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推进精品项目建设年度工作计划,以精品文化旅游项目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现制定以下行动方案,推动精品项目建设全省精品文化旅游项目。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陕西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文化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两会”要求,全面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统筹疫情防控和产业发展,制定以“抓优质项目、抓精品项目”的工作作风,全面做好项目策划、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做大产业规模。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市场,确保全力打赢高质量工程建设攻坚战,为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迎接二十国集团胜利召开作出贡献。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基本原则
首先要坚持理念。我们坚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融入到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和每一个环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断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以及产业项目和设施建设。我们不仅注重打好基础,还善于长远思考。我们既可以增强自己的优势,又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坚决杜绝牺牲环境、过度商业化、以发展文化旅游为名开发房地产等“低质量”发展。
坚持规划引导。充分发挥“十四五”和各级各类专项规划的引领作用,切实增强项目组织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方向性、准确性,避免无序扩张、野蛮生长、同质化项目发展形势不好。加强前瞻思维、统筹谋划、战略布局、整体推进,坚持全省一盘棋,加强协调配合、决策立即行动,确保牵引和重点项目优先建设。
坚持提质增效。坚持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质量导向,一方面按照以“亩效益”为核心的优质项目评价标准,遴选更多“含金量” 、“绿色内容”“新内容”好项目、大项目、优质项目。另一方面,不断提高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水平和全周期服务精细化水平,努力实现项目决策科学化、推进专业化、实施规范化、要素配置市场化,全面提高项目推进质量。
坚持改革创新。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对文化旅游的良好需求,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项目建设的主攻方向,坚持调存量、优化增量,不断推动形成更高水平的供给动态平衡。和需求。以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不断催生发展新动能,加快项目建设理念创新、规划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成果创新,不断提升项目建设现代化水平。
(三)工作目标
通过1-3年的努力,全省文旅系统将更加认识以项目促发展,重项目轻质量。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有力,机制更加健全,作风更加扎实,优质项目有力支撑落实。 “十四五”,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协调发展三大区域发展、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建设等中央省重大发展战略取得良好成效。一批优质项目开工、一批推进、一批竣工、一批储备、一批规划(以下简称“五批”)和“前期”长期的建设格局投入深、投入准、落实快、服务优、储备强的项目推进机制基本形成。以优质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成效显着,全省项目建设规模和有效投资跃上新台阶。在:
2022年,实施“五批”精品文化旅游项目不少于429个,总投资不少于4626.4亿元。其中,已开工、推进、竣工项目不少于256个,总投资不少于2874.8亿元。 2023年、2024年“五批”精品文旅项目数量分别增长不低于7%、10%,投资增速分别不低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实际储备项目与规划项目转化率不低于80%。
二、主要任务
(四)高质量做好项目规划
全面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谋划一批支撑和推动全省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发挥发展优势,补齐发展短板,要做好打基础、长远效益的工作,用持续充沛的项目规划和储备,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
1、围绕中央大局谋划。着力推进“十四五”规划实施,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形成西部大开发、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格局黄河流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协调发展,建设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建设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国际文化旅游中心等。国家重大政策和规划从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角度出发,坚持“体现国家意志、以“代表国家形象、展示国家水平”为己任,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国家级文化旅游产品为目标,推动定期开展国家级项目规划和示范工作。一方面,推动更多战略性、标志性项目在陕西落地,继续巩固陕西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优势,增加陕西文化旅游发展的高度和厚度。一方面,以优质文旅项目彰显陕西担当,助力国家战略在陕西实现平稳长期发展。
