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生活常识

上个世纪 30 年代初,中国出了个全球第一的徒步和骑行环游世界的旅行家潘德明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位步行和骑自行车环游世界的旅行者。他的名字叫潘德明。出生于上海一个“红帮裁缝”家庭的他,1930年从南京出发,用了7年的时间,为中国洗清“东亚病夫”的名声。潘德明足迹遍及40个国家和地区,行程数万公里。他带着一辆英国产的“兰陵”自行车和一辆自制的重达4公斤的《名人墨叶集》,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旅程。

在巴黎,潘德明见到了在这里养病的张学良将军,并在“大巡游”中得到了将军的支持和鼓励。这本珍贵的《名人墨迹集》共收录了1200组印度甘地、尼赫鲁、泰戈尔等当时世界著名名人的题词、签名1200多幅,以及各国邮戳和印章571枚。但就在他结束行程回到南京的第二天,“七七事变”爆发了。这一壮举在战火中载入史册,鲜为人知。但他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他敢于探索高低的勇气,他敢于冒艰难险的勇气,却从未被磨灭或遗忘。

当“在路上”骑行成为永不停止追求梦想的一代人的口号时,我们缅怀他。

80年前,潘德明骑自行车环游世界。它集步行、骑行、旅游、养生、强身健体、精神于一体;它与现代户外运动精神和户外元素相结合。还有证明民族宪法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旅程充满戏剧性,他成为唯一完成整个世界旅程的人。他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危险:路上遇到老虎,沙漠缺水,还有像唐僧陈毅一样在沙漠里被抢劫的风险,但他化险为夷。曾受张学良、胡文虎资助;他的精神受到作家泰戈尔、印度圣雄甘地、探险家斯文·赫定、罗斯福、希腊总理、法国总统等世界知名人士的赞扬。

最初的8人“亚洲徒步团”最终独自完成了整个世界的旅程。潘德明用自己的行动摘掉了“东亚病夫”的标签。他不畏艰辛,勇敢执着,将激情和自豪化为个人行动。他也用自己的小小努力证明了大中华的力量。俗话说:“大道之行,在于天下为公,选贤有能,守信修和”。这正是当代社会应有的状态,是社会应有的责任,也是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应该继承和共同维护的民族精神。

正如我们最近又看到的潘德明在他的《游历世界游记》中所说的那样:“以世界为我的大学校,以自然人事为我的课本,以听觉、视觉、直接接触为我的阅读方法”。就是用风雪雨霜、骄阳晨星夜月作为我的回报,要坚定不移地前行,表达我们的中华民族性格和世界,让我们知道中国在前进。前进并在世界上寻求荣耀。”潘德明的环球之旅也被广泛流传,希望这位被遗忘的民族英雄能够被广大民众、中国骑行者、旅友、游客所了解,让他的精神能够传递给更多的人。

1、潘德明是谁?他有着怎样非凡的环球旅行经历?

经过网上查找资料、查阅史料,潘德明的游记逐渐清晰起来。

《浙江通志》中的“潘德明”词条

潘德明(1908—1976),湖州人。他从小就热爱运动。从七八岁开始,他经常在湖州城周围长距离跑步,爬山,阅读世界地理书籍和各种与旅行有关的书籍。 1930年夏,随中国青年亚洲徒步团从上海出发,出国旅行。步行团一行8人途径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然后出境前往安南(今越南)。从海阳、河内向南行驶,到达清化时,只剩下潘德明一人,决定独自环游世界。戴明买了一辆自行车,骑行或步行穿过柬埔寨、暹罗(现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历经千辛万苦,他去了印度、伊拉克、叙利亚、埃及、意大利、法国、英国、美国。 、古巴、巴拿马、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40多个国家,并于1937年7月返回上海。在环游世界的过程中,我积累了很多珍贵的纪念资料,包括所到之处盖上的邮戳、签名和全球近1200个中外团体和个人用数十种语言、20多位国家元首题词。手写的《名人墨叶集》以及与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的合影。还曾尝试探索青藏高原,但因抗战爆发而失败。后定居上海。

