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生活常识

年轻人的新玩法:同龄人旅行团,满足你的旅行需求

没想到,“年轻人参加日落游”热潮过去没多久,热爱户外的旅行者又找到了新的玩法——和同伴一起跟团游。

在信息传播如此便捷的今天,跟团游不再是出行首选,但同龄旅行团的宣传文案中总有一句话能切中年轻人的旅游需求。例如,出行费用合理,无强制消费;无需迁就老人和孩子的生活习惯,轻松一起来一场“特种兵式旅行”;如果不会拍照,随团摄影师可以随时补充。

少不了同年龄段旅行团的口号:“90后”、“社会群体”、“年轻化”。 (图/网页截图)

如果你愿意和队友聊天,说不定就能结交到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甚至会梦见小时候和同学一起春游秋游的场景。如果只是想安静的放松一下,互不打扰,这样的游览方式对于“i族”来说也是个好消息——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接送点,其实和旅行没有什么区别独立。

于是,从短短几天的旅行,到深入丛林徒步,热爱自由的年轻人再次登上旅游巴士,准备与陌生的旅伴开启同频之旅。

“带管家的免费旅行”

习惯了效率的城市人很难找到旅游的机会,他们不可避免地想打卡尽可能多的景点来赚回钱。但对于同龄的一群人来说,花几天时间深度放松一下,还是不虚此行。

只要跟着领队走,不用多想就能搞定整个行程和住宿。这几乎就像为自己找到了一名“旅行管家”。与普通旅行团相比,同龄团体到达景区后就会解散。是否跟随领队完全是自愿的,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个人探索。

图片/

今年端午假期,诺诺参加了山东蓬莱长岛的跟团游。这是她第三次选择和同伴一起跟团旅游。

“读书的时候出行很方便,感觉没必要报名跟团游。”但直到开始工作后,我才意识到,在辛苦工作一天回到家后,能够继续从事指南工作是多么难得。

跟团旅行时,年轻人最关心的往往是旅行费用是否负担得起。诺诺参加过几个同龄的纯玩团,团费1000多元,包含三天两夜的吃住行以及所有景点的门票。

我们住的是干净整洁的民宿,交通有私人交通工具,吃的海鲜大餐一点也不敷衍。相比之下,与其自己订票、找餐厅,冒着被宰的风险,不如把后勤工作“外包”给旅行团,比自由行稍好一些。

图/《阳光小美女》

旅伴也是各年龄段年轻人的一大吸引力。 “群里的成员基本都在25岁到35岁之间,都是北京大学的毕业生,和我有相似的背景。”我们年龄相仿,不需要特别照顾,旅行体验也会轻松很多。

上班族相对看重出行时的艰苦条件,但对于大学生来说,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玩得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去年夏天,大学生小顾和朋友报名参加了跟团旅游。 “我没赶上淄博烧烤的热闹,但我可以去爬泰山。”

出行时间有限,小顾担心自己会错过当地特色,但又不想受到太大限制。年龄段提倡的“不需要导游,负责住宿和交通”的“半自由行”非常适合她的需求。是否真的有“五星级酒店住宿”并不重要。

整个团都是由大学生组成,所以旅行计划变得非常灵活。普通旅游团早上爬泰山,晚归。团餐结束后,一行人返回酒店休息。然而,同龄的旅伴却一致同意晚上去泰山。

清晨的泰山南天门。 (照片/受访者提供)

我们下午5点开始爬山,凌晨2点到达山顶。大家都兴奋到半夜,第二天才能继续兴致勃勃地玩。

或许在别人看来,这种“特种兵式的旅行”太过夸张,但能够容忍极端的旅行方式,谁说对于同龄群体来说不是一个难得的优势呢?

