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生活常识

2023 艺术旌阳青年艺术 100 邀请展:簌簌间的微语,多元主题艺术作品展现蓬勃生机

2023艺术景阳青年艺术百人邀请展《细语中的悄悄话》是《2023艺术景阳——‘走向鲜花盛开的地方’城乡发展规划》的重要呈现之一,也是首届泾阳区当代艺术展。画展。展览邀请了30多位优秀青年艺术家展出百余件艺术作品,包括油画、纸本、装置、影像等多种创作形式,涵盖叙事、城市景观、科技等多元主题。

展览主题“耳语中的耳语”象征着前进的方向和活力。艺术家通过各种材料和形式表达情感和思想,分享对世界、家乡和成长的感悟。展览作品以独特的语言呈现时间、空间和故事,捕捉生命成长的无声旋律。此次展览不仅是一次艺术盛会,更是一次艺术治愈之旅,让城市、乡村和居民感受艺术的魅力,传递希望与爱,激发自我认知和情感升华的力量。

在《看不见的城市》中作者这样说:“一座城市是许多事物的整体:记忆的整体、欲望的整体、语言符号的整体;正如所有经济史书所解释的那样,城市是一些交换的场所但这些交流不仅仅是物品的交换,也是言语的交换、欲望的交换、记录的交换。“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深受我们记忆中的那些地方的影响和塑造。和。随着艺术家的笔触,模糊的记忆被一步步以温暖和创意呈现。

故宫的一角,故乡夜空中的“流星”,北海公园初秋的晚风,熟悉的街道,静夜里继续闪耀的路灯,曾经流行的CD被重新发现移动时,再也见不到的背影,承载着传统榫卯技艺承载着时间重量的神秘……这些,是某个城市某个时刻的唯一视角和深刻感受。这些场景构成了一部关于生活和城市的电影。时间的流逝渐渐消失,留下每一个独特的色块印记,让记忆在画面之间回响。

01.

戴胜杰

戴胜杰 - 《满》 - 6个最宽处直径27.5cm、高约25cm的“蛋糕玩家” - 泡沫、奶油胶、亚克力、旋转台、废CD - 2021

戴胜杰-《旋转的时间之轮No.2》--布面丙烯-2022

戴胜杰-《旋转的时间之轮No.3》--布面综合材料-2022

戴胜杰-《旋转的时间之轮No.4》--布面综合材料-2022

戴胜杰-《旋转的时间之轮No.6》--布面油画-2023

展会现场

展会现场

戴胜杰

毕业于美国史密斯学院视觉艺术与经济系。

美国纽约大学视觉艺术系硕士学位

光盘作为一种流行的流行文化产品,不仅标志着特定的时代和社会,也成为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交汇与对话的场景;在“大数据”时代到来之前,它深刻地影响了我们观看体验这个世界的方向和方式,塑造了以便携性、视频性和盗版为特征的现代视觉文化。光盘的文化和技术本质为艺术家的作品留下了重要的注脚。如今,光盘的介质、材料和技术已经逐渐过时。它们在生活中已经被大家遗忘、抛弃了,它们的使用价值也消失了。但它能留下什么?艺术家常常从偶然事件中汲取灵感,以个人叙事为起点,先向内看,再向外探索。同时,戴胜杰又是一个与“物”有着强烈情感联系的人。时间的载体也连接着成长的记忆。由此,他开始关注光盘这一“过时”的媒介,以及记忆的物质性和空间性。

“满”意味着在时间的循环中移动。该装置的灵感来自于艺术家和她的父母搬出居住了16年的家时整理出的大量旧CD,其中包括她小时候喜欢的动画片,以及当时流行的歌曲。 20世纪90年代至2000年代街头流行。 、影视剧。 《蛋糕玩家》以光盘的方式来隐喻时间的流逝,试图消解人与人之间的记忆鸿沟,唤起人们对旧时代逝去的共情感。

02.

