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赤水旅游资源评价报告 一、简介 1.1 调查区域简介 赤水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距贵阳市 400 多公里,位于赤水河中下游,与贵州三县接壤。四川南部,连接巴蜀与巴蜀。素有“黔北门户”之称。赤水风景区规划面积328平方公里,分为十丈洞、四洞沟、天台山、丙安(平台)、七里坝(月亮)府)、九曲湖、七大景区、十八个独立景点,这里地貌奇特,山峰高耸,森林茂密,沟壑纵横,河流数百条,物种繁多,天空晴朗。境内以行政区命名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有“水晶之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燕子岩国家原始森林公园”、“竹海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资源丰富而闻名。因其古朴、自然,被中外专家誉为“千里有五大特色:瀑布之城、竹子之乡、丹霞之冠、长征遗址、还有卡利亚王国。 1.2 目的通过对贵州赤水市旅游资源的调查分析,在其现有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做出客观、全面的总体评价,并进一步开展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1.3 要求在掌握贵州赤水市大量旅游资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旅游资源评价和分析方法,结合全体调查人员的思想和知识,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和规划尽可能全面、客观地了解西双版纳。调查人员:普通高中旅游管理2015级-程万银、谢佳、冉新宇、彭静宇、包苏石 1.4 工作周期及工作量 工作周期:截至2018年1月7日,掌握大量旅游知识在贵州赤水地区资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旅游资源评价分析方法,结合全体调查人员的想法和知识,对贵州赤水地区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和规划尽可能全面、客观。
1 调查员:普通高中旅游管理2015级1班——程万银、谢佳、冉新宇、彭靖宇、包树石。工作量:包括贵州赤水旅游资源相关数据采集(文字、图片、视频、表格等)、数据处理、分析总结、报告文字材料制作、幻灯片制作等。 1.5 结果系统分类对贵州赤水的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我们主要对赤水瀑布、燕子岩、丙安古镇三个景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对其旅游价值、环境和开发条件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了解了三个景区的基本情况。 。为贵州赤水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规划提供重要参考数据和信息。 2 赤水旅游资源现状 2.1 基本概况 2.1.1 地理位置、面积及人口构成 赤水市位于东经105°36′35″,北纬28°17′02″,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位于赤水河中下游。地处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是黔北通往川渝地区的重要门户。因神秘美丽的赤水河贯穿全境而得名。全市行政区域面积1852平方公里。辖9个镇、5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100个行政村、22个社区。拥有全国最大、最壮观、最典型的丹霞地貌1300多平方公里。总人口近31万,居住着汉、苗、土家族、仡佬、布依等26个民族。 2.1.2 历史沿革 赤水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在这里。
长期隶属于巴蜀。北宋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建仁怀行署(今复兴镇)。已有900多年的历史。迁至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柳源坝(今赤水市)与遵义府一起划归贵州。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改制为赤水县。 1929年,成为贵州省第一个地方党组织。 ——“中国共产党赤河特别支部”在此诞生。 1949年12月赤水解放。199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是贵州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革命老区”。