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游行业数字化趋势下,景区进入智能化转型升级浪潮。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 旅游”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智慧旅游景区建设,到2022年建成一批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景区和度假村。到2025年,所有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和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基本实现智慧化转型升级。
近年来,随着国内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的迭代升级,新的旅游消费需求也随之涌现。尤其是今年疫情压力下,景区通过在线云直播等方式出现了“互联网 旅游”。融合发展的巨大红利,旅游业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深入人心。
《意见》的出台,为“互联网 旅游”持续深化提供了指导。政策一经出台,引起业内热议。为了深入了解和探讨新政策引导对行业的影响,新闻旅游特地邀请了多位业内人士进行了分析解读。他们是:
罗星 北京慕田峪长城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
山西雁门关景区营销部部长 李水明
海昌海洋公园相关负责人
陈永亮,麻友科技有限公司CEO
丁东 深圳市鼎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德新 中关村智慧旅游创新协会会长
问:您如何看待《关于深化“互联网 旅游”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的发布?
罗星:很多景区都在搞智慧旅游,我们在运营智慧旅游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包括长城网的平台建设,以及各种新媒体和自媒体的运营管理。媒体。智慧建设对于提高景区运营效率、优化游客体验发挥着突出作用。这项政策的出台将为景区提供良好的引导作用。
李水明:景区智能化转型升级是景区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方面,通过景区智能化建设,可以智能化地实现销售核查、人流监控、数据分析等任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通过智能化建设,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享受智慧出行。个性化的旅游体验。这一政策的发布,为景区建设提供了明确的目标,为景区发展指明了方向。
海昌海洋公园相关负责人:当前,智慧创新已成为行业发展新动力。主题公园不断与智能化融合,依托互联网和VR/AR/5G/AI等新技术。在创新产品的同时,他们也在不断完善主题公园的服务保障、营销推广、系统维护等相关运营,进一步为游客提供便捷的园区游览更多可能。
陈永良:疫情期间,中国旅游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文化旅游产业中得到进一步应用和渗透。从《意见》内容可以看出,国家还确认了智慧旅游发展新标准,这无疑为当前国内智慧旅游发展打了一针强心剂。
叮咚:此次十部委联合发布《意见》后,对省级及以上旅游度假区增加了新要求,范围从原来的智慧景区扩大到智慧公园、智慧度假村,对智慧建设的要求非常明确就是标准,这表明国家对智慧旅游和智慧建设的高度重视,智慧建设的标准日益规范。
张德新:《意见》出台后,智慧旅游概念再次引起大家的关注。这一政策非常有利于智慧旅游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景区、度假村、目的地智慧旅游的深化。融合推动智慧旅游向智慧旅游转型迭代。
问:从目前来看,国内景区智能化发展到了什么阶段? “互联网 旅游”目标推进将出现哪些新机遇?
罗星: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我们能做的就是跟上智能建筑的潮流。目前我们的长城网络正在建设和完善中,我们基本上可以把现有的成熟技术全部利用起来并利用好。除了基本的智慧旅游外,还增加了许多新项目,如虚拟游览、与游客在线互动等,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游览环境。在“互联网 旅游”的趋势下,对于景区的推广和品牌建设将有很大的帮助。
李水明:目前,景区智能化建设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智能化”的实现程度还处于比较浅的水平。相信在“互联网 旅游”目标推进中,景区智能化将不断深化,水平不断提升;此外,也必然推动景区创新营销方式,加强与游客的互动和转化。
海昌海洋公园相关负责人:通过景区智能化提升旅游便利性和满意度,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以海昌为例,在中国社科院与美团共同构建的景区预约便利指数(指数)4A级景区TOP50榜单中,上海海昌海洋公园位列TOP1,天津、成都、青岛、武汉也同时入围。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互联网 旅游”成为新趋势。主题公园等旅游景点将更多地依赖在线销售和预订系统,通过预订系统推广会员也可能成为趋势。
陈永良:国内景区智慧化已逐步过渡到基于“大数据”和“一机出行”的2.0时代。然而,智慧景区的发展速度显然跟不上国内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国家在大力推进“互联网 旅游”之前也应该认识到这个问题。今后,必然会掀起一波景区智能化建设浪潮,这将为大数据、区块链和隐私计算等高新技术与文化旅游的结合带来有利机遇。
丁东:智慧景区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国家4A级景区基本具备了基本的信息化建设。但在智能化管理、营销、体验等方面的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传统景区利用互联网手段进行智能化改造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新机遇方面,智慧园区5G覆盖水平将大幅加快,非接触式基础设施、智能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区块链技术将得到更广泛应用。
张德新:我个人认为,目前国内景区的智慧化还处于起步阶段,也是智慧旅游的早期阶段。实现真正的智慧旅游还需要很长时间。新的机遇在于更多扎根“互联网 旅游”沃土、注重内容生产和用户体验的创业创新项目的涌现。原有的技术平台也将不断升级,助力景区、度假村、目的地。管理和服务不断改进。
问:景区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核心本质是什么?如何平衡智能硬件设备升级与“软”服务水平提升的均衡发展?
