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生活常识

旅游和旅行的区别到底在哪?三组大数据告诉你

前言:

旅游和旅行有什么区别?

不管怎样,对我来说,不同的是——我一直想把黄V标注的“高品质旅游领域的创造者”这个词改成“高品质旅游领域的创造者”。

那么,这一个词的区别真的很大吗?

1.我们看三组大数据

在说旅游和旅行的区别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三组文化旅游发展统计公告中的大数据。

2018年,岁月静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惊人的55.39亿人次。

2019年,即疫情席卷全球的前一年,国内旅游人数首次突破60亿人次。

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年国内旅游人数28.79亿人次。

这些数字有多惊人?

这么说吧,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的中国人,可能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即使出现春运,2020年全国所有交通系统也将运送30亿人次!

不过,如果你是韩国人,面对这个数字你会感到有点头晕。

你要告诉他:一次春运相当于把全国的你们全部打包搬家60次! (韩国人口不小,5200万)。

如果你是一个拥有500万人口的欧洲小国的公民,面对这个数字你不仅会感到头晕,而且可能直接超出了你的理解范围。

你要告诉他:50亿次旅游相当于把你们全国的人打包在一起旅行100次!

话虽如此,我们中国人海量的游客大部分都是真正的旅游,而不是旅行。

2、旅游与旅行的区别

有时,我们常常把旅游和旅行混为一谈,但其实两者是有区别的。

旅游的核心就是一个“游”字——游玩、休闲、观光……

旅行的核心就是一个“走”字——走、独行、骑行、自由行……

旅游是一种休闲和消费的过程,花钱享受目的地的风景、风情、美食和服务。

既然钱能买到享受,一旦航班延误、酒店脏乱、景区拥挤、刮风下雨、购物价格过高等等,你就会生气、抱怨、感到非常失望。

旅行是一个体验和感悟的过程——更注重体验目的地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

既然是一种体验,那么目的地里那些游客不习惯的事情对于游客来说就会包容得多;行者不畏惧雨、雪、风、霜、艰难险阻,将行走中遇到的一切都考虑在内。算是人生的一种经历,可以相对的随遇而安,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这就是旅行。

旅行就像吃一顿快餐。

旅行就像品尝一杯美酒。

虽然游客和旅行者经常在同一个目的地相遇,但他们的外貌、衣着、声音、容貌以及精神气质、心理和心态都有很大差异,各自的品味可以说是一目了然。

甚至可以与古人相比较。你可以这样说:

乾隆六次下江南,就是一位旅游者。

写下六十万字《徐霞客游记》的徐霞客就是一位旅行家。

3、出行和旅游的区别主要是性价比

从纯粹的消费角度来看,旅行和旅游没有太大区别,反正都是要花钱的;而且对于同一个目的地,有时跟团旅游的游客更省钱,有时自由行的游客更省钱。

两者都是为了购买时间——购买您在目的地度过的时间。

但如果考虑到深度意义上的旅行本质——“行家可以到达未到达的地方,探索别人不知道的地方”,那么旅行的性价比会更高。的旅游业。

毕竟,游客的快速浏览和旅行者的深度体验并不是在同一个维度和广度上。

比如,人们经常取笑跟团旅游的游客——他们在公交车上睡觉、在公交车上撒尿、排队拍照、回家后什么都不知道。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你花钱买来的时间,不就等于你买来了孤独吗?

方法的不同,本质上决定了性价比的差异。

4、为什么会从旅游升级为出行?

别忘了,我们中国人民富裕起来还没有多少年。

早年,当人们饿了,或者刚吃饱的时候,对于旅行,他们常常会说这样的话:没有做好本职工作!

为什么?

因为当肚子没填饱的时候,任何不以“填饱肚子”为基础的事情,在老百姓眼里都被视为“不务正业”。

因此,随着游客数量的逐年增加,相应的情况就是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人们可以支配的财富也越来越多。

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对应旅游数据的大幅增长。

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旅游业。

例如:现在的婚礼和葬礼的种类比以前多了很多。

没钱的时候,人们不太重视,领个证,拍张照片,就结婚了;但现在不仅有婚礼,还有车队、行礼、伴郎伴娘,还有婚礼仪式。闹腾一下吧...

另一个现象是越来越多的人外出旅游。

既然旅行或者旅行不一定更经济,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这样做呢?

原因很简单:人们在完成了吃饱的第一要务之后,自然会开始追求文化生活,追求“人之所以为人”的精神层面。

在这种旅行形式中,物质享受占据了较大的比例。

这样的旅行更有灵性。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物质追求得到满足后,自然会走向更精致的精神追求。

别说年轻人,就连退休后自驾游的老年旅行者,在路上遇见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同样,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旅游业。

比如:乱世有黄金,盛世有古董,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虽然这个原则首先植根于保值和方便的经济方面,但它还包含着另一层含义——只有在繁荣的时代,古董才会有更大的收藏价值和更高的售价。

因此,随着中国人的生活越来越好,他们对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也会越来越高。

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旅行。

5.顺便说一下寄居的事。

所谓旅居,就是在某个目的地居住一段时间,作为旅行的一种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旅居是比旅行更高层次的存在,因为这个“住所”对应的要么是你在目的地长期租房子,要么是你在目的地给自己或家人买点东西。第二个家。

同时,与这个“居住”相对应的体验也更加彻底——在这段时间的寄居中,你几乎就变成了当地人。

我们中国人过去一直很羡慕——比如国外有很多有钱人在旅游胜地、疗养胜地拥有自己的房子。里面无人居住,闲置着;但当最佳旅游季节到来时,你可以带上家人或小爱人,悠闲地住上一段时间。

如今,第二居所对于中国人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个新概念。

你身边总会有一些朋友,要么在旅游胜地买了房子,要么在某处拥有民宿、院子。

这种现象既对应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对应着精神追求的升级。

毫无疑问,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居住在那里。

结论:

在物质生活相对匮乏的时期,旅游会被视为“不务正业”。

中国经济腾飞后,黄金周自驾出行拥堵、知名景区人山人海早已成为常态。

与之相伴的是:出行的人越来越多,自驾游的人越来越多,出行的人越来越多。

这一现象也印证了那句话——厉害了,我的祖国!

#游##游#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