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旅游局将海南确定为第一个创建全域旅游的省份,这是推动海南实施国际旅游岛战略的一条路径。全域旅游的推动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海南旅游教育面临新机遇、新挑战。需要从国际视野、国家战略、全区域格局来思考旅游人才的地位和作用。
人才数量和质量与行业需求存在差距
海南第一所旅游专业学校——海口旅游职业学校创办于1993年,此后又相继成立了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海南省旅游学校等旅游学校。特别是国际旅游岛建立后,旅游专业和培训机构发展迅速。 。截至2015年,已有6所本科院校、9所高职院校、44所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了旅游专业。以优势中等职业学校为例,2015年在校学生人数达到1.7万人。
海南省旅游教育虽然已达到一定规模和水平,但数量和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全地区旅游发展的需要。据《海南省旅游人才发展研究报告》预测,到2020年,海南旅游人才队伍总量至少需要47.7万人,其中旅游行政管理人才500人、工商管理人才8.11万人、专业人才7.63万人。和技术人员。服务技能人才31.92万人,人才需求缺口超过20万。随着全域旅游、以点带面的全程、全景、全员旅游新格局的提出,人才需求总量只会增加而不是减少。
海南旅游资源世界一流,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潜力不足,瓶颈在于人才。旅游业急需的人才有六类:具有国际视野的职业经理人、旅游策划人才、旅游理论研究人才、双师型教育人才、营销策划人才、应用技能人才。海南旅游毕业生以中专学生为主。大学生职业认同感低,一次性就业率低,留任率更低。旅游行业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极其稀缺,企业求贤若渴。
人才政策缺乏“引凤筑巢”的吸引力
旅游业是最国际化、最开放的产业之一。与国际标准紧密结合,强调高精度的服务标准、高品质的体验,对员工要求高。
由于现行就业准入制度没有真正落实,旅游职业资格证书与劳动就业没有有效衔接,资格证书没有含金量,导致旅游行业就业无门槛,工资水平低,社会声誉和认可度低,旅游问题突出。该行业长期以来存在人员流动性大、人才流失率高等问题。一方面,企业抱怨找不到人、找的质量不高,另一方面,旅游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海南旅游院校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学校小、散、多、杂。在专业建设、队伍建设、国际合作、校企合作等方面尚未形成规模、特色和品牌。海南教育的优势地位没有体现,与国际旅游的产业优势不相匹配。海岛全域旅游试点省。
人才要教好、招得好、留得好、发挥好
各项事业的发展需要汇聚世界各地的人才,旅游业亦是如此。要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把旅游人才培养摆在旅游业发展的突出位置,纳入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加大人才培养投入,重点加强旅游院校师资、教学设施、实训基地投入,建立旅游人才标准化和考核晋升体系,增加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吸引力和稳定性。
借鉴台湾洛桑酒店学院或高雄酒店与旅游学院的成功经验,设立独立的本科旅游学院,并与国外在本科、专科、中职学校合作,建立独立的旅游品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和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基地,使旅游专业人才培养集约化、规模化。
构建网络培训体系,实施分层分类的人才培养战略和整体提升计划。旅游局培训中心主要以导游考试、旅行社经理、旅游酒店高级管理人员、乡村旅游实用人才等实用型短期培训为主;高等院校培训部专注于学历教育和继续培训;企业内部培训主要提供在职培训。随着城市一体化的推进,政府有关部门要统筹管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发放就业证,要求强制培训,落实就业准入制度。
搭建平台,激活社会教育力量,鼓励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等依托旅游院校,共同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旅游教育集团,成立董事会等治理机构。董事和决策机制,整合资源。以达到更大的效果。
旅游院校要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对外加强中外合作、校企合作,对内优化专业结构,围绕“互联网 ”和“旅游 ”加强专业建设和队伍建设,加强扎实教学,提高办学质量。一、强调差异化、特色发展。以市场需求和省市重点项目建设需要为导向,重点培养旅游人才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教好人才、招得人才、留住人才、做好人才,需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工作环境、教育环境。前提是政府要建立宽松灵活的政策环境,建立人才引进、就业创业、培训使用、支持激励、评价奖励等开放机制,拓展发展空间和渠道,提高待遇和社会认可度。培养旅游人才,为海南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旅游业吸引人才。
(作者为海口旅游职业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