罗星:智能工具并不意味着取代人类劳动力。单纯依靠工具会缺少很多温暖,还是需要有一些人文情怀和关怀在里面。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其实会更加直接,让大家的适应能力更强。未来,人力资源服务需要结合技术的发展及时调整和完善。
李水明:景区在智慧转型升级过程中,要以“服务好游客”为中心,站在游客角度思考问题,真正了解游客需求,紧跟时代潮流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提供更便捷、更贴心的服务。这也是智能硬件设备升级与“软”服务水平提升均衡发展的关键点。
海昌海洋公园相关负责人:要真正实现信息化、流程化,需要从“景区旅游数据”入手。以景区数据中心建设为核心,利用旅游大数据赋能景区。从智慧旅游的角度来看,旅游景区在运营管理方面亟待转型升级,通过“软硬措施”打造优质旅游环境。
陈永良:无法运营的智慧景区系统不是一个好的景区智慧系统。我认为,景区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核心是“运营”。以运营为目标建设的景区智能化系统是《意见》加快智慧旅游景区建设的重点,也是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关键。
叮咚:判断一个景区是否真正智慧的标准是游客是否能真正感受到便利。这也是国内景区智慧转型升级的核心。景区“软”服务水平的提升高于智能硬件设备的升级。景区要统筹开展智能化升级改造,以提升“软”服务水平为主,硬件设备为辅。升级。
张德新:我认为核心本质是科技赋能和人文关怀。如果要两者兼顾,就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处理。实现均衡发展,一是不能重建设轻运营;其次,顶层设计要从操作的角度出发;三要注重科技善意和人文关怀。
问:从从业者的角度,您认为当前旅游区智能化建设存在哪些问题?
罗星:每个景区的智能化应用质量都不同。有的景区,很多规划设计和现场预订脱节。有些设计在实现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导致无法呈现。预期效果。
李水明:我认为当前景区智能化建设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智能化水平低,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受地域条件限制发展。名山大川往往位于高山或海拔较高的地方。偏远地区网络通讯条件差,制约了智能化发展。
海昌海洋公园相关负责人:虽然智慧景区在硬件设备上投入了大量精力,但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体现在硬件设备分布不合理、入园方式单一、自助取票等方面。设备少、定位服务效果差等,服务终端功能不够齐全。
陈永亮:长期以来,景区智慧旅游一直是口号轻于现实、形式轻于内容。许多景区智慧旅游建设非常分散,各个系统互不相关,形成一系列信息孤岛。很多智慧旅游系统甚至沦为摆设,这是一个问题。关键在于景区智能化与实际业务需求衔接不够。
叮咚:首先是规划的问题。规划的原则一定要以旅游服务为主,不搞虚假、机械;其次,行业标准不统一,部分系统无法向互联网开放;第三,缺乏旅游人才,国内大型旅游景区大多位于偏远地区,缺乏信息技术人才。
张德新:当前主要问题是:一是重建设、轻运营;第二,智能化被认为是简单的信息化、数字化;第三,目前的平台注重政府和行业监管,没有过多思考真正服务游客。数量少,造成平台资源的巨大浪费;第四,信息孤岛依然存在。
问:最后,展望未来,您对智慧景区未来的发展有何预测和期待?
罗星:智能技术周期日新月异。正如现有的一些设备可能使用起来不方便,或者应用场景和领域有特殊要求,未来可能会开发出更方便的技术。景区还是要与时俱进。变化和技术升级。
李水明: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我想景区智慧化建设虽然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但在企业、政府、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越来越完善。我们也期待智慧旅游理念的全面实现。那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海昌海洋公园相关负责人:智慧景区建设不仅要注重基础硬件设施的投入,还要从游客角度出发,运用现代技术不断优化景区整体服务管理体系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提高游客的旅游满意度,从而提高景区的社会美誉度和运营效率。
陈永亮:基于景区严谨的智能化系统设计而构建的智慧旅游系统,将成为未来旅游目的地“互联网 旅游”的核心驱动力。未来,智慧旅游将向内容化、运营化方向发展。内容和流量的运营将成为下一轮建设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丁东:在国家政策的助力下,我们期望国内目的地的智慧化水平能够快速提升,让游客和景区管理者真正感受到智慧建设升级带来的便利。但由于不同景区具体建设水平存在差异,国内目的地智慧建设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张德新:智慧旅游未来的发展将融合更多现代和未来技术并与5G、新基建等联动,更加注重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景区和景区的管理、营销、服务平台中。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周到的服务。
作者为网易新闻·网易账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态度”签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