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是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之一。我非常喜欢读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选材要求是13万字以上的小说,非常符合我的阅读口味。读了几本书后,我发现这些作品大多都有独特的时代背景,然后与特定的文化相融合,通过一个长篇故事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一些深刻的人生哲理。从某些角度来看,它与奥斯卡获奖电影相似,值得一看。
《主角》讲述了伊琴娥十一岁开始加入剧团,后来成为沙恩剧大师的故事。你不必读这本书就能大致了解内容。无非就是努力,然后终于崭露头角,一炮而红,再遭打击,最后卷土重来。这就是生命的客观规律。在这样一个大框架内,作者一一创作了人物、创作和故事,并用富有特色的西北语言进行了描写,非常如诗如画。读着读着,我不禁想到: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作者陈言是一流的编剧,所以读这本小说时我的画面感更加强烈了。我常常想,哪个演员更适合扮演这个角色。
奇怪的
伊琴娥是一个“奇怪”的人。她只知道练气功。当别人对她说话时,她只是用手背捂住嘴微笑。大家都叫她“瓜”、“傻瓜”,但她最不愿意听到别人说她傻。她没有远大的理想,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她只记得一生只痴迷于打鼓的叔叔。她说,只有吃苦,才能成为大师。你必须拥有出色的技能。打铁的时候,你必须要坚强。只需将自己的技能付诸实践即可。一旦你练习了你的技能,你就会拥有一切。无论是和同学同班读书的时候,还是被贬去做生火姑娘的时候,她都牢记着叔叔的话,所以一边生火一边练功夫,结果被四位学长发现了。忠、孝、仁、义。无论他们让她练习什么,她都会付出十倍的努力去练习。她从来没有想过废话,也从来不想去争夺主角。就这样日复一日地练功。急功近利的背后,确实是多年的刻苦学习和实践。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从技术上来说,她的同学没有一个能和她相比,甚至连比都比不了。大家只是在埋头苦干,却不知道伊琴娥除了生火之外,所有的时间都在默默地在幕后苦练基本功。这确实是一个怪人。我想到了我们教育界的一些著名老师。他们不是怪人。或许只有这样一心一意、心无旁骛地追求自己真实初衷的怪人,才能成为专业领域的一鸣惊人——一旦想法太多,就无法深入。
从十一岁写《伊琴娥》开始,她就一直这样练习,一直到五十多岁。刚开始对唱时,她对秦腔一窍不通。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想要什么,所以她只是练习和唱歌。我想这就叫不忘初心。她被要求什么都不做,还被迫加入省秦团。每当她在外地演出时,大家都想去逛街、吃吃喝喝。她从不出门。当她有空的时候,她会蒙着头睡觉——因为她需要保存体力并保护喉咙。即使睡不着,她也会念台词、唱剧本。直到演出前化好妆,她还是得找个安静的地方一个人看剧本。她真是个怪人。起初,她可能只是一个尊重观众的演员,但随着她逐渐对艺术和观众有了更多的尊重,她能够赢得别人的掌声和国家的关注,而不是想出名她自己。她想要成为主角,想要有光环。如果她有这些想法,她就做不了伊琴娥了。
看着主角光辉灿烂的角色,背后是巨大的牺牲,是常人无法想象的牺牲。你可以的,你也可以成为主角!
总的来说,她的事业是成功的。她从山沟沟到宁州县,到胜琴,到中南海,到欧洲,走上百老汇。虽然经历了坎坷,但所有人都被她高超的技艺征服了。她是一位成功的秦腔表演艺术家,也是秦腔的最佳代言人。
愚蠢的
生活中,她比常人还要惨。她和刘红兵生了一个傻儿子。她花光了所有的钱带儿子去看病,却没有任何效果,甚至还摔死了。两次婚姻的成功都是因为彼此的疯狂追求。看着刘红兵和石怀玉疯狂追求的场面,还是挺过瘾的。从目前来看,这样的男人几乎没有。尤其是刘红兵,出身好,相貌英俊,对伊琴娥非常照顾。虽然伊琴娥无数次攻击他,但他始终在她身边,为她端茶送水,做外交,最后抱得美人归。属于你的终究是你的。仅仅一两句话就被沁娥赶走的人,都不是真爱。
