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生活常识

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指导纲要印发,各部门需抓好落实并按时备案

京交工[2021]49号

各高校党委、各区委教育工委、区教育委:

现将《北京市中小学德育一体化体系建设指导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1年10月31日前,请各高校、区教育主管部门将实施细则和实施方案报市委教育工委宣传教育办公室备案。中小学、幼儿园应将实施细则报区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中共北京市委员会教育工作委员会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2021 年 7 月 6 日

北京市大中小学生德育一体化体系建设指导纲要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遵循教育规律,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学一体化德育体系,不断增强德育实效,特制定本文件。大纲。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传承红色基因,紧扣时代特征,贴近实际充分发挥首都优势,准确把握大学、中学、小学等各阶段教育目标、内容、方式等,积极推进城校联动、家校联动。 -学校社区融合,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努力实现大中小儿童德育工作阶梯式、螺旋式、层层式、有机衔接,以最佳标准培养德智体美。身体、艺术、劳动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总体目标。 “十四五”期间,全市大、中、小、小学一体化德育目标、内容、方法、队伍和评价体系将整体优化,纵向衔接的工作机制完善横向协作,建立德育要素融合、学校阶段衔接、各方融合。协同融合的德育工作新格局,将进一步提高德育实效,进一步凸显德育工作特色,进一步提高育人能力,探索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工作经验。

二、明确德育融合目标

3、坚持总体目标要求。要把德育总体目标和要求贯穿于大、中、小学、幼儿园各学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智体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艺术、劳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立志扎根人民、贡献国家、全面发展。努力成为一名负责任、民族复兴、责任重大的时代新人。

4.了解每个学段目标的差异。尊重不同学阶段学生的思想认知规律,把握不同学阶段目标的差异。幼儿园阶段注重感性认知,培养真善美的本性,建立初步的社会认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小学阶段注重道德情感启蒙,引导学生养成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热爱集体的情感,具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初中阶段重点引导学生心中牢记党、祖国、人民,强化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高中阶段重点引导学生真诚拥护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感。大学层面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5、注意各阶段目标的衔接。各学段要注重相邻学段德育目标的设计,在起始年级和毕业年级加强与相邻学年德育目标的衔接,帮助学生适应学习和生活下一个学期的。幼儿园班级要组织幼儿了解小学生活,把爱国情感、理想信念、道德认知、良好习惯等播撒到幼儿心中;小学高年级要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相对理性的情感认知,打牢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基础;初中生要充分利用“初升”人生选择的机会,坚定理想信念;高中毕业班应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未来目标;初中生要利用学校管理向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过渡期,帮助学生夯实信念基础,明确奋斗方向。

三、科学规划综合德育内容

六、全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认知特点,建立各学段纵向递进的思政课程体系,横向协调,必修课和选修课相互协调。实现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的有效整合。小学思想政治课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启蒙,初中思想政治课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高中思想政治课注重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政治课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大学课程注重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负责使命,实现主线程,一步步进行。

7.加强高校思想政治课和中小学学科道德教育。坚持“留好渠道、种好责任田”,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发展。高等学校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组织各学科教师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法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课程》,逐步构建覆盖面广、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思想政治课程体系。中小学要根据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学科德育指导纲要》,将德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生学习生活各个方面。

8、系统开展一体化主题教育活动。深化“三齐四上”工作模式,每年围绕党和国家重大问题,围绕“知—情—意—行”的教育法则。围绕同一主题,紧扣不同学段学生特点,组织动员大、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学”、“唱”、“说”、“做”,促进思想政治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共鸣,推动第二课堂与师生同向而行,引导师生坚定不移地沿着与习近平同志一样的党中央的道路走下去。作为核心。

4、优化综合德育方式

9、根据学生不同学阶段的认知规律设计德育方法。幼儿园阶段以主动学习为主,注重示范引导方式,融入课程和日常活动,打牢思想品德基础。小学阶段以启蒙学习为主,运用榜样、环境熏陶、表扬和惩罚、说服教育等方法,让小学生下意识地记住要求、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初中阶段重点是体验式学习、综合道德法治课程、整体德育活动课程、核心能力全面渗透课程。高中阶段以常识学习为重点,整合构建以思想政治课程为主体、各学科课程渗透、实践课程为补充的高中广域德育课程体系。大学阶段注重开展理论性、探索性学习,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5、整合德育综合资源

