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生活常识

旅游文本特点与翻译技巧:英汉对比及文化差异分析

工业与技术论坛2014年第13卷第4期2014.(3).& 旅游文本的特点与翻译 尹翠耀为义 内容概要 铱英汉旅游文本是在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本文通过对旅游文本的分析,总结了旅游文本的特点,对中英文旅游文本进行了比较,总结了它们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的差异和难点。文化差异;翻译技巧揖作者简介铱崔巍(1968~),女,辽宁抚顺人;湖南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汉比较与翻译摇 1、中国旅游文本的特点(1)华丽的措辞和抒情的风格。中国的游记文本多以韵文体出现,特别注重语言形式,常使用一些四字句式来达到抒情的效果。例如:秀山素有“兰秀文化”之称,还以“山清水秀”而闻名。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留下了千古绝句:“兰山摇,秀山舞,小白桃花半语。”岛上森林茂盛,流水潺潺,终年如春,景色迷人。金沙碧海、怪石怪洞、群山环抱、参天古树、沁人心脾的花香,构成了岛上独特的景观。是我省首批重点湿地自然保护区之一。这段描写用了“古木参天,花香沁人心脾”等十个四字词,让读者充分享受到节奏、排比带来的语气效果,强烈地表达了个人情感,也使人充分领略意识到中国旅游文本不仅注重内容,更注重语言形式。

(2)修辞技巧的运用。为了表达风景的美丽,中国的旅游文本不仅使用了一些华丽的词语,而且还使用了一些修辞技巧。如:排比、排比、拟人、比喻、重复等。 例如:黄河是一条雄伟雄伟的自然河流,一条滋润万物的生命之河,一条奔腾泻流的文化河流。走近黄河、感受黄河、拥抱黄河——郑州黄河旅游区为您提供了理想的去处!这段描写一开始就用了排比句来突出黄河的美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3) 引用的使用。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渊源,文学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语录、名人名言、轶事、传说、颂歌、歌曲、诗词等。在中国的旅游文本中,经常引用一些经典文学作品来补充。利用文字的文学气息来吸引读者。当然,这也增加了景区的艺术价值和美誉度。例如,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曾这样描述他对杭州的印象:“这是世界上最迷人的城市,让人感觉置身于世外桃源。”中国也有一句话:“上有天堂,下有天堂”。有苏州、杭州。杭州主要以其风景如画的西湖而闻名。西湖一年四季都很美丽。宋代著名诗人苏东坡有“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诗句盛赞西湖。杭州人有自己的看西湖的方式:“清湖不如雨西湖,雨湖不如夜湖。你到了杭州,一定要领略它的魅力”看看这个理论是否合理。 2. 英语旅游文本的特点 (1) 简洁。

与中文旅游文本相比,英文旅游文本简洁得多。英语文本中经常使用一些简单的句子和短语,例如现在分词短语、过去分词短语或动名词短语。它们言简意赅,言简意赅,不仅给读者以独特的感受,更让读者记住了文字的内容。 (2)传染性。英语旅行文字非常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他们常常用生动的描述来取胜。它们以现实为主,很少掺杂个人情感。目的是通过栩栩如生的描述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英语旅游文本极力介绍具体的景观、服务和娱乐设施,却很少宣扬其历史文化内涵。 (3) 使用第二人称。英语旅游文本常使用第二人称“游也”来营造和谐友好的氛围,使整个描述读起来友好愉快,就像一场身临其境的对话。 3、旅游文本的翻译 (1)中西信息传播模式不同,信息内容选择不同。众所周知,英美旅游文本注重于纯粹的景点、地理环境、服务设施、优缺点等信息传递,而对风景的描述篇幅并不多。然而,我国的旅游篇章往往突出旅游资源的人文特色和风光,并大量使用诗词歌颂景点。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和有条件的资源。 、开发利用每个学生自身的差异化资源,充分挖掘每个学习共同体和共同体内每个学生的潜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真正促进每个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掌握,达到有效的经济学教学的目的。

揖参考文献铱1.陈小端,龙宝新。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实践模式及其本土化培育[J].课程·教材·教学方法,2012(1):106~1142。孙元涛.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概念、原则与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2(22):52~573。范玉峰,李鑫。活动理论视角下的虚拟学习社区构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2)):43~474。石长江,刘彦超。课堂“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的探索——浙江工业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研究,2013(6;国内研究热点及社会动态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5):27~32·851·2014年第13卷第4期工业与科技论坛2014. (3). 译者必须根据自己的判断和原文中的信息进行一定的选择、增删,例如:漓江发源于阳朔帽儿山,桂林以北兴安县平乐至梧州,在西江汇合,桂林至阳朔全长约83公里的水程,蜿蜒其间。万千奇峰。

