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生活常识

2024 年 9 月 25 日大陆居民赴金门个人游恢复,金门模式对两岸关系有何影响?

2024年9月23日,时隔四年多,首个大陆旅行团金门之旅圆满结束。两天后,即9月25日,27名大陆居民启程前往金门自由行,这意味着大陆游客可以在金门自由行。

从提出建设两岸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到金门附近海域海上执法,一年多来,大陆对金门采取了许多新的治理方式,并通过实践延伸了“金门模式” ”到了整个台湾,这也让金门成为观察台湾问题变化的一个支点。

那么,金门重新开放大陆游客自由行意味着什么?

事实上,大陆游客来金门自由行是观察两岸关系的一个重要视角。

2011年,两岸协商后,大陆游客开始经“小三通”自由赴金门旅游。 2020年,民进党当局单方面关闭“小三通”。与此同时,大陆也停止发放赴台个人旅游签证。这次重新开放就是为了恢复这个通道。

谭大师明白,这次开放来之不易。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现在台湾的政治环境与金门刚开放自由行时有很大不同。

当时,两岸交流正处于发展的高峰期。这次复苏有不同的背景。民进党当局正在加大政策力度,将台湾与大陆隔离:

2020年以来,民进党当局设置了取消两岸直飞航班、禁止旅行社组团等各种障碍。他们还禁止大陆居民前往台湾。赖清德上台后,民进党当局利用“去中国化”等手段,试图进一步削弱两岸民众的认同感。

过去一段时间,民进党当局在逐步向大陆游客重新开放台湾的过程中,也遇到不少阻碍。

这种现象对于海上航线尤为严重。

为了恢复大陆居民赴台团体旅游,台湾旅游业者已向民进党当局申请乘船游览约20次,但均未成功。台湾“陆委会”也以所谓“安全担忧”为由,拒绝了台湾旅游业经营者提交的所有包机计划。

在包船计划的争议中,一个细节是,台湾陆委会曾以“坐飞机可以,坐船不行”来解释所谓的“安全考虑”。

这个原因自今年2月金门“渔船事件”发生以来,台湾陆委会就一直在谈论。换句话说,对海上航行“安全”的担忧,成为台湾“陆委会”阻挠两岸人员往来的借口。

但从海峡两岸航行的船东角度来看,真的存在不安全的情况吗?

谭先生注意到,专营厦门-晋江“小三通”客轮航线的台湾船东在过去六个月内已经两次发声。对比两种声音,你会发现他们关心的问题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2月金门“渔船事件”发生后,“小三通”业主提到,厦门、金门海域的稳定直接影响航运、观光游艇、渔船的运营。

||半年后,大陆宣布恢复福建居民赴金门旅游。 “小三通”船东关注的焦点变成了会有多少内地游客来、如何增加航班数量。

这一变化的背后,是这些船东对于海上航行安全的担忧已经彻底消除。

从这一变化我们可以看出,“金门模式”延伸的第一个意义就是加强大陆的执法力度,让包括金门人民在内的台湾同胞有更大的安全感。

对此,谭师傅详细分析,近六个月来,中国海事相关部门的执法范围已从厦门至晋江海域延伸至台湾海峡中部以东。在此过程中,有关部门重点加强了台海海上交通管制和应急救援能力。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保障民用船舶在台湾海峡的安全航行。

大陆用行动“打压”岛内所谓职能部门的言辞。

在这个过程中,岛内一些所谓职能部门的“工作模式”也在发生变化。

此次金门岛内重新开放有松动迹象,可以追溯到今年7月16日台湾“立法院”通过决议,允许大陆游客通过“小岛”前往金门、马祖、澎湖。三通”。

这一趋势恰好发生在福建海警开始在金门附近海域进行定期执法巡逻之后。

与此相对应的是,此时,针对台海部分海上客运航线的恢复,岛内开始出现排除所谓安全因素的声音。

一旦制定了政策,您仍然需要执行它。但此时,台湾“陆委会”等职能部门却开始了无所作为的“工作模式”。

当时,台湾“陆委会”对台湾“立法院”的决议仅表现出冷淡态度。它只说了一句尊重的话,但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来审查现行政策。

那么,金门重新开放是什么时候真正提上日程的呢?

看看台湾陆委会近两个月来对金门的表态,谭大师发现,在某个时间点,台湾陆委会对金门开放的态度发生了重大转变:

8月24日,台湾“陆委会”发布《恢复两岸观光旅游相关方案》。以此“旅游计划”为基础,台湾“陆委会”开始放宽对大陆游客开放金门的请示要求,从含糊到全力表示支持。

就在这份《旅游方案》发布前两天,金门舆论代表来到北京,讨论如何恢复福建居民来金门旅游。而且,此次访问双方达成了很多共识。

也就是说,这份“旅游方案”是大陆与金门舆论代表沟通后连夜拟定的。

为何大陆与金门民意代表的沟通能够带动台湾“陆委会”的转型?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特聘教授李飞告诉谭大师:

