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终有一死,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也有人到了晚年,感慨万千。生命太短暂、太未知、太无意义。
其实,不同的人对于生命的意义有不同的答案。
而且不同时期人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也不同。
通常,在某些关键时刻,人们会突然恍然大悟,有所感触。
01
生病时,“活着”就是对亲人的爱。
作者“豆豆子”是一名大学生。
上学时,她满脑子都是如何找工作、考研、写毕业论文。我也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学长,为学弟学妹们树立榜样。
直到有一天,她生病了,接受了核磁共振、穿刺、检查等,然后被送上了手术台。
医生在病历上写下了“请加急”四个字。
我的父母来自他们的家乡。
父亲握住她的手,说道:“别紧张。”然后他像小时候一样拥抱了她。
母亲眼里含着泪水,但她仍然微笑着,没有说“害怕”。
那一刻,她突然长大了,成熟了,轻轻拍了拍父亲的肩膀,表示自己很好。
“也许我突然想起来,这个世界上爱我的人其实有很多。”后来,她写下了这句话,她的生活似乎彻底改变了。
当你生病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在亲人的世界里真的很重要。被爱的感觉真的很幸福。
你是社会上的一粒尘埃,也是家里的一棵大树。
柏拉图说:“没有什么比健康更幸福的了,尽管他们在患病之前并不觉得这是最大的幸福。”
为什么我们本能地害怕生病,生病后又下意识地追求健康?为什么你生病的时候你的家人那么着急?
一系列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你能感觉到你是亲人眼中最重要的人。
《活着》小说里有句话:“你的命是父母给的,你不想要命,就得先问他们。”
既然活着在亲人眼里如此重要,你自然会珍惜它。如果你遇到什么事情,和你所爱的人谈谈,事情肯定会好起来的。
你走多远,生活过得好不好,都牵动着亲人的心。这样的日子有些难过,但也很触动心灵。
02
帮助别人的时候,“活着”就是对社会的一大裨益。
为什么这么多人如此困惑?他们不是缺吃少穿,而是迷茫,失去了方向和动力。
如果你是这种情况,那就做一件好事。
一个经常做好事的人,活了一百岁,还觉得不够。他认为自己还需要坚持,因为还有人需要他。
网上有一位名叫“燕麦”的年轻教师,远赴川西任教。
到了学校,他遇到了不喜欢学习的学生“公桑”。
公桑很调皮,很多作业都不注意。在老师的再三鼓励下,他的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老师离开学校时,公桑前来送行。他拿出一串珠子,说道:“老师,这是我去讨的珠子,也磨光了,给你了。”
老师看了也不知道怎么穿。公桑走近,小心翼翼地将珠子缠在老师的手上,说道:“结要在腕内,流苏要在腕外……”
那一刻,老师的眼里含着泪水。
都说老师帮助学生,其实是学生帮助老师。
如果你也当过老师,你会发现学生常常以各种方式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有些同学聚会也会邀请你参加。人与人之间的善意是相互传递、延续的。
如果你不断做好事,你会发现周围的人越来越需要你,离不开你。
楼上的叔叔要你推轮椅;隔壁阿姨要你看看水龙头为什么坏了;家里的叔叔问你什么时候回家,并让你带热水器;远方的姐妹要你从家乡寄来。一些水果...
有一位退休老人,名叫白方礼。他坚持骑三轮车,用赚来的钱帮助贫困学生。
当他已经很老的时候,他还没有停止赚钱,他还感觉自己年轻时的样子:“同学们别担心,我身体还好,我还是每天骑三轮,我还每天得挣回十块、八块钱。” ”
既然社会需要你,你为何还好意思消极、冷漠呢?继续生活,活得久一点,永远不要感到无聊。
03
丧葬时,“活着”就是血脉的延续。
当然,无论你如何努力活下去,你还是会到达生命的终点。
想想看,一百年后,你就是一堆黄土,该是多么荒凉啊。
但如果去体验一下葬礼,就不会感到凄凉。相反,你会看清社会发展的事实——新的一代取代旧的。
你们是上一代的孩子,也是下一代的父母。你的角色是连接过去和未来。
《一百年孤独》里有一段话:“父母是我们和死亡之间的帘子,你和死亡之间似乎有什么东西,你没有感情。你的父母站在你中间,等到你的父母过去离开,你就会正面面对这些事情,否则你看到的死亡是很抽象的,你不知道。”
从远处看死人会让你感到害怕。如果你亲自去送行,你就不会害怕。
人会变老,一代人会消失,但人类不会;父母会老,但家人永远在。这就是血脉的本质。
当你努力生存的时候,你实际上是在将祖先的精神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你也算是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当你磨磨蹭蹭的时候,实在没有任何意义,反而害了你的子孙。
04
《活着》写道:“随笑而哭,随死而生。”
每一天,都有喜怒哀乐,有福有祸。如果你不想活下去,说明你处于悲观、灾难的一面。你应该改变你的态度,转向快乐和幸福的一面。
拥有阳光的人,一睁开眼睛,就会看到春天的模样。人生如此辉煌。
总是乐于助人的人,每天出门都能看到好人,生活就很温暖。
家庭和睦的人,无论身在何处、遇到什么,都会始终微笑。
从现在开始,努力活得更长久,活得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