只有同龄群体才能拥有的轻松感

如果你不是“顶级E人”,同车出行时很难与一群陌生人结识。但幸运的是,大家的年龄和背景都差不多。或许只是因为车上的一个玩笑,年轻人很快就打破了僵局,开始了战斗。

加入组合时,诺诺原本希望通过旅行来放松工作压力,而组合里也有不少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在交流中,诺诺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 “我突然觉得自己也不例外,心里的焦虑也减轻了很多。”

拉近旅伴距离的最好催化剂不是去热门景点或吃美食,而是一起做一些“无意义”的事情。

海边,旅伴们一起玩耍,诺诺的旅行包打出了连续7轮的好成绩。 (照片/受访者提供)

去海边玩的时候,领队建议玩水,几个人在沙滩上寻找合适的石头整整两个小时。晚上,队长买了仙女棒、烟花和泡泡机,大家一起去海滩。漫无目的地闲逛。

就连群里分享的照片也充满了“只有同龄人才能有的轻松感”。大家都会对精美的打卡图片礼貌地夸奖,但更让大家兴奋的还是搞笑的照片和海鸥的打斗。

对于脸皮薄的年轻人来说,同侪群体仍然是对抗隐形消费最坚强的信心来源。虽然放映时已经做了足够的功课,但第一次参加旅行团的成子还是遇到了明里暗里兜售旅行团的导游。

以前,在普通旅行团中,在导游的游说下,团里的叔叔阿姨们都会本着“来都来”的原则,买几袋当地的特产。不买的年轻人会受到指责。 “但当我们一群同龄人坐在一起时,没有人会因为不付钱而感到尴尬。相反,我们会觉得自己得到了‘支持’,”成子说。

事实上,当遇到有趣的纪念品时,团员们会毫不犹豫地购买。 (照片/受访者提供)

旅行时要有分寸感,

同年龄段的人也能轻松应对

有人乐于加入夕阳群,被叔叔阿姨拉着拍照当“团宠”,而另一些人则更喜欢在群里做一个安静的见证者。

同伴群体完美地平衡了这两种需求:一群人在快乐地结交同龄朋友的同时,也对其他想要维持社会界限的群体成员给予充分的尊重。

一个人报名跟团是很正常的事,但没有人会因为这个原因急着邀请同伴。路上相见欢笑,互不打扰,是大家心照不宣的社交界限;但如果你一个人旅行迷了路,突然看到前面有几个熟悉的团体成员,偶尔的孤独感就会消散很多。

图片/《白日梦想家》

即使不是刻意客套,团员们的一举一动依然流露出正确的界限感。诺诺回忆道:“小时候,我和父母一起组团旅行,因为礼貌或者被抢先,我总是吃不饱。”然而,在同一年龄的群体中,每个人都有意识地每人吃一道菜,固定份量。就算多了一份,也不会有人主动拿走。

每次见面,几乎没有人迟到。 “一方面,每个人的时间观念都很强,但另一方面,又害怕给旅伴带来麻烦。”程子说。礼貌又友善的团队精神让各种性格的年轻人都感到无比舒服。

因此,在个人界限感日益清晰的时代,同侪跟团游几乎是社交冷漠的都市人的最佳选择。如果玩得开心,可以继续深交,如果不想联系,就别管了。最重要的是社交。没有负担。

图片/《老友记第一季》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团员们在旅行后将彻底“断交”。相反,正是因为可以结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年轻人之间的互动才有无限的可能。

有的人在一群同龄的人中认识并发展成为男女朋友,也有很多人结婚了。下岗工人出来散心的时候,可能会偶然遇到HR,开发后续的工作机会。

过去,习惯了公司和出租屋两点一线工作的社工,除了同事之外,基本上不认识其他朋友,连周末也无事可做。进群后,我的朋友圈里满是转发的工作动态,一下子热闹起来。

诺诺在草原旅行时拍摄的照片在团体“旅行摄影比赛”中获得好评。 (照片/受访者提供)

谁去远足,谁发了几张美图,谁在工作中有什么抱怨……即使我们只是互相喜欢,我们也能在一成不变的生活中获得难得的活力。诺诺甚至因为一位旅伴而重新燃起了在感兴趣的领域继续深造的念头。

但对于年轻人来说,最难忘的还是被同龄人认真尊重、精心守护的那种舒畅感觉。

至少在我们彻底成为一个“无聊的成年人”之前,我们可以在同年龄段的几天几夜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