2、围绕产业链优势谋划。按照《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2022年工作要点》,打造“三大链条”、构建“六大体系”的工作部署,重点抓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设施、文化和旅游产品开发、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旅游演艺、数字文化旅游、文化装备制造、文化园区、文化旅游会展等重点领域,聚焦具有“链条延伸”内涵的“建链”文章、链条修复、链条强化、链条培育”。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着力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不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推动形成一批中上游企业度假区“太白山”景区、乡村旅游“袁家村”、旅游演出“长恨歌”等“连锁大师”企业和中高端“龙头”项目。如果达到了上一个项目,就可以升级到更高的层次,做强一个产业,带动一个地区的效应,重点提升重点产业。连锁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培育和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全国领先、陕西特色的产业项目集群。
3.注重资源禀赋规划。合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特色文化、山水文化等文化资源,紧盯“特色、多层次”市场和需求,立足实际需求拉动供给,策划实施类型多样、特色鲜明、品质优良、适销对路的精品文化旅游项目,持续推动优秀文化创意转化、创新发展,持续推动资源优势不断转化为产品优势和产业优势。关中、陕北、陕南“三地”围绕综合文化旅游区、红色文化旅游区、自然风光和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进行规划定位,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各尽所能,力所能及地重点谋划实施一批支持区域协调发展、体现地方特色的重点工程,为关中协同创新、陕北持续转型、陕南绿色循环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其中,西安、延安、汉中等以文化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市(区)要加快布局文化旅游重大项目,推动产业复苏振兴,实现文化旅游的跨越式发展。上升并超越;非主导产业的市(区)也要充分发挥文化旅游的作用。转移带来优势,为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大空间。
4. 围绕弥补不足进行计划。围绕全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调结构、补短板”的实际需要,整体实力与资源禀赋、结构布局与城乡平衡、产品供给与群众需求匹配不够充分,工业项目建设带动作用不足。面对设施项目建设不足等问题,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协调发展战略,不断加强地区、市县之间的资源整合、要素重组和联动协作,善于谋划系统性、结构性、实现“多层次驱动”文旅配套项目的空间解决方案,善于策划推动吃、住、行、游、购、娱等传统业态向数字化转型升级文化产业、智慧旅游、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数字技术与新场景应用、文化遗产保护等创新业务蓬勃发展,图书馆、文化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旅游等服务设施迭代升级项目集散中心、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等,擅长革命老区、扶贫区、农村项目策划。 ,不断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充分性、可持续性。
5、围绕文化与旅游融合谋划。坚持“用文化塑造旅游、用旅游弘扬文化”的基本要求,立足以文化赋能旅游发展、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品位的基本要求,以旅游带动文化传播,彰显文化魅力,促进文化繁荣,注重业态融合和产品融合。 、设施整合等方面,多谋快速推进文旅共享特色综合项目,有效发挥建设载体作用,力求仅凭自身力量,打造一个产品,传承一个文化,形成竞争力和支撑点。一个项目。注重提升服务质量与提升文化体验相结合,重点规划建设具有浓郁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国家旅游休闲城市、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是发挥支撑作用的重大项目。围绕“文化旅游 ”、“ 文化旅游”,会同有关部门规划一批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健康旅游、游学旅游、低空旅游等融合发展示范项目,不断推动打造行业新的增长点。
(五)高精度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思想,聚焦文旅重点产业链和优质项目,扎实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努力吸引更多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龙头项目、社会资本和智力资源,不断集聚高端要素,激活市场主体,打造高效平台,畅通经济循环,以高质量招商引资支撑高质量项目建设。
6、创新引发思考。要认真学习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经验,不断吸收经济发达地区的先进思想,勇于突破“城墙思维”等固有思想障碍,与时俱进,融入并服务转变发展格局,推动思想不断解放。坚持高水平走出去、高质量引进来,聚焦文旅重点产业链,灵活运用精准招商、精准招商、业务招商、投行思维等方式招商引资不断激发招商活力,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
7、精准吸引内容。全面梳理建立全区文化旅游产业全产业链“投资地图”和“投资树”,明确重点投资领域、细分领域、意向企业,始终瞄准“招什么、怎么招”。来吸引”。着力招大有强企业,积极吸引龙头企业、颠覆创新颈型企业、爆发式增长的腰部企业,重点做好“知名文旅集团、知名文旅”工作品牌进陕西”;着力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投资规模大、支撑拉动力强的高端优质高效项目。大力争取更多银行、基金、投资机构等社会资本;认真做好人才引进工作。
8、夯实招聘基础。按照《陕西省精品项目推进年度实施方案》和《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2022年工作要点》,建立全省精品文旅项目库和清单。做好优势资源和重点项目规划包装,分级建立《优质文化旅游项目投资手册》,制定投资目录,形成投资路线图。依托政府部门官方信息渠道,利用微信、短视频、直播等现代媒体,及时发布招聘信息,持续展示优质投资项目,建立永无休止的线上投资服务平台。
9、搭建招聘平台。按照“全省统筹、属地重点、上下联动、互惠共享”的原则,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全省文化旅游产业招商引资双循环发展格局。省。重点利用参加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等国内高端展会和举办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等大型活动的机会,宣传并邀请我省优秀文化旅游产品现场考察。旅游资源和项目,加强与国内外大型文化旅游集团和投资企业的交流合作。我们积极谋划启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的投资项目。各地力争每年举办1-2次大型招商或集中签约活动。
(六)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工作