都汇

杜辉-《夜观海》-24.5×45.5cm-纸上丙烯-2022

杜辉-《被困》-65×60cm-布面油画-2017

杜辉-《七月》-60×60cm-布面丙烯-2017

杜辉-《秋》-45.5×34cm-纸上丙烯-2022

展会现场

展会现场

都汇

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

杜辉的作品中存在着一种典型的当代焦虑:错误的时间感、无效性、渐进的情绪、重复的定格、巨大的风景和微小的分散的人,以及主次关系的倒置和错位。一方面,场景取代了人物,成为故事的主体。艺术家采用多种方法探索和延伸场景承载能力的边界及其在不同形式和色调的组合下所带来的感官体验,使其成为一种新的质感。另一方面,去主体化的人物成功地逃离了画面,成为画面状态与现实状态的连接点,为画面本身的叙事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尺度。这是写实绘画可能性的激活。

杜慧喜欢画熟悉的场景,让自己沉浸其中,同时也能淡然观察。他并不排除讲故事。人文情感、社会生态在画面中层层展开,或热烈或冰冷,或暧昧或妖媚。他的素材都来源于现实,甚至是近在眼前的现成情境,他直接用写实的绘画手法来表达这一点,不加粉饰,同时刻意营造一种暧昧、暧昧甚至神秘感。领土。熟悉的词语可以形成让人猜测的谜语,常见的场景也可以形成令人困惑的谜题。通过这种质疑,我们不仅能看到艺术家的“世界”和许多“小事件”,还能看到他的另一种真实和诚实。画面中的图像布置、光线控制、色彩配制不仅与现实相符,而且也是一种有意的引导。观者疑惑的目光随着画面上的这些“指引”逐渐前行,直到谜团的最终答案被解开。恍然大悟后,我彻底惊叹于他冷静的头脑和独特的聪明才智。近两年,艺术家的绘画大多以北京为意象,场景也往往选择与自己成长经历密切相关的地方。北京作为首都,承载着太多的属性和功能。杜慧希望通过他的视角,描绘出一个“正常”、“活生生”、“个性”的北京。

03.

郭飞

郭飞-《风向》系列-尺寸可变-木榫卯组装-2019

展会现场

展会现场

郭飞

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

古建筑如何能在不使用一颗铁钉的情况下屹立千年?如何拼凑出看起来光滑精致的家具?这一切的秘密都隐藏在“榫卯结构”之中。可以说,榫卯结构是隐藏在木材中的灵魂。中国的榫卯结构作为一种连接方式,巧妙地呈现了凹凸之间的默契,用智慧展现了力量与美感的艺术。榫卯是中国传统建筑和家具的灵魂。其优点在于组件的灵活性。当受到地震等外力破坏时,活动部件的弹性更有利于恢复稳定。即使是部分损坏,也只需修理并更换损坏的部件即可。这就是这个成语的意思。

其中鲁班锁是榫卯结构智慧的结晶。鲁班锁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木制工具。榫卯的凹凸部分共同作用,将分散的零件“锁”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无需胶水、钉子、绳子等外力的作用卡扣,结构十分巧妙。

郭飞在一次设计中运用了鲁班锁的榫卯结构,被其千变万化的结构、严谨的逻辑思维、深奥的哲学智慧深深吸引。从此,他转行专注于中国榫卯文化的推广和创新。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郭飞多年对鲁班锁组合结构的研究,让郭飞一睹传统榫卯结构的奥秘,深刻体会到中华文明的智慧与美丽,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精神。在鲁班锁的基础上,艺术家演化出了自己的结构方法——“木结组合”。艺术家的很多作品可以组装成装饰品,作为有榫卯连接的益智玩具供动手使用,也可以通过文创产品了解其背后的传统文化。

04.

家林

贾琳-《傲慢与喧嚣》-布面油画--2022

贾琳-《白宫》-布面油画--2016

贾琳-《从故乡到故乡》-布面油画--2022

贾琳-《骨与皮》-布面油画--2021

贾琳-《变形的失落》-布面油画--2021

贾琳-《回形针的指向》-布面油画--2021

贾琳-《如果是冬夜》-布面油画--2020

贾琳-《她的孤独》-布面油画--2021

展览现场(梁晨 摄)

展会现场

家林

毕业于绵阳师范学院油画专业

贾琳的画总是让观者想起一些感同身受的记忆,比如废墟外的栅栏、车窗上的雨雾。多年来,他通过绘画忠实记录和思考生活中发生的一切,真正关心自己的问题。远离那些宏大的叙事,粥和泡菜有时更令人满意。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生活。在那些“日常”的共性中,艺术家与现实保持着距离,用绘画来介入和回应当下,探索个体语境对当下的思考和审视。

