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生活常识

广州历代羊城八景:领略历史名城的独特风华

广州羊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国际化大都市。自古以来,物产丰富,人杰地灵。两千多年来,它孕育了许多令人向往的风景。 《阳城八景》选集自宋代以来已有。从那时起,它就成为一种传统,并代代相传,总共选择了48个场景。自然变迁,时代变迁,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风景,广州也有不同的风采。

历代“羊城八景”

浮须浴日,石门倒影,海山朝霞,珠江秋月,

巨湖云影,蒲剑莲泉,光晓菩提,大同烟雨。

元朝

伏羲沐浴日,石门倒光,大同烟雨,蒲尖莲泉,

粤台秋月,景泰僧人归,晚间白云,灵州负情。

明代

广东秀松,岁石洞天,翻山云,耀州春晓,

麒麟素镜、珠江镜澜、象山樵歌、荔湾渔歌。

清朝

越秀山主峰、琶洲柱、五仙峡、古雾峪山、

镇海楼、浮丘丹景、梁桥云瀑布、东海渔珠。

1963年版

白云松涛、萝岗香雪、越秀远景、珠海丹心、

红岭朝阳,双桥烟雨,峨滩明月,东湖春晓。

1986年版

红岭的旭日,黄埔的云海,云山的美景,珠海的美丽的海浪,

黄华奇,越秀楼,流花玉宇,龙洞麒麟。

新世纪羊城八景

新世纪羊城八景于2001年8月23日启动,由广州市市政、规划、园林、建筑、旅游、文化、文化博物馆等各领域20余名专家评审。 62万公民参与推荐投票,选出30名候选人。景点中,精挑细选。经过一年多的反复论证,最终脱颖而出,入选2002年版羊城八景。

新世纪羊城八个景区具有鲜明的岭南地方特色、历史文化底蕴和时代精神。他们见证了广州数百年的变迁、变迁、转变,也与广州一起成长为今天的样子。

云山葱茏

指白云山风景区

白云山,被誉为“岭南第一名山”、“广州最美山”,位于广州以北15公里处。历代被评为广州八景,如:白云晚观、白云松涛、云山锦绣等。白云山迎着湿润的海风,因此常有白云升起。 “白云山上白云飞舞,下面白云环绕白云山”。白云山由此得名。

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的夜晚白云。

现在

从白云山区向南望去,蓝天下的广州,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建筑鳞次栉比,十分壮丽。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俊杰 摄

如今,郁郁葱葱的白云山已成为市民和游客休闲、锻炼、游玩的好去处。每逢节日,人们无论老少都会来白云山游览观光。熙熙攘攘的人群让白云山热闹起来,也让广州热闹起来。

珍珠水夜韵

指着珠江夜景

珠江是广州的母亲河。从宋代至今,“羊城八景”中都少不了珠江风光。蜿蜒开阔、碧波荡漾的珠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进取的广州人,见证了广州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晚上,华灯初上,珠江夜景更加动人,不逊色于香港的维多利亚港和上海外滩。

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广州珠江沿岸停泊着大大小小的船只,有渔船、商船,还有远处的大型游轮。

现在

如今,高耸的建筑矗立在珠江两岸,折射出广州经济的发展。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耀业 摄

夜晚,珠江倒映着夕阳,中国最早的五星级酒店之一的白天鹅宾馆的灯笼倒映着珠江的月光。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波 摄

越秀新会

指越秀山或越秀公园

人性之道在于,世事沧桑体现于枯荣,山水秀美永存。越秀山又名越秀山,是白云山的余脉,因有越王台遗址而得名。越秀山一直是广州重要的旅游景点。这里有美丽的湖光山色,是闹市中的一处宁静之地。

越秀公园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除镇海楼、五羊雕像外,还有明城墙、孙中山纪念碑、百步天梯、越秀山体育场、广州美术馆、北秀湖等。广州的建设始于越秀。她就像历史上的一位老人,见证着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的兴衰。

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越秀山全景

现在

如今的越秀公园,绿意盎然,犹如一幅水彩画。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耀业 摄

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的镇海楼

镇海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只有五层,高28米。不过,由于它建在越秀山上,所以它一直是广州成为现代化城市之前最高的建筑,也是广州的传统建筑。中心轴的起点。广州人喜欢称镇海大厦为“五层楼”。那时,从塔上可以看到碧波荡漾的珠江水。现在,从塔上只能看到远处的城市建筑。 1929年,位于镇海楼的广州市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现称广州博物馆。

现在

镇海楼的红砖绿瓦已有六百年的历史,红花盛开的木棉是崭新的未来。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旭阳 摄

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孙中山纪念碑

孙中山纪念碑建于1929年,是为了纪念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而建。碑正面是一块长约7米、宽约4米的巨型花岗岩,上面刻有孙中山先生的遗嘱。中山纪念碑与中山纪念堂位于广州市传统城市中轴线上,融为一体,成为广州现代化城市的象征。

上世纪中叶电视进入广州时,中山纪念碑是第一代电视发射塔。

现在

如今的中山纪念碑虽历经风风雨雨,但依然巍然屹立。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旭阳 摄