我们将全力以赴抓项目落地、见成效,坚持全周期服务、全要素保障,努力做到政策下达快、前期推进快、手续办理快、项目落地快、要素快。供应,推动在谈项目和前期项目快速签约。快开工、快开工、快见成效,利用最优环境培育更多规划项目和早期项目从愿景变为现实。
10、推动资金跟踪项目。建立健全优质文旅项目融资需求数据库,推动更多项目公司获得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促进服务业困难产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支持》(发改财金[2022]271号)。推动更多优质文化旅游项目进入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努力创造更多实物工作量。全力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各项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确保年度支持不减少、资金和项目比重不减少。全面落实我省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措施,重点统筹各级文化产业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优先安排优质文化旅游项目,奖励文化和旅游将实施优质项目的企业作为创新绩效奖励 支持对象包括补贴、基金设立、授信、债券融资、财税优惠、政府购买服务、PPP项目贴息等 依托城市一体化升级推动更多文化旅游项目进入市县融资平台。配合市级银行开展“政财企”融资撮合系列活动,实现省级优质项目融资撮合全覆盖。
11、推动因素跟随项目。项目建设中,实施“亩英雄”综合改革,将土地、能源消耗、水、电、基础设施等要素资源配置与“亩效率”挂钩,引入单位产出核心指标。亩、投入、能耗等核心指标。项目建设评价体系。配合有关部门推动“熟地投资”和“熟地供应”,有效配置好土地给好项目,积极引导优质项目及时进入用地预审审批绿色通道。推动更多项目纳入国家重大项目和省重点项目清单,优先获得直接保障用地和规划用地直接分配资格。认真落实项目建设节能减排“低碳”条款,争取更多支持绿色项目发展。充分利用国家能源消费单项政策,争取更多国家和省级项目纳入。
12.推动服务跟上项目。我们将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大力倡导“店里服务员”精神,努力践行一线工作方法,把服务保障贯穿于全周期。继续做好项目前期服务,推动重大项目由发展改革、自然资源、生态环保等部门提前评审,加强项目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确保项目落地。与相关“上层”规划相衔接。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政府决策等工作流程,严格落实“先评估、后决策”。完善项目中后期服务工作,针对“堵点”“难点”,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配合有关部门不断深化全民审批制度改革共同打造最少审批、最优流程、最优制度。机制最通畅、机制最灵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放心发展、放心投资。定期开展相关方面的政策培训,及时组织覆盖相关市县和企业的政策解读,及时在网上发布非涉密政策。定期开展市县政策服务企业活动。
13、晋升机制跟随项目。与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保等部门建立项目建设联合会商机制,研究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和挂牌督办事项。建立省、市、县项目评审专家库和工作机制,依托智库、基金、咨询机构、科研院所等专业力量,科学测算项目建设投资和产业、运营成本和效益,探索和形成专业、高效的项目招工、建设、运营开发模式。建立“挂图运作”机制,对优质项目清单建账实施“月度调度”,做到年初立账、每月对账、每季度报账、年末结算。年底。建立领导同志落实全省优质文化旅游项目库项目“一个项目、一名联系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份任务单”要求的保障机制。建立重点项目集中启动和观摩机制,选择有代表性的项目地点举行启动或推介仪式。
三、保障措施
14、提高思想觉悟。全省文旅系统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有效统一了高质量项目工作的思想和行动,形成了“抓优质项目就是谋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认识。 ”和“奋发有为、奋发有为”。我们要砥砺前行,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履行好“管行业要抓项目、管行业要抓招商、管行业”的基本责任”我们要抓住“理念,共赢”前期,专业最重要,实干是工作的关键。我们将不断强化主体意识和责任感。落实大型文化旅游项目责任,不断把工作重点、工作措施、工作力量集中在高质量项目建设上,实现高质量规划、高效率推进。
15.加强组织保障。要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形成领导带头、部门联动、市县齐心协力、整体出击的良好局面,不断完善项目推进责任制。横向上,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衔接作用,与有关部门、项目公司等密切配合,努力建立横向动态对接、联合审批工作机制,不断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纵向上,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推动作用,主动开展纵向汇报对接工作,支持建立上下级高效衔接的工作渠道,全面落实高水平工作的协调、调度、推进。 ——区域精品文化旅游项目建设。要始终把项目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推动形成省、市、县三级部门(局)负责人负责项目建设的良好局面,有条件的建议成立专门工作组。要聚焦重点任务,细化年度目标和任务分工,进一步制定实施全区精品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16.加强考核监督。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建立全省优质文化旅游项目“省市试、市试县”推进工作考核体系,不断打造“项目发展与英雄”比抓奋发向上,力争领先地位。气氛。开展年度考核和季度成效评价申报,考核评价结果与财政补贴、产品评价、表彰推荐、要素保障等支持工作挂钩。表彰年度高质量工程建设先进集体和个人,开展工作绩效排名和汇报工作。我们不定期对项目进行“暗访”,重点发现虚假开工、违法建设等反面典型,并进行举报和揭露。
17、注重作风建设。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坚持“勤、严、精、廉”的工作作风,扎实工作,天天完成,天天清理,把各项工作抓紧推进;脚踏实地工作,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地力、冲锋陷阵,着眼于解决问题,瞄准实效,求真务实,出实招,求实效;每个人都履行职责,履行职责,一层巩固责任,传递压力并促进责任行动。通过问责制有效。我们必须诚实和诚实,严格遵守底线,不要越过红线,不要碰到高压线,并努力建立“紧密”和“清洁”的新政治和商业关系。 进一步振兴了官员开展业务和发展的热情,提高了掌握项目,努力工作,努力工作并以勇气前进的能力,并继续将更高质量的文化旅游项目推广到新的发展势头中。不断将该省文化旅游业的高质量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