足黄山发展实际,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借力补短,找准定位,着眼长三角和全国城市发展体系,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城市气质、产业体系、文化旅游发展、乡村振兴、微观产业集群建设等重点领域实现新突破,赢得战略主动;在创意创新、生态文明、文化体验、社会治理、对外开放等核心功能上打造新高地,引领未来发展,用城市能量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体现世界一流标准,提升城市活力。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积极赋能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
1、以公园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气质实现新突破。立足打造“全国最清洁城市”,落实公园城市建设理念,以造型筑城,以绿护城,以水润城,植树绿色生态底色,美化色彩组合不断优化徽派建筑文化面貌特征,形成密度密集、神韵生动的诗意城市新画卷,塑造凸显徽韵、绿色、开放、宁静的独特审美价值的现代城市新气质,探索新的山水与城市景观和谐融合的实践。坚持生态生活生产平衡统一,以中心城市和各区县为重点,以国际视野和先进理念规划建设城市,持续推进“城市更新”,统筹推进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提升、历史文化保护、城市风貌塑造等工作,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区的主导地位、承载力和带动力,增加多层次、高水平的公共服务供给,全面建设中心城区。 “人、城市、环境、产业”和谐统一的美丽城市形态。
2.以生物经济发展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紧扣国家生物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聚焦“药、食、美、安全”重点发展领域,依托黄山优质生态条件和生物多样性,依托周边创新资源密集、产业资源集聚与合作 凭借资源广泛等优势,大力推进生物科技领域茶产业、水产养殖、中药产业、特色养殖产业等优势资源的二次开发和转化。加快生命健康、生物医药、生物提取、新能源等领域的引进和发展。 、新材料等绿色产业,增强生物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生物经济新模式、新业态,优化生物经济区域布局,不断拓展生态价值转化路径转化经济价值,积极构建与黄山发展相适应的绿色产业体系。
三、以全域旅游为引领,推动文化旅游发展实现新突破。着力打造“月照三星、三星冠月”的大黄山文化旅游新格局,强化山水融合开发,增强核心吸引力和旅游吸引力。黄山的辐射动力。着力推动全域旅游,精心打造以黄山风景区、西递、宏村为核心,以及古徽州文化旅游区、屯溪老街、齐云山、牯牛江、新城等世界级旅游资源。安江山水长廊、太平湖等优秀旅游资源为基础的全景片区体系升级、品质优化。着力拓展养生养生、摄影写生、自驾露营、游学学习等文旅产品供应链,着力推动旅游度假等多种业态发展。论坛会展、体育赛事、特色演出、非遗体验、徽菜等,加快“智慧旅游”建设步伐,打造更多文旅消费场景,提供更好旅游体验,与着力推动城市旅游发展,促进景区与城市融合,提高应急保障水平。加快中心城市从单一的旅游集散地向主宾共享的城市休闲空间转变。文化旅游走廊和曲黄-南饶联盟花园,全面实施“创意黄山美惠州”城市品牌全球营销推广,用国际化的表达方式传播黄山之声,讲好黄山故事,引爆黄山旅游市场热潮。
4.坚持追求美丽,推动乡村振兴实现新突破。加大古村落、古水口园林、古道路、古河道系统保护力度。在保持乡村原有风貌的基础上,通过细微的改造,推动乡村空间细节的优化和体验的提升,打造让人流连忘返的小环境。打造农业农村“美丽形态”。利用好生态优势,发展特色民宿、主题农场、创意小景区等乡村旅游升级产品,坚定不移走有机农业、数字农业道路,积极促进人员、资金向乡村流动,打造“农业农村美丽业态”。注重乡村文化的保护传承和现代艺术与人文氛围的注入,持续深入开展“五微”行动,创造更多美丽打造具有国际标准、面貌和内涵的村庄,构建农业农村“美丽生态”,让惠州农村成为大家向往的梦想家乡。
5、推动诗意栖息地通过产业微聚集实现新突破。规划推动特色小镇和微型产业集群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重要平台。巩固西溪南创意小镇、前口养生小镇、宏村艺术小镇等省政府批准的特色小镇发展,着力推进烟雨徽州、睡眠健康、文化艺术等微产业集群建设,以“场景打造” 产业植入”引领功能叠加,依托生态场景布局生态体验、文化创意、生活美学、健康养生运动等新兴消费功能,打造长江“后花园”长三角城市,打造高端“心生活”旅游产品体系,推动各类主题鲜明、造型精美的微产业集群星罗棋布在黄山大地,成为创业新平台、诗意“心”世界所向往的家园。