赤水历来是川盐进入贵州的古道,是川黔边境贸易枢纽、经济文化重镇、贵州通往川渝的重要门户。被誉为“川黔钥匙”、“黔北明珠”。 22.2 自然环境及其要素特征 赤水市现有森林面积214 万亩。赤水市森林覆盖率为76.29%,景区内高达95%以上。赤水市绿化覆盖率38%,人均绿地面积达到27.6平方米,人均林竹资源达到7.40亩。是贵州省10个重点林业县(市)之一。赤水市空气中每立方厘米含有负氧离子。近2.4万户,空气污染指数常年控制在33-80之间,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100%,水、空气、声环境质量均优于城市环境综合改善指标。 2.2.1 季节气候 赤水市位于东经105°36′至106°14′,北纬28°15′至45′。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暖春早,夏季炎热,干旱频发,全年日照少。深秋多云多雨,立体气候及气候特征各地区差异显着。
年平均气温18℃(最高气温41℃,最低气温-2℃),年平均降雨量1195.7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3%,日照时数是 1193 小时。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80.17%,景区森林覆盖率达到96%,景区负氧离子含量达到3.6万个/cm3。 2.2.2 景点及分布 赤水山清水秀,风景秀丽。它是天然的绿色氧吧,红色革命的圣地。是全国唯一以行政区划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景区规划面积630平方公里。区内风景以古朴、自然风光着称。被中外专家誉为“千瀑之城”、“丹霞之冠”、“竹子之乡”、“高山植物王国”、“长征之地”。 “遗址”是旅游观光、有氧运动、休闲度假的理想胜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一)赤水瀑布风景区:位于两河口乡枫溪河上游,距市区38公里。是由赤水瀑布及其周边的中东瀑布、盘龙瀑布、两河口瀑布、鸡飞崖瀑布组成的天然瀑布公园。景区内最著名的赤水瀑布高76米,宽80米。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华又一瀑布奇观”、“长江水系第一大瀑布”、“中华第一丹霞瀑布”。夏夏世界自然遗产核心景区之一。 (2)四洞沟风景区:位于大同镇,距市区15公里,景区内曲径通幽,翠竹溪流。一段约4公里长的山涧谷地,有四层形态各异的山涧。该瀑布被国务院旅游资源考察组专家赞誉为“千竹万园、碧玉小家、万无一失的胜景”。
(三)月湖风景区:位于昌昌镇,距市区94公里,景区面积2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900米以上。由月湖、大山坪、水岔溪三大核心风景湖群组成。以湖光山色为主要景观,还有摩崖石刻、瀑布、原始森林、丹霞地貌、红军长征遗址等自然和人文景观,是休闲、避暑、观光、旅游的理想场所。冒险。 (4)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两河口乡枫溪河下游,距市区25公里,总面积3100多平方公里,由四大景区组成: 、黄水沟、石山坪、横山林海。是欣赏自然生态风光的理想场所。 (5)竹海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胡石镇,距市区40公里。景区以“竹海”风光为主,有竹子17万余亩,竹子40余种,遍布山间。登上公园内的“海景楼”,辽阔的绿色田野尽收眼底,山风徐徐,竹浪阵阵,碧波荡漾,“天公”、“土鼓”、“ 《圣女瀑布》、《八仙树》、《情侣》、《树》等独特的自然景观令人难忘,回味无穷。 (6)蓝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胡石镇,距市区40公里,是我国唯一以蓝藻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有40,000多种青叶植物。人口集中,在连续的区域内增长良好。被科学家称为“地球上蓝藻的避难所”,是科学研究、教学研究和旅游的重要基地。 (7)佛光岩风景区:位于元后镇,距市区44公里,距“赤水第四渡”元后红军渡口8公里,由小金驿、小金一沟、五柱峰、世外桃源、太阳谷等。由五个主要景点组成。