民国时期

越秀山体育场

1950年初,刚解放不久的广州一万多名市民响应时任市长叶剑英的号召,组建了一支义务工大军,在旧泥土足球场旧址上挖石子、放炮。那个已经被遗弃很多年的地方了。越秀山体育场的开发历时7个月爆破。正式落成之际,承办了首届广州人民体育运动会,庆祝广州解放一周年。

进入新世纪后,经过耗资逾百万元的第七次改造,越秀山体育场足球场由原来的100.5×64米扩大到国际标准的105×68米。现在的越秀山体育场在没有重要体育比赛的时候免费向公众开放。

现在

如今的越秀山体育场充满了生机。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旭阳 摄

天河飘卷

指中信广场、东站瀑布

广州新城的中轴线在哪里?起狗岭、火车东站、中信广场、天河体育中心、中央大道、海心沙岛,一直延伸至珠江南岸的赤岗。中轴线上最美的地方无疑是水瀑布流淌而下的东站绿色广场二段和琼楼玉宇中信广场。尤其是被誉为“广州黄果树”的东站瀑布,被广州市民评选为“新世纪广州八景”之一——“天河浮丝”。

俯瞰中信广场,广州中轴线沐浴在温暖的春光之中。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有子 摄

中信广场曾经是广州最高的建筑,也是广州的地标建筑之一。广场由80层主楼、左右两栋38层副楼和5层中信购物城裙楼组成,面积2.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391米,比白云山主峰摩星岭高20米。

古刹依然芬芳

指陈家祠

陈家祠原名陈氏书院,是广东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装饰最精美的清代祠堂建筑。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竣工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它是由当时广东省72个县的陈姓人士共同修建的。

清末

清末陈家祠。 (图/奥义网)

祠堂内外至今仍可见木雕、石雕、砖雕、泥塑、陶塑、铁铸等精美的建筑和装饰物。书院现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

值得一提的是,陈家祠历代从未被列入“羊城八景”。近年来,特别是广州三年中期改建后,它在广州众多古迹中脱颖而出。陈家祠具有极浓郁的岭南地方特色。因此,陈家祠成为近年来外国游客到广州参观最多的景点。加拿大总理也曾到访。

现在

五环晨光

指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位于天河区东圃镇黄村。是广东省政府为举办第九届全运会而兴建的现代化体育场馆。该中心占地面积10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2.8万平方米。体育场新颖、雄伟、浪漫、富有象征意义。屋顶采用独特的飘带造型设计,新颖浪漫,形如飘带。屋顶自由流动的“丝带”造型,酷似一条翱翔天空的中国巨龙,象征着广东在新世纪的腾飞。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海 摄

晨曦中的奥体中心。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海 摄

黄花明月

指黄花岗公园或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黄花邮政位于广州市仙马中路。为纪念1911年4月27日孙中山领导的广州起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而建。

这次被孙中山先生称为“震天动地、泣鬼神”的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却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全国各地爆发起义。半年后,武昌起义成功,终于推翻了清朝,结束了清朝。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1912年,广东军政府拨款在原址修建烈士陵园,孙中山亲自栽植青松。经过多次修建,于1935年基本建成现规模,辟为黄花岗公园。

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的黄花岗

现在

今天的黄花岗,无声地诉说着这个世界来之不易的稳定。陈宝恒 摄

莲花峰观海

指番禺莲花山风景区

莲花山风景区位于番禺区东部。莲花山主峰海拔105米,由40座山丘组成。因山上矗立着美丽的莲花石而得名,素有“莲花胜景”之称。

莲花山上有古采石场遗址,其历史可追溯到西汉时期。这个“人工无心做工”的古采石场遗址,奇峰异洞、千姿百态的陡崖林立。形成了莲花岩、象鼻山、神镜、天池、南天门、云梯、金鱼池、莲花等。洞天、泼玉、观音岩、飞鹰岩等景点。

莲花山上还有一尊40米高的观音观音像,据说是世界上最高的金箔观音像。她手捧玉净化瓶,眉目慈祥,俯视着南海,仿佛在祝愿人们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旭阳 摄

2011年版羊城八景

2011年,启动“羊城新八景”评选。本次评选以珠三角为中心,辐射整个广东。甚至得到了全国多个省市居民的热烈反响。最终评选结果为:云山翠绿、珠江流光、越秀雅致、古刹流芳、塔耀新城、柯城锦绣、荔湾风景区、湿地星湾。这些“四老四新”景区,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新选定的景区也是阳城人民肯定“十年蝶变”的最好注脚。

大窑新城

核心景点:广州塔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俊杰 摄

“小腰”娉婷玉矗立在广州城市新中轴线上,连接着一系列具有新时代风格的标志性建筑群,闪耀着广州人民的现在和未来。

柯城锦绣

核心景点:科学城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伟轩 摄

“科学城代表着广州的未来。”时任省委书记汪洋评价说,广州的未来就在这里播种。

荔湾风景区

核心景点:荔枝湾涌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有子 摄

一湾令人惊叹的碧水再次流淌,焕发了荔湾无法比拟的西关文化魅力。

湿地唱晚了

核心景点:南沙湿地

邵全达 摄

“落霞孤鸿共飞,秋水成天一色”。这诗情画意的场景展现在南沙湿地。

“广州八景”的前世今生和广州的转型发展。

文字与图片|广州日报摄影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