6、坚持要素集聚,打造创意创新新高地。瞄准发展战略和创意资源,发布创意创新引导白皮书,建设门类齐全、层次合理、充分满足发展需求的创意创新项目储备库,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意链,布局创意创新项目。产业链围绕创意链。组织开展多领域、高频次、高质量的论坛、展览、竞赛等创意创新活动,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工业互联网、动漫电竞、电商基地等新兴业态,汇聚国际目光,碰撞创意思维,始终聚焦世界一流地位,推动创意创新不断深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帮助解决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人才关心的实际问题,让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充分流动,让黄山成为各类人才热土人才创新、创业、实现梦想,以强大的人才优势提升城市核心战略优势。
7、坚持绿色低碳,打造生态文明示范新高地。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为抓手,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泊协调治理、草、沙,进一步构筑区域绿色屏障。以争创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为抓手,探索GEP核算体系的实际操作,在建设过程中推动碳汇、排放权、能源权等有偿使用交易。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推动“两山”银行和“两山”基金有效运行,建设生态产品登记结算体系。按照产业生态、生态工业化的思路,推动生态与产业深度融合,走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的发展道路。围绕碳达峰和碳中和使命目标,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让生态文化深入人心,全力打造低碳生态城市。
8、坚持活态传承,打造文化体验新高地。努力提升徽州文化的国际引领力,推动国家徽州文化研究院在黄山落地,深化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推动名师、经典、名品不断涌现,生动展现徽州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观和鲜明特色。建设展示一批文化地标项目,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独特的儒家文化沉浸式体验场景,推动文化“显学”走向文化“现象”;着力提升徽文化转化应用的引领力,通过数字赋能,以创意加持,徽州古建筑、新安医药、书房四宝、徽州四大雕塑、徽剧、徽菜等。已成为助推发展的新兴产业、治愈心灵的艺术体验、舒缓身心的美食、特色的旅游礼品。点燃文化的“烟花”,真正让文化与世界融为一体,让技能融入生活;着力增强传统优秀文化思想引领,彰显历史文化名城浓郁魅力,弘扬礼孝、家德、家风等优良传统。这些因素重新焕发光彩,推动黄山文化更加开放包容、更具时代魅力,成为人人喜爱的文化殿堂。
九、坚持以人为本,打造社会治理现代化新高地。以党建为引领,以“党建 ”为主线贯穿城乡社区治理,建立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机制、预警机制等一系列长效机制,打造新时代“枫桥体验”黄山模式。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提高预警分析、科学决策、统筹调度能力,提高治理效率,增进民生福祉。存在。持续推进“平安黄山建设”和“法治政府建设”,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徽文化的优秀元素,将徽文化的优秀元素融入居民公约和村规民约,深入推进“退一步”等品牌建设,引领道德善良的社会氛围,不断探索具有黄山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城市社会治理新模式,把黄山建设成为最有规律的城市之一- 法律、最安全、最公平的地区。
十、坚持主动融合,打造长三角开放新高地。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打造开放新高地。积极推进高铁、机场、高速公路、景区、集散中心等公共场所和重要节点国际标牌标准化建设,打造黄山展示“国际标准”的重要窗口。着力建设重要交通枢纽,加快建设以国际机场、高铁为骨干的现代交通网络,增强港口服务黄山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推动建设市域旅游铁路T1线和新安江旅游通道提升工程,大力提升乡村旅游水平,提高公路交通质量,打造内外衔接的智能交通体系。着力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建设“一站式服务”智慧政府,加快形成“场域效应”。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力推动民生融合共享发展,推广教育、医疗、养老、交通、环境等公共服务“民生卡”,更多分享城镇化红利。共同努力把黄山建设成为长三角南翼新枢纽和皖港澳国际客厅,深化与国际组织、国际友城交流合作,提升全球影响力和影响力。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