景区谷深坡陡,溪河纵横,切割深度500米至1300米。山峰大多在1200米以上,岩石破碎,沟壑纵横,高差巨大。因此被誉为赤水“发育最好的丹霞地貌”,是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景区之一。 (8)杨家岩风景区:位于大同镇,距市区16公里,处于大同古镇、四洞沟风景区、宝源梯田中部。景区内植被原始古朴,生长着数十种珍稀植物,与原生态的瀑布相得益彰。主景区“丹霞壁画长廊”长1000余米,高40余米,深15余米。我国首席丹霞专家黄进称之为“天然石雕,奇葩无穷,世间罕见”,具有极高的科学意义。评价价值和旅游欣赏价值。 (9)丙安古镇:位于丙安乡,距市区24公里,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它是红一军团长征“四渡赤水”第一次渡口时的指挥部,是全国最著名的城镇之一。红色旅游百家经典景区之一,拥有全国唯一的红一军团纪念馆。 (10)大同古镇:位于大同镇,距市区6公里,原名“大东场”。因附近多急流、瀑布,古人称急流为“洞”而得名。古老而宁静的大通河穿镇而过。然而古镇里的房屋都是依山傍水而建的桁架结构。建筑材料和风格简单。古建筑有清代修建的天后宫、禹王宫、万寿宫、王爷庙等。山碑”等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2.2.3 赤水水资源动植物资源丰富。境内初步鉴定有2500种。现有红豆杉、银杏、柏树等珍稀植物,还有达氏鲟、中华鲟等珍稀鱼类。赤水柏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赤水是中国“十大竹乡”之一。全市现有竹林面积130万亩,其中毛竹51万亩,杂竹79万亩。年产商品竹根600万根、竹材65万吨、鲜笋4万吨。建设了目前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年产30万吨生活用原纸及纸制品项目。赤水市有高等植物2116种,其中维管束植物1964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0种,特有植物27种。代表植物有小黄茶、赤水蘑菇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侏罗纪孑遗物种“高良姜”在赤水生长十分茂密。仅赤水阿丽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有4.7万种植物,是世界上植物最集中的地区。赤水主要特产荔枝、龙眼、香蕉、柚子等南亚热带水果,中药材有300多种。赤水市有野生动物1668种,其中脊椎动物404种,昆虫1264种,云豹、长尾雉、苏门答腊羚等国家保护动物39种,赤水市特有鱼类25种。长江上游。 2.2.4特产:金钗石斛、竹香乌鸡、赤水晒醋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特色农产品主要有干鲜竹笋、晒醋、虫茶、龙眼、竹香蜡制品等。
2.3 人文旅游资源 2.3.1 赤水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区较多,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 国家级:元侯红军第四渡赤水渡口、复兴江西会馆;省级:赤水古城墙、赤水万寿宫、复兴马鞍山摩崖墓群、关渡摩崖墓群、关渡摩崖石刻、关渡道场宋墓、袁后弼建天恩桥诏书碑刻、胡石摩崖造像、望龙石鹅口摩崖造像、两河、两汇水石窟造像;地(市))级:文昌宫、整理赤水河航道碑、大同陈公山碑;县级:红军盘龙、大群标语、红军摆渡碑、复兴摩崖碑、宝源永胜山寺、胡氏谢氏宗祠、太极楼、黔中佛祖20碑等。 “仁怀堂十景”有“石龙东渡”、“泮水西流”、“乔索西泉”、“马过鱼梁”、“双生自然”等。桥”和“仙瀑布洞”。 2.3.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单项竹筏漂流技艺、晒醋制作技艺、赤水河船夫号子、油石武术等省级名录项目以及列入遵义市级名录的14个项目主要受到保护。 、保护文化形式和生存空间。 2.3.3 在历史文化名镇、街道、名村保护方面,国家级的有:丙安古镇;省级:丙安古镇、大同古镇; 5、赤水市具有保护利用价值的有:复兴古镇、望龙古镇、官渡古镇、马陆村民居、两河口乡、石达大古街、古城墙古街等。
2.4 区域交通 2.4.1 水路:赤水河水运旅客周转量20万公里,水运货运周转量1万吨公里。 2.4.2 陆路:2010年,赤水市公路里程约为1,330.99公里,路网密度约为1.14公里/平方公里,仅次于遵义市红花岗区; 2012年,国内公路里程增至2587公里,路网密度达到1.44公里/平方公里,其中等级公路418公里;拥有运营客车330辆,座位7,569个;拥有运营卡车687辆,载重2163吨。全年公路客运周转量40574万吨公里,公路货运周转量11459万吨公里。 2.5经济建设 赤水市委、市政府紧密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紧紧围绕“三个第一”目标,坚守生态、发展、民生三大底线,追求“四个现代化” ”(新型工业化、绿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大力实施“三市”(工业强市、生态立市、旅游兴市)战略,以“三区”为重点加快建设国际知名的“四城”(竹城、丹霞城、休闲旅游度假体验城、大数据健康城),推动又好又快发展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71.45亿元,同比增长16.6%;财政总收入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