刘红兵喜欢和女性调情,对自己的性生活也比较开放。石怀玉是一位画家,他对性的态度有点超凡脱俗。而伊琴娥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女人,甚至比一般的女人还要保守。尤其是在她十几岁的时候差点被厨艺大师强暴之后,她就看到了叔叔和胡彩香老师在床上的场景。她对这个世界不熟悉,这给她增添了很多心理阴影。所以当我看伊琴娥和刘红兵结婚后的那段时,我真的很担心伊琴娥。如果她继续这么难以理解,我怎么能控制住她丈夫呢?刘红兵产后的忽视,最终导致刘红兵出轨。与石怀玉的婚姻也是因为石怀玉想象着他们一起过着神奇的生活,希望自己能在家里裸奔,坦诚地交谈,而伊琴娥也有家庭需要支撑,因此产生了摩擦和怨恨。现实生活。
当她遇到委屈和困难时,她总是默默承受,从来不告诉任何人,因为她知道告诉你也没用。他们不但不能给你任何帮助,反而会嘲笑你。她的招牌动作是用手背捂住嘴咯咯笑,别人都说她傻。就这样,她养成了隐忍的性格。我很喜欢这种性格,并且努力学习。虽然只是虚构的人物,作者陈言要求我们不要配他,但我想生活中总有这样的人。
仇恨
楚嘉禾这个人物在整部小说中实在是太可恨了。我想知道我是否可以优化她?这个人物凭借着良好的家庭背景和高颜值,凡事都比别人优越。她没有很强的技术能力,喜欢交际。每次看到伊琴娥出名了,我就开始嫉妒,以为她也像他一样靠着关系,得到了一次次当主角的机会,但我却从来没有反省过自己。她甚至想了再三:看她伊琴娥表面上的愚蠢,其实她是在装,心里聪明得像什么:嫁给刘红兵就是为了巴结有钱有势的人,所以她封存了自己的“初恋情人”潇潇,却突然因父亲退休失势而与刘红兵离婚。后来他们愈演愈烈,制造谣言诽谤伊琴娥,给伊琴娥造成了无尽的伤害。她还假装拎着水果,发短信“同情”秦娥,看到这一幕,我真是充满了仇恨。希望公安机关立即找到肇事者,依法定罪。然而善良的伊琴娥却放弃了澄清自己的机会。她的办法就是用她一贯的精彩表现让这些流言烟消云散。这个办法,比抓住楚嘉禾还轻松!
楚嘉禾的三观导致了她事业和生活的失败。她就是这样一个势利的人,整天惹事生非。
做人
故事里有四位老一辈的老演员,他们忠孝仁义。他们的正直、善良和对艺术的无私奉献令人肃然起敬。不得不说,书中有一个编剧叫秦巴瓦。这本书描述了他的两个角色。一只眼睛看天空,另一只眼睛看地面。一个人向右看,另一个人向左看。他穿的衣服破烂得像只乌龟。他住在市场里,和妻子一起做豆腐。从表面上看,你根本无法告诉他。他是一位文学功底深厚的伟大编辑。他出现的不早,出现的频率也不高,但每次出现都非常重要。他是伊琴娥的大恩人。他不仅为她创作了两部极其受欢迎的戏剧,而且总是在回忆琴娥的辉煌或困难时,给出深思熟虑的人生建议。
伊琴娥原名伊琴娥。秦巴娃看了她的戏后,把名字改成了“伊琴娥”。听起来谐音,将秦腔的内涵融入其中,非常文艺。他从一开始就告诉伊琴娥要多读书,因为他演不出来的主角都是识天文地理的英雄,而现实中的演员却是几个字都认不出来的小学生。说话就像放屁一样。你必须提高你的文化素养。于是易青娥就去读书背诗。他说,他想读《老子》、《庄子》,了解做人的道理。当易青娥生了孩子,不想再唱歌的时候,是秦巴瓦带着自己的创作来到了她身边。当伊晴娥、秦娥被楚嘉禾谩骂、谩骂,不想再表演的时候,就是秦巴瓦来教训她。秦巴娃自始至终的安慰都是告诉她不要忘记初心,唱好自己的戏,一路坚持自己的演艺事业,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而不是告诉她什么对她有利,什么对她不利。我觉得这样的生活方式并没有什么错:跟随自己的心,问心无愧地做事。
作者写小说时的人生道理,在每个人的口中都以或简单或深奥的方式表达出来,但在秦巴瓦口中出现的仅有几次,都是以书面形式出现,让我越读越明白。人人都很佩服秦巴瓦。
有一些疑问
像伊琴娥一样靠自己的能力谋生,就是这本书的主旨。秦巴瓦所说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就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我们一定要善良,遵循自己的真实意图,堂堂正正地走正路,而不是通过旁门左道来获取权力。然而,我不禁想,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够回忆起沁娥呢?像伊琴娥那样刻苦修行、专注事业的人很少,能取得辉煌成就的人更是少之又少。生活中与楚嘉禾有着相同人生观的人有很多,也有很多像她一样诽谤、诽谤别人的人。显然我们更喜欢前者,但在生活中,甚至在书本上,我们都做不到前者,甚至无法避免做后者。这是正常的吗?
其次,书中的时间点不是很明确。看书的时候,有时候几年不留心,你都不知道自己处在什么时代、什么年代。
总而言之,这部小说非常惊艳,非常扎实,就像主角回忆秦娥的戏一样,读起来爱不释手,读完后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