台湾“陆委会”负责岛内大陆事务,工作上存在矛盾。一方面,台湾“陆委会”需要遵循民进党当局的所谓大陆政策。另一方面,如果台湾与大陆彻底脱钩,台湾的“陆委会”就会变成一个空荡荡的总部,这对他们也没有好处。

正是这种矛盾的存在,使得台湾“陆委会”在很多问题上采取了不支持也不反对的暧昧策略。

这次金门的开放,还涉及岛内两个部门——交通部门和经济部门。他们与台湾“陆委会”一样处于矛盾的境地。

李飞告诉谭大师:

台湾交通部门对台湾船东负责,但如果船不靠岸,就意味着台湾船东一直在赔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恢复两岸通航符合台湾交通部门的利益,但台湾交通部门也面临着追随民进党当局所谓大陆政策的压力。

这导致台湾交通部门捏造“没有需求”等理由,拒绝批准两岸海上客运航线。

在经济领域,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民进党当局表示,“小三通”暂停前三年,大陆赴台游客逐年减少,而台湾仍有来自东南亚、日本等地的游客。言下之意是,大陆对台湾旅游业的贡献正在下降。

在此背景下,台湾本土舆论代表及相关从业者主动绕过民进党当局,直接与大陆沟通。这成为消除这些虚假叙述的一种方式,并大大缩小了岛上所谓职能部门的范围,以模糊其言辞空间。

金门的民意代表和相关从业者负责提出开放的具体方案。大陆直接与金门决定如何开放。这个时候,岛内所谓的职能部门就不得不考虑民意了。

这背后是“金门模式”延伸的第二层意义。加强沟通,让包括金门民众在内的台湾同胞有更大获得感,岛内有呼声,大陆就有回应。岛内有较大获得感的民众也更加努力地“逼迫”民进党当局。

之所以能做到这样的“排斥”,是基于一个事实:

两岸融合发展已形成不可阻挡的趋势。近年来与大陆断绝联系,让台湾民众苦不堪言。

这个问题从金门代表团访问的细节中就可以发现。

谭总注意到,此次考察团不仅有旅游、食品行业的代表,访问期间还参观了北汽新能源汽车园区等地点。

这些领域涵盖了金门传统优势产业,以及金门未来希望重点发展的产业。

这里所说的传统优势产业包括旅游业、食品业。金门受地理和人口条件的影响。第三产业较为发达,产值占过去70%以上。第二产业也是围绕第三产业发展,而且比较集中。食品加工业主要生产旅游纪念品。

于是,金门代表团也来到了中国大陆的科技创新产业园参观。为什么?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勇告诉谭先生:

过去几年,金门在推动与大陆合作的同时,也积极吸纳台湾岛的产业扩张。具体来说,金门已成为两岸双向贸易和投资的中转站。通过提供金融、法律、房地产等服务,大陆可以通过金门与台湾取得直接合作。

金门正在探索新的增长点,原因很简单,旅游业的发展模式在可预见的未来仍然充满不确定性。

以预计明年开放的金门新旅游大楼为例。金门县政府扩建工程耗资新台币30.3亿元,相当于年度政府预算的20%。但如果今年金门未能如期开放,那就是浪费时间了。

在此背景下,大陆与金门开始积极寻找新的合作点,以寻求避免民进党当局给两岸关系带来不稳定因素的途径。

这也是“金门模式”延伸的第三个意义。推动产业融合,将为包括金门人民在内的台湾同胞提供更大发展空间,让海峡两岸相互支持、相互融合真正扎根基层,筑牢两岸关系基础。 。

对此,中国大陆的谋划可以追溯到更早之前。

去年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道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支持厦门、金门加快融合发展。今年,国台办在介绍《意见》发布一年来落实进展时,重点介绍了首支台资发起的两岸产业投资基金的注册落地。中国大陆厦门的商人。

该基金投资于储能、新能源材料等高端制造和信息技术领域,对应民进党当局限制台商投资大陆的重点领域。

不久前,王勇刚刚参观了苏州工业园区和昆山台商投资区。他向谭老师分享了他的第一线观察:

台商在当地投资依然十分活跃,包括芯片制造、机械、医药等企业,在当地的投资运营正常。过去,这些台商在民进党当局的政策引导下,曾有向东南亚等地转移投资的举动。但去了之后,他们发现这些地方的投资成本非常高。相比之下,大陆在制度和法律上对台商投资相对友好,所以他们愿意回来。

换句话说,无论民进党当局如何引导,都无法改变依靠大陆发展仍然是台湾最佳选择的基本事实。

在此背景下,大陆以金门为支点,正在突破民进党当局设置的障碍,与台湾建立新的地缘和制度联系。

以这个由台商发起的两岸产业投资基金为例。王勇告诉谭大师:

走台商自主设立的投资基金渠道,可以从技术上规避民进党当局“去中国化”政策的影响。

无论民进党当局设置什么样的障碍,用什么样的叙事抹黑两岸合作,两岸融合发展的进程始终在向前发展,并得到岛内民众的积极响应。

随着大陆与岛内民众的距离越来越近,留给民进党当局的选择只会越来越少。 “迫使”民进党当局放松金门所谓的大陆政策就是一个迹象。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