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生活常识

西藏庞达村:上海对口援建的边境小康示范村,产业蓬勃发展,开启新生活

央视上海8月21日讯(记者郭振丹、通讯员王迪)正值西藏旅游旺季。蓝天、郁郁葱葱的山林、清澈的山水、浓郁的藏族风情,风景如画的亚东县庞达村迎来了众多游客。村里的大棚里,上海青、西红柿、青椒等经济作物长在枝头,长势喜人;在文创工作室里,每个村民变身“工匠”,用巧手和巧思制作出各类产品。品种多样、文化传承、特色鲜明的产品……产业蓬勃发展的庞达村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庞达村是上海对口援建的边境小康示范村。在上海援藏的大力支持下,99户近452人从海拔4630米的村庄搬迁到海拔2000米左右的藏式小康村。他们从这里开始。新的生活。为确保搬迁群众搬家、安居、致富,普陀区选派的援藏干部和第十批亚东援藏联络组坚持“文旅引领、文旅融合”三产业、乡村振兴、智慧养老”。立足“能源”发展思路,协助当地大力发展蔬菜种植、民宿旅游、手工艺文创等特色产业项目,助力振边富民,做强做强巩固边界。

庞达村(央视采访受访者提供)

旅游巴士进入原始森林

亚东县位于西藏南部,东与不丹接壤,西与印度接壤。是中国著名的边陲小镇之一,蕴藏着多情湖、曲梅雄谷抗英遗址、卓木拉日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雪山、巴里草原、康布温泉、东嘎寺等被誉为“西藏小江南”。庞达村拥有广阔的原始森林,是天然氧吧和疗养胜地。但由于产业配套、资源推广、服务水平不够,大量对这片“秘境圣地”怀有浓厚兴趣的旅行者和消费者却无法踏足。

如何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增加当地村民收入?亚东援藏联络组深入调研,挖掘整合旅游资源,支持人力、物力、财力,配备软硬件设施,携手当地旅游合作社,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推动西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群众带来财富。亚东团队多方协助,得到多部门支持。上海援藏资金购买的4辆旅游巴士组织游客免费参观庞达村。源源不断的游客,让这个小康的边境小村热闹起来。 。

今年五一假期,亚东县全面启动庞大村旅游新项目,为游客提供免费景区游览和观光车服务,吸引当地商贸发展。巴嘎布在庞达村经营一家藏式餐馆。随着游客的增多,他的藏餐厅生意越来越好。他高兴地说:“现在藏餐厅一天能赚700到800元,以后肯定会更好。”越来越繁荣了。”

旅游业的崛起,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吸纳当地就业的能力。村民们开起了民宿和餐馆。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增加收入,致富。看得见的工作包括观光车司机、保洁、消防、救灾、救援、导游等。亚东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石飞腾表示,今年五一假期以来,大量游客“旅游大米”的推出,让更多人吃上“旅游大米”,为搬迁群众提供了又一条增收渠道。

农牧民手工编织(央视采访受访者提供)

文创项目探索增收之道

索南次仁,出生于西藏日喀则市,亚东县公务员,藏族青年艺术家。毕业于西藏大学艺术系唐卡系。工作之余,他坚持创作,用艺术手法表达发展中的亚东。今年1月,他在上海的首次个展“彩虹之光”在普陀区M50举办。如今,他每天都准时出现在庞大村的工作室,帮助搬迁群众进行文化创意技能培训。

在援藏干部眼中,索南次仁的艺术特长也能为乡村振兴赋能。亚东援藏联络组向他询问是否可以教授文化创意技能,通过手工编织和绘画艺术创作帮助庞达村的人们增加收入。双方一拍即合。 “能够利用专业所学,聚集和释放农牧民身上蕴藏的能量,有效推动民族特色文化向特色文旅产品转化,非常有意义。”索朗次仁感慨地说,亚东县不仅见证了西藏的现代化变迁,还完整地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广阔的原始森林和庞达村的自然风光,很容易激发创作灵感和激情。

今年3月25日,索南次仁文创工作室在庞达村正式挂牌。首批培训班吸引了56名村民报名,以女性为主,涵盖20岁至60岁的各个年龄段。培训期间,索南次仁重点学习民族刺绣、手绘、手工编织等实用创新技艺。其作品具有爱国主义、边防、绿色环保、乡村文明等元素。索南次仁说:“我们使用的原材料石头、木材都是从边境巡逻队当地采购的,然后我们用传统的唐卡、壁画等技法来创作绘画。编织采用当地手工羊绒布作为面层,以色彩缤纷的羊毛线打造语言,每件产品均为限量版,没有复刻。 “截至6月30日,手工文创产品销售额12.3万元,45户搬迁群众人均收入增加2733元。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提出了定制需求。

为帮助工作室拓展销售渠道,亚东援藏联络组不仅协助引进大果等文化企业,对工作室及文创产品进行包装定位,还通过上海“5月5日购物节”。目前,合作社即将领取第一笔红利。索南次仁表示,他计划从学员中选拔一些有创作潜力的人进行深入培训,在即将挂牌的庞达小康村手工作坊和艺术家工作室,提升他们作品的专业性和艺术性。 -居住空间。创新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增收。

菌类种植(央视采访受访者提供)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