介绍:

潘德明(1908-1976),又名文曦,上海南汇沈庄陈家寨人,祖籍浙江湖州。自行车环球旅行家。他1908年出生于距离上海不远的浙江湖州,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位步行和骑自行车完成环球旅行的旅行家。

潘德明从小就热爱运动。他就读于上海南洋商学院,后来在南京开了一家西餐厅。 1930年春,他从报纸上得知,八名年轻人组织了“中国青年亚洲行走团”。他征得父母同意,关掉了餐馆,6月前往杭州赶上徒步团。经过杭州、广州、海口,不到半年的时间,我们就进入了越南海防市。我们的同路人不是受不了苦,就是生病了,纷纷回家。当他到达清化时,只剩下他一个人了。潘德明决定单干,干脆离开亚洲。次年元旦,他又重新出发,从步行改为骑自行车环游世界。 1931年4月,他从东南亚抵达南亚次大陆。经中东进入非洲埃及,北越地中海到达巴尔干半岛,经意大利到达中欧,再越过北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到达英国。他从英国横渡大西洋,于1934年1月到达美国,然后途经拉丁美洲,从巴拿马乘船,横渡太平洋,到达大洋洲的新西兰和澳大利亚,随后又于2007年到达印度尼西亚和泰国。亚洲。 1937年6月,他从缅甸回到祖国云南。

潘德明坚守“雪下东亚病夫之耻”、“求天下荣耀”的信念。历时七年,行程数万公里,途经亚、非、欧、美、澳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每次到访,都有各地考察记录,收集信息,获得近1200个团体和个人用十几种文字签名和题字,受到29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部长的接见以及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圣雄甘地和后来的总理尼赫鲁、波斯帝国最高统治者礼萨汗、“土耳其之父”凯末尔将军、保加利亚国王、法国总统兼首相、英国首相等著名人物。麦克唐纳总理和澳大利亚联邦总理。这期间,为了将来调查和编辑青藏高原的地理情况,我访问了美国2个月。我在美国第二次受到罗斯福总统(当时的世界探险家协会主席)的接见和奖励。

他回到南京的第二天,“七七事变”爆发。从此以后,这一壮举再也没有被提及。潘德明后来定居上海,并在联合国救济和救济总署工作。 1949年后失业,靠熨衣服、画宫灯养家糊口。解放后,在昆明宜兴汽车材料店工作。 1976年10月18日,听到“四人帮”倒台的消息,他欣喜若狂。他因喝了太多酒后突发心肌梗塞而去世。

三、潘德明的骑行故事

1、单骑报耻辱

潘德明1908年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童年生活在上海。 20世纪30年代,“东亚病夫”成为中国人民的代名词,潘德明萌生了以自己的行动报仇雪恨的念头。 1930年,一个名为“中国青年亚洲徒步团”的旅行团从上海出发。由于潘德明报名较晚,等他出发的时候,步行团已经走了好几天了。潘德明乘坐公交车前往杭州,终于赶上了步行团。

当徒步团途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再出国前往越南河内时,原来的八人中只剩下了潘德明。 1931年元旦,他购买了一辆英国兰州自行车,骑车前往西贡(今胡志明市)。他制作了自己的《名人墨宝集》,然后开始了独自骑车绕地球一圈的壮举。

潘德明先越过柬埔寨进入泰国,然后沿马来半岛南下到达新加坡。 4月,他来到印度,拜会诗人国王泰戈尔,受到圣雄甘地、尼赫鲁的接见。此后,他向西穿越沙漠,遭遇了土匪。乞讨后,他留下了《名人墨叶集》和指南针。

期间,他在给家人的信中表达了这样的想法:“中国人民的期望很高,德明应该勇往直前,努力振奋民族精神,报‘病夫’之耻。”