“夜光”系列是艺术家内心的审视和思考。它无法避免人们的欲望、忙碌和焦虑。面对寂静的夜,唯一能感动的就是自己。所有的表达都是自我与世界之间的独白。界限也变得更加清晰。画中对光的探索似乎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严酷折磨,我该如何关心自己?我们应该如何关怀我们的灵魂?即使你孤独、茫然、迷茫,也要像这黑夜一样,追随光明,慢慢前行。路过之后,像往常一样忽略了常见的风景,却令人震惊地从记忆中取出并重放。通过绘画“慢慢出现”的过程,介入社会场景,为个体提供更加多元的思考视角和改变的可能性。性别。肉身的感知不断流动,无法理解的表情才是正常的表情状态。那些偶尔出现的视觉碎片被保留在阴影中,参与着这片城市土壤的氛围的酝酿。

05.

姜雷

姜雷-《通道之外10号》--艺术喷墨-2014

姜雷-《超越第14号通道》--艺术喷墨-2014

蒋雷-《无糖梦一号》-50×50cm-伊尔福手工扫地-2020

蒋雷-《无糖梦2号》-50×50cm-伊尔福德手扫-2021

蒋雷-《无糖梦想3号》-50×50cm-依尔福手工扫地-2021

蒋雷-《无糖梦4号》-50×50cm-依尔福手扫-2021

蒋雷-《无糖梦5号》-50×50cm-伊尔福德手扫-2021

展会现场

姜雷

毕业于新疆大学艺术系

《无糖梦》系列讲述了江雷在旅途中追梦的故事。手工冲洗的黑白胶片不仅增添了作品中的怀旧感和故事感,还模糊了梦想与现实,让旅途似梦非梦。艺术家常常会记得旅途中的梦想,只有轮廓,看不到喜怒哀乐的片段。他们的背影简单、年轻、蹒跚、矜持,更显落寞。他们在寂静中一点点忘记自己,以永恒的姿态面朝大海,就连街道在前行或转弯时也找到了方向。在艺术家的自传中,他的梦想是童年时兰州至新兴线的三人硬座。他整晚都躺在一个狭小但安全的空间里,耳边听着有节奏的车轮碾过的声音。我想知道家是否就在路的尽头。当他还是学生的时候,寒暑假他都会出去跑步。背包里的素描本、注射器笔、水瓶……它们让江雷去凌晨的机场、夜班车、火车站前的地下通道。 ,度过宝贵的睡眠。

《超越通道》让观众看到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从指尖溜走。它流逝的速度令人心碎。但时间在我的记忆中似乎并不存在,就像一个完美的形象很快就会在人脑中消失,就像一道注定要消失的涟漪。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去越来越多的原本以为无法到达的地方。但即便身在此处,他还是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越是遥远的风景,越是生动,而记忆越是近,越是陌生和模糊。或许这个世界上,真正对结局抱有期待的人并不多。还有更多的人只是想上路。

06.

雷米纳

雷明娜-《好运》第八部--水墨丝绸-2017

雷明娜-《好运》第七部--水墨丝绸-2017

雷明娜-《暖暖No.3》-33×33cm-绢本水墨-2017

雷明娜 - 《千年一醉》第三部分 - 直径27厘米 - 水墨绢本 - 2022

雷明娜-《千年一醉》之一-水墨-2016

-“So Your Dream”第三部分--丝绸水墨-2018

展会现场

展会现场

雷米纳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雷明娜的作品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寻求观念突破,与历史悠久的“瓷”文化相结合。一方面,它将对形式的关注与罕见的优雅和精确的精神空间趣味在多个层面上结合起来,避开了传统审美和随波逐流的倾向。另一方面,作品从中国古代美学鼎盛时期的宋代汝窑中汲取视觉语言和审美观念。汝窑色彩的宁静、内敛成为视觉逻辑的重要线索,从而形成个人表达的意志特征。

冷峻的天蓝色色系,充满了倪云林的孤傲、宋徽宗的细腻、八大家的简洁。通过细密的线条,描绘出多维并置的空间。这是历史沉淀带来的安静、内敛的空间。氛围是一种舒适、轻松的视觉体验。同时,梦幻般的场景营造出静谧的氛围,理性与感性相结合,达到和谐平衡。宋代汝窑瓷器是能够代表汉民族审美的创造。青色温柔谦逊,不骄不躁。这是与历史的对话,引发对时间和空间的思考。 《Lucky Head》系列是雷米纳珍视的人生经历。红色可以给人带来欢乐和希望。红色的缰绳更像是安全带,表达着内心的平静和责任,给人一种稳定、宁静的感觉。红缰绳的构思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深刻理解。马自古以来就是最贵族的生物,拥有平和的内心,具有奉献、坚忍、勇敢的精神。艺术家选择以丝绸的形式表达对马文晚的爱意。丝绸的细腻与空灵在作品中进一步强化了艺术家的人生哲学。扎实的线条画功和细腻细腻的笔触营造出一种忧郁却又优雅的氛围。艺术家在画面的语言构成和象征表达上对传统水墨画进行了重新阐述和表达。

07.

