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在绵阳,当“数字”走进乡村,当数据与绿水青山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田间“一键操作”,“耕种、管理、收获”均有智能设备辅助;
◎政务服务“线上”提供,村民日常服务无需离开村庄;
◎直播成为一种新的农耕活动。特色农产品足不出户就能销往全国...
在绵阳,每个特色产业都向“数”发展,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每个村庄因“数”而变得美丽,走向幸福新生活。
链接到“云”端,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中,绵阳学习运用“百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大胆探索,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数字化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特色产业更加活跃,农村治理效率不断提升,广大农村的内生活力正在被激发。
添加“数字”即可前进
加强顶层设计
在位于三台县的黛黛味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大厅,工作人员点击鼠标,麦冬基地的土壤酸碱度、大气温湿度、产品采收、生产加工等一目了然。
在三台县中国麦冬电子交易中心,互联网正在助力麦冬走向世界。 “今年全县麦冬总产量预计将达到1.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三台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江慈勇表示,“阜城麦冬”已出口东南亚、欧盟等地区,占全国出口量的80%以上。
数字赋能,一粒麦冬从中药“变身”为饮料、化妆品,进入日本、韩国、东南亚、欧盟市场,可为全球带来近40亿元产值每年三台。
规划是行动的先导。国家先后发布《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2024年数字乡村发展要点》和《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扎实有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随后,绵阳多部门联合发布《绵阳市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多措并举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注入新动能,描绘了农业强、农业美的图景。农村地区,农民致富的现代数字图景。
思路清晰,思路清晰,行动就有方向。 “云”之上,绵阳的乡村生活更为根本——
◎ 在涪城,探索“游涪城”、“智慧农耕云浮”微信小程序,通过将乡村旅游和供需资源搬到“云”上,为乡村注入科技活力,将乡村振兴与乡村振兴对接起来。互联网。翅膀。
◎ 在攸县,依托中国科技城大数据中心,打造强大的数字化基础,加强数据聚合和整合、共享、开放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城市智慧化,造福企业和人民、数字经济,打造“城市智慧大脑”。
◎ 在北川,聚焦低空经济“新引擎”,与四川纵横合作开展“空地一体化无人机数字乡村平台”项目建设,持续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无人机在农业、水利、应急等方面的应用,让更多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悄然飞入农村寻常百姓家。
收集数字
完善数字化基础
“这个智能平台太方便了,在手机上简单操作就可以办理业务。” 8月15日,在外打工的安州区莒水镇凤翔村村民谢友谦利用休息时间通过“数字枫香”企业微信为生病的妻子申请低保如此便捷的处理方式,在以前的谢幼谦是难以想象的。
“数字乡村建设给凤翔村带来了‘脱胎换骨’的改变。”凤翔村党委副书记谢超表示,“通过搭建数字化运营平台,实现了基层治理的数字化转型,赋能乡村治理走向数字化智能化。”,将乡村振兴建设进云端,推出‘数字枫香’运营平台,将信息服务延伸到百姓‘家门口’。”
与巨水镇凤翔村一样,绵阳广大农村正在用“数字”前行,让乡村振兴有“智慧”和“质量”——
数字赋能,农村走向“互联网”
绵阳实施农村信息网络质量提升行动,推动5G、千兆光纤网络向农村延伸,完成全市2070个行政村(社区)政务外网5G基站建设并实现100%全接入到电子政务外网终端,实现“城市网内千兆通、县城内5G通、村村通宽带”。
资源共享,数智共生
整合公安、应急、住建、农业农村等数字平台,探索利用5G、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打造“三化”综合数字服务平台。区、镇、村层级联动,形成数字资源联通、公共服务畅通的农村数字化管理体系。
打破壁垒,用“数”求“新”
绵阳建设城市大数据平台,开展数据共享运营,加强涉农信息资源整合共享。集农村人居环境、社会服务平台、承包地管理系统、农业局集体资产清算、秸秆综合利用收集储存于一体。云大数据平台等5个涉农系统已收集数据2700万条。
数字化治理,畅享“云”生活
融合互联网 政务服务,打通数字惠民“最后一公里”,大力推进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的政务服务,建设全国最大的5G电子政务外网,实现政务服务全面覆盖。覆盖全市2262个政务点,推动更多便民服务应用进乡镇。
乘以“数”
激发乡村活力
沿山路而上,经过掩映在茂密果树中的石碉楼和木吊脚楼,就到了“云上羌寨”石一村。当走进石一村太子茶基地,映入眼帘的是浓浓的“科技味”:24小时监控、太阳能杀虫灯、气象监测站、高效节水灌溉系统……现代农业设施设备齐全。
北川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李凯强表示,这里气象监测站的数据将实时传输到北川智慧农业管理平台。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手机查看土壤温度、湿度等,实现茶园的科学管理。
远程管理、智慧农业、直播带货……如今的石一村正变得越来越“硬核”。石一村打造“云上石椅”智慧管理平台,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升文旅产业体验,实现转型升级。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5月,石一村游客达15.9万人次,同比增长21.2%;旅游综合收入3203.4万元,同比增长23.8%。
乡村振兴、数字化改革是动力和加速器。当前,数字化已成为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也将成为绵阳乡村发展的“新动力”。
绵阳立足宏观,充分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搭建合适的应用平台,提升农村服务质量、效率、广度和深度,催生了“数字 农业”、“数字 文化”旅游”和“数字 电子商务”。一系列新产业、新模式逐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引擎。
微观视角,绵阳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
拓展应用场景,绵阳作为全国唯一的科技城,大力开展人工智能技术攻关,以真实场景需求为导向,让更多绵阳的创新成果走向农村“应用田”,赋能乡村振兴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乡村振兴。生产力迭代升级。
激发电子商务活力,建设“绵阳农产品直播基地”,引导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利用网络直播、网红等新模式推广销售渠道,培育多名农村电商企业980家。畅通农村经济大动脉。
推进数字化管理,加快物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广泛应用,推动115个现代农业园区数字化建设,赋能乡村治理迈上新台阶。
可以看山,可以看水,可以记乡愁。放眼绵阳,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正在被添加上“数字”。
展望未来,绵阳将充分发挥数字赋能的虹吸效应、乘数效应、溢出效应、包容效应,以数字方式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让群众不断增强获得感在数字乡村治理方面。数字产业发展、数字乡村治理、数字惠民的发展图景更加精彩动人。
(富江观察记者郭若雪/温绵阳市委网信办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