10.统筹构建校内外一体化德育资源体系。发展北京特色社会课堂资源单元,用好天安门广场、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共产党历史陈列馆、红楼等红色资源北京大学学士。结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四个中心”功能定位,在北京创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动实践教学案例库。组织德育网络文化整合研究,建设源于学生、贴近学生、引领学生的校园公众号等平台,打造定位正确、内容生动、形式多样的网络文化产品。各区要统筹开发红色资源、体育资源、科技资源、国防资源等,建立区级社会课堂资源单位。各学校结合学校德育课程,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课堂实践活动。

6、建立一支强大的综合性德育队伍

11.加快组建专职综合德育队伍。加强思想政治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心理教师等德育骨干队伍建设。高等学校要严格按照1:350师生比标准配置专职思想政治教师,按照1:200师生比标准配置辅导员,按照1:200师生比标准配置心理教师。师生比3000。中小学要按照有关要求配备充足的德育管理干部、班组干部、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等德育骨干人员,加大专职德育骨干队伍培养力度在学校。幼儿园要充分发挥教师和保育人员的共同努力,对幼儿进行道德启蒙教育。鼓励聘请外部专家、学者、榜样、社区工作者参与学校德育工作,构建校内外协同德育体系。

12.提高综合德育队伍素质和能力。构建德育队伍一体化研究培训机制,建立一批大中小学校德育一体化示范培训基地,开展大中小学校德育骨干教师一体化培训。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区级师资培训培训机构建立思政师一体化培训共同体,实施思政师一体化培养计划,健全高校思政师一体化培养机制、中学和小学。加强师范生综合德育能力培养。

七、完善德育综合评价

13.提高德育评价的科学性。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评价和家长评价的诊断作用,构建可视化过程评价载体,建立以正反馈为主的一体化德育评价体系。学生德育评价不仅需要批判性的定性评价,更需要成果展示和定量评价。通过信息技术等手段,探索学生、家长、教师、社区参与评价的有效方式,客观记录学生日常表现和优秀表现,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情况。中小学生评价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评价的参与作用,增加过程评价和看得见的结果评价的权重。高中生评价应充分结合学生自我成长记录、职业规划报告等可视化手段,增强学生自我评价导向意识,将评价结果纳入综合素质档案。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学生毕业综合评价结果。

八、加强德育融合协调

14.加强综合德育协调。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形成一体化教育共同体,构建贯通学校各阶段、社会与家庭协调的新时代一体化德育新格局。父母要给孩子上“人生第一课”,帮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学校要引导家长重视家庭、家教、家风教育,营造积极良好的社会氛围。完善家庭教育工作机制,丰富学校指导家庭教育服务内容。倾听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增进家长对学校的了解,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与妇联合作举办家庭教育系列课程,建立在线家庭教育服务平台,加强家庭教育专业培训和指导。

九、加强德育一体化保障

15.加强党对综合德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统筹协调全市大中小学幼儿德育一体化体系建设。各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制定本区综合德育体系实施方案,负责全区综合德育体系建设和实施。各级学校、幼儿园党组织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学段与相邻学段德育融合实施细则。

16.强化德育综合支持和保障。成立北京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加强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建设,具体承担全市大中小学和幼儿德育一体化体系建设的相关任务。在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经费中设立综合工作专项,保障各项任务落实。加大宣传表彰力度,评选一批示范教学课和优秀教师团队。

17.加强综合德育研究与交流。定期举办相邻学段德育干部、教师交流座谈会,建立跨学段学生思想行为特征调查反馈机制,研究解决跨学段德育工作中的共性问题。设立大中小幼儿一体化德育建设专项研究项目,组织力量开展集中研究,积极推动成果转化。举办“讲好我(我们)的教育故事”活动,交流大中小学德育融合实践。积极申报出版《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期刊,编制全市大中小学、幼儿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年度报告,为优化德育提供支撑教育工作,加强各学段工作衔接。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