陆哲

陆哲-《R0 G47.B167克莱因蓝》-150×100cm-布面油画-2020

陆哲-《飞机来了》-150×100cm-布面油画-2020

陆哲——“看!” 《有流星》-110×160cm-布面油画-2022

陆哲-《一群红人》-60×120×6.2cm-布面油画-2021

陆哲-《糖》--高密度模型板、老花板、有机玻璃、木箱-2021

陆哲 - 《扇形车窗》 - 60×60×8cm - 高密度模型,木板、老花板、有机玻璃、木箱框 - 2021

陆哲-《假山》-60×60cm-高密度模型木板、老花板、有机玻璃、木箱-2021

展会现场

展会现场

陆哲

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视觉艺术系

北方建筑是陆哲喜欢描绘的题材。他以纯色为基础来绘制房屋、工厂和其他建筑物。他笔下的建筑总是给人一种平静、内敛的感觉。回到出生地熟悉的城市的碎片记忆与旧工业工厂的形象交织在一起。这是艺术家对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和周围环境所进行的一种场景式的绘画。陆哲的创作方法有的是基于过去积累的材料和记忆中的图像,有的是在旅行中收集的,结合一些旧家具上拆下来的天花板进行艺术重组和重建;从构思动机看来,这是对废弃建筑、工业设施、生活场景片段的“肖像式”呈现。其中,有与生俱来的对小事的怀念和喜悦。最终他回归到“以物告人”的创作惯性,即在平凡中寻找酸甜苦辣。艺术家基于一些童年的记忆、对成长环境的印象以及多年远离家乡的情感,将这些情感融入到画面中,建立了人与物之间微妙的联系。

“物”是指物质、物体。 “非物体”是人类对物质本身赋予的一种象征性的、情感性的约定俗成的判断。前者是客观存在的,后者则与人类对前者的认知有关。在其后期的作品中,陆哲的绘画从平面构图发展到作品单元之间的结构。建筑和环境的主体作用开始告别客体功能,而人物的主角作用则退去。他的作品开始刻意消解清晰的主角和符号,一种“观念化”的平面构图方法,使他的绘画开始从清晰的意义和叙述性走向一种环境和人的观念构图,这也使他的绘画开始走向理性和叙事。喆的艺术已经走向了一条更加纯粹的道路。

08.

倪萍

倪萍-《乡村在哪里》第2张-版画纸、铅笔-2021

倪萍-《雪》No.1-纸本铅笔-2019

倪萍-《雪》No.2-纸本铅笔-2019

倪萍-《雪》No.3-纸本铅笔-2019

展会现场

展览现场(高校社团摄影课——颜润松 摄)

倪萍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获学士、硕士学位。

没有家乡的人是可怜的。光秃秃的山峦,稀疏的树木,洁白的雪,空荡荡的楼房,黑色的煤山,无尽的风,是家乡永远难忘的记忆。

倪萍一直在探索家乡与自己的关系。作为一名艺术家,他不断尝试用各种语言和材料来表达心中的家乡。他相信,耐心地描述碎片化的场景,可以让他内心更加贴近家乡。他目前的创作方向是寻找过去丢失的东西。由于近年来他很少回家,故乡发生了很大变化,小时候居住的地方也逐渐被拆迁。他渐渐对家乡产生了陌生感,这让他很不安,所以他选择使用铅笔。回忆过去,留住时光。

城市化的进程让倪萍的童年记忆越来越模糊,他更加思念家乡。艺术家完成的每一次完整创作,其实都是一次寻找失落记忆的宏大追忆。纸质草图的手绘形式和石版画刻意保留的纹理让记忆不断涌现。远离故乡多年,创作中的记忆逐渐清晰。艺术家痴迷于那些灰色的色调和山、树、房子等形象,他不断地变换材料来表达,力求完整地回忆起自己的家乡。画中忆,画后留。这些点点滴滴的记忆汇聚成一幅幅场景,既真实又陌生。

09.