2、在巴黎认识张学良

1933年7月,潘德明来到巴黎。他参观了卢浮宫,参观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和众多政要被送上断头台的协和广场,观看了巴黎圣母院……当时,法国正在庆祝国庆节。仪式结束后,勒布兰总统、达拉迪埃总理和外交部长会见了中国客人。勒布朗说:“潘德明先生,对于您的壮举,我想借用法国英雄拿破仑的话:中国是一个病态的、沉睡的巨人,但当他醒来时,全世界都会震惊。”

当年7月20日,潘德明拜会中国驻法国大使顾维钧。顾见潘确实是一位意志坚强的少年英雄,决定给正在法国接受治疗的张学良元帅打电话,询问他是否有兴趣破例会见潘德明。

当时,张学良被蒋介石强行送往法国巴黎。为了避免麻烦,他隐居,不肯轻易露面。但接到顾维钧的电话后,他立刻从沙发上跳了起来,说道:“我很想见见他!”

3、少帅府的深夜长谈

1933年7月27日晚上,一辆黑色汽车将旅客们带到一处环境优雅的住宅。潘德明走进客厅。过了一会儿,少帅从楼上下来,身后还跟着一名便衣侍从。在潘德明眼中,张学良身材丰满,精神抖擞,与之前在报纸上看到的照片有很大不同。

张学良说道:“潘先生,这三年的路途极其艰辛,韩青非常敬佩他。”

两人一拍即合,聊到深夜。潘德明讲述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风土人情,张学良问潘德明为什么能坚持下来。潘德明说:“我出国三年了,从报纸上了解到,国家很不稳定,东部三省沦陷,人民生活水深火热。其中,国外称我为‘病夫’。” “东亚男子汉”,实在咽不下这口气,所以狠下心来,克服困难,为中国人民加油。

张学良听后,连连称赞他有志气。他命随从取笔砚,在《名人墨叶集》上写下“状游”二字。铭刻完后,他留旅人到自己家里吃了顿夜餐,然后走出客厅,在上车的路上看到了他。

回到使馆,潘德明翻来覆去,心里一直想着少帅临走时说的话:“希望你们努力走遍世界,为中国人民争创佳绩!”

4、七年壮举激励后人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完整环球航行是16世纪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的船队。但世界上第一个用双脚和自行车完成这一壮举的人是中国的潘德明。他开创了全球旅行和徒步探索世界的先河。为了纪念这位英雄,中国自行车旅游协会颁发的最高奖项被称为“潘德明自行车奖”。近年来,在潘德明精神的感召下,我国出现了许多徒步行走、挑战自我的勇敢者。

此后,潘德明在英国再次见到了张学良,少帅给了他一张去美国的机票。 1934年1月,潘德明抵达纽约,当地媒体刊登了潘德明踏上大地的照片,报道中国青年的壮举。美国总统罗斯福也接见了他,并授予他一枚金牌。

1935年3月,潘德明抵达澳大利亚。一位有苦役背景的女华侨给他买了一辆自行车。从此,他骑自行车穿越大西洋东南岸的丛林。日本原本就被纳入他的全球计划之中。当他得知日本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时,他义愤填膺,取消了赴日之行以示抗议。随后又去了新加坡、泰国、缅甸,再入境云南。在桂林,潘德明受到李宗仁的接见,并于1937年7月返回上海。至此,潘德明长达七年、横跨40个国家和地区、行程数万公里的环球旅行正式结束。 。

潘德明于1976年去世,享年68岁。他有6个孩子,其中大部分是画家。长子潘伟出生于大连。

100多年前,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凡尔纳在其作品《八十天环游世界》中塑造了机智勇敢的探险家菲利斯·福格的形象。事实上,凡尔纳的作品问世后不久,中国就出现了一个雾里看花的人物——潘德明。小说中的福格用了八十天的时间环游了世界;现实生活中的潘德明花了七年时间环游世界。徒步和骑行是他在陆地上交替使用的交通方式。

“中国福克”潘德明,他的旅行故事比凡尔纳写的还要精彩。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