沿江风景秀丽,碧水萦绕,奇峰、深潭、山泉、瀑布倒影,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素有“百里漓江、百里画廊”之称。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诗人墨客描写过漓江的美景。唐代大诗人韩愈曾有诗描写美丽的漓江如绿带,山色如玉钗。又如:三叠泉,“庐山第一奇景”,洞水从崖顶缝隙涌出,分三级落下,故名。瀑布的高度为209米。 “第一层更迷人,挂水更美丽”莲叶,第二层“飘如雪,碎如雾”,第三层“玉龙行潭,可谓“气势磅礴,气势磅礴”,野景步道中游全长2409米。 《观音洞》和《观音崖》。考虑到读者的感受和翻译的交际目的,翻译时应适当删除文本中的诗词,以保持文本。为了译者接受的目的,译文(2)中西宣传信息的突出方式和信息内容的重组对于每个社会群体都有自己的共同认识。人们会利用这些知识来帮助理解他们所阅读的文本。英语读者由于所处的文化环境不同,自然会在知识结构上产生很多差异,对文本信息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布局和侧重点不同,接收信息的习惯也不同。影响译者调整源语言篇章结构的原因与其说是篇章类型,不如说是翻译目的。

翻译应用功能的目的性越强,改变语篇结构的可能性就越大。为了达到宣传和传播的目的,考虑到汉英民族风格的差异以及信息突出方式的差异,需要在保持句子一致性的同时,对原文在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上进行修改。翻译过程中的基本意义和作用。调整和整合信息。例如: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and )是举办国际会议和展览的最佳场所。位于湾仔海滨地区,占地41,000平方米。于1988年落成启用,1993年获香港政府批准扩建,现列入扩建的新翼,面积较原翼增加一倍。整个中心占地面积24.8万平方米,包括5个展厅、2个大型会议厅、2个可作为接待用的前厅、2个报告厅以及52个大小型各类会议室和7个餐厅。海景。该会展中心是亚洲除日本以外最大的同类会议展览馆。中文原文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先描述它,最后指出这个奇妙的地方可以看到什么,而相应的英文文本往往开门见山,指出地点,然后描述它。因此,本段译文中的信息和内容应按照西方思维模式进行重组,如放入“It is the of its kind in Asia Japan”。放在前面,然后进行描述,这样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就非常清晰,适合英语旅游话语。

(3)中西文化差异及信息内容的添加。旅游话语中的景点与历史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社会环境,翻译文本的理解常常存在困难。这时,译者就应该对信息进行调整,添加相应的文化背景解释和注释。例如:长洲岛是一个繁忙的岛屿,有一些小型现代工业、农场和渔场。那里有一个造船厂,可以建造中国传统的帆船。这里也是为期四天的太平焦节的举办地,每年五月都会吸引许多来自香港各地的人们。和其他中国节日一样,这个节日也有其虔诚的目的,就是对过去人们为了食物而捕杀的动物、鸟类和鱼类表示感谢和哀悼。即便如此,这仍然是一个欢乐的节日,游行、音乐、欢乐、锣鼓喧天,气氛热闹。特别的是宝山——有三座大宝塔,每座高8米。节日临近尾声,大家争先恐后地爬上塔顶,摘取最高的包子,竞争非常激烈——人们相信,这些塔顶上的包子会给人们带来好运。译者在翻译时添加了一些补充信息,应该对长洲岛的太平清教节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描述,让人们一目了然,同时也传达了中国文化。 (4)中西语言表达的差异、语言的删减和简化。中英两国人民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因此审美和语言逻辑也不同。中国的表达讲究装饰、华丽的文字;英语讲究简洁、逻辑清晰、逻辑严密、行文简洁。

中国人描述某个景点时,喜欢引用诗歌、名言或大量的形容词来说明。中文的诗意描述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但如果按字面翻译成英文,有时会显得罗嗦、繁琐。和夸张。例如:金茂88层观景厅高340.1米,面积152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最高、最大的观光大厅,也是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区之一。在这里,您的目光可以轻松到达外滩的国际建筑群世纪大道,欣赏银带般穿梭于城市的高架道路,将浦江两岸的国际大都市风光乃至雄伟壮丽尽收眼底。长江口风光。欲看千里之外,只需登上金茂大厦88层,即可品味上海的时尚魅力。游览结束后,您可以在中国最高的邮政局向世界各地寄去“最崇高的祝愿”。再比如:锦绣谷是由大林峰与天池山交汇而成。山谷中间的步道长1,452米。地面四季红紫,鲜花簇簇,如牯岭玉兰……遍布山峰;天桥人头石、蟾蜍石、游仙阁……点缀其间。此谷不仅奇花异石、千姿百态,而且视野开阔。行走在山谷中,远远望去,“长江玉带飘空,茫茫原野近在眼前,是庐山重要风景区之一”。如果在翻译这两段时能够删除一些信息,译文会更加紧凑、清晰,这也符合接收者——英语读者希望首先收到直接有效信息的心理。四、结束语 语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语言一旦进入交流,就存在理解和表达文化内涵的问题。为了凸显旅游篇的感染力,在处理各种信息时,译者作为信息的监管者,可以灵活处理;首先,适当整合整个章节,使主要信息更加突出,更容易接受。对于中文的过度渲染和修饰以及一些华丽的词汇可以适当简化或删除;相反,富有典型中国文化特色的文化信息应该得到补偿和解释,从而真正实现跨文化交流。揖参考文献铱1.孙慧君.多维度审视原文不同特征的解释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9)2.李云清,毛文文。畅游河南[M].长沙:湖南地图出版社,20023。文健,高庆芳。中国旅游精髓[M].北京: 中国地图出版社, 2008· 9 5 1·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