石子元

石子元-《回声室》--陶瓷、水-2016-2017

石子元-《回声室》--陶瓷、水-2016-2017

展会现场

展会现场

石子元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硕士学位。

“石”可以浮在水面上,打破了“石”物体永恒不变的自然属性。同时,石头也是最常见的自然物体之一。各地区、各民族人民都看到了。这就是艺术家想要探索的普遍的生活体验。

《回音室》所使用的陶瓷材质是这部作品创作的关键因素,但“混响”不仅仅存在于瓷石之间。在这部作品中,“混响”其实存在于很多方面。首先,是瓷石之间的碰撞,每块瓷石都是一个中空的空腔,空腔内部就会产生声音。这些“石头”在一个大的展览空间中不断碰撞,产生对空间的“回应”。最终,作品可能会给观众带来观念上的冲击和回响。

10.

温秋文

温秋文-《南狮少女》--钢丝、布、杜邦纸、灯-2017

温秋文-《闪光鱼灯》--钢丝、布、杜邦纸、灯-2022

展会现场

展会现场

温秋文

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油画系

温秋文,中国80后艺术家、闪剧场导演、中国纸雕艺术家。她擅长以纸艺为载体进行创作,同时也在光雕塑领域进行研究。多材质复合装置《少女的南狮》使她名声大噪。她在保留文化逻辑的基础上,对大良鱼灯、南狮等传统粤南元素的结构和材质进行了解构和再创造,拓展了造景和场景再现。它成为一个梦幻般的戏剧片段,让观众了解传统并创造新事物。她的作品作为中国的象征,曾在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意大利、香港及中国内地多个城市以及艺术节上展出。

《南狮少女》和《闪鱼灯》是温秋文为大众所熟知的作品。她将大良鱼灯、南狮等南方粤菜的传统元素,用当代的笔触进行复制,同时保留其文化逻辑,进行结构上的创新。以及解构、重建和创新的材料。相传唐明帝日夜谈话,梦中看见一头五彩独角兽,张着大嘴,大鼻子。据描述,来自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将明帝梦中的奇兽以瑞兽的形式再现,并以燕乐舞在宫中表演,称为“太平乐”,也称“太平乐”。 “五向舞狮”。南狮灯和大良鱼灯都是在传统骨架上改造而成。温秋雯继续着复杂的手工制作经验,用杜邦纸覆盖旧日的记忆,再现质感。将传统的东西加入到自己的历史和理解中,对其进行解构和重构,在“传统”、“文化”等众多标签的限制下进行思考,用自己的表达方式,通过纸张等多元化的材料再现以马内利时代。

11.

徐雅涵

许雅涵-《野草·倒影》--布面丙烯-2023

许雅涵-《野草·梦》--布面油画-2022

Xu Yahan-“野草•视觉” - 帆布上的油画2022

Xu Yahan-“杂草·it” - 帆布上的油画

Xu Yahan-“野草·光” - 二十-2023上的丙烯酸

展览场景(由Liang Chen拍摄)

Xu Yahan

毕业于Lu Xun美术学院综合绘画系,并获得学士学位

毕业于Lu Xun美术学院的油画系,拥有硕士学位

“野草”作品系列的概念和意识诞生于2021年。大多数作品都包含野草和一些混凝土植物的图像。杂草也称为杂草,通常是指未故意种植在农田,草坪等上的植物,尤其是那些侵入性的植物,大量繁殖并突破领土。它是强大的,是郁郁葱葱的活力的表现。颜色是个人情感的体现。随着情绪和思想的变化,图片的颜色会不自觉但定期出现。这幅画的黑色语调使作品有一种想要突破限制的感觉,但是画中有一些光明,例如带来的希望和对生命的希望和愿望拼命地试图脱离黑暗。陈旧的感觉也传达了时间和情绪困扰的流逝。尽管安全,但它总是受到约束。 “杂草”起源,传播和破裂在被多个物体包围的心理空间中自由,然后延伸到一个幻想世界,充满了现实局限性的未知可能性。透明度和分层的使用和重叠反映了各种三维结构和颜色,创造了光的质量,并创造了一种神秘,美丽和迷人的感觉。它们在所有缝隙中繁殖,在所有开放空间中散布,然后溢出到明亮和开放的距离中。

参与的艺术家按字母顺序排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