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生活常识

天水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及优化开发建议

王丽霞、王新民

(天水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甘肃天水)

天水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及旅游发展潜力分析

王丽霞、王新民

(天水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甘肃天水)

天水市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古丝绸之路重镇、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旅游资源,具有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本研究采用空间分布、聚集效应、连通性和平均路径长度等分析方法对天水市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认为,天水市旅游资源空间联系薄弱,旅游网络不足,旅游交通设施较差。能力差等特点,进而结合实际提出优化旅游发展的建议。

天水市;空间结构;旅游资源;战略选择

天水市是甘肃省第二大城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全市平均海拔约1100m,南北宽约2~3公里。沿河呈带状分布,是典型的山间谷盆地貌。天水古称城集、钦州等。中华始祖伏羲出生于此,故有“羲皇故里”之称。境内有国家、省、市重点保护文物169处。 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2004年1月,天水市被正式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天水自古就有麦雾雨、净土松、天水影池、诸葛军事基地、南山古柏等钦州八景。是甘肃少有的山清水秀的地方。天水市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旅游发展提供了物质载体,其空间结构深刻影响着旅游区域空间竞争的性质、程度和发展策略。加强天水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对于构建天水市旅游发展合理的空间布局模型,建立旅游发展的重点区域、重点产品和客流格局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对天水市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出了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化途径。

1 天水市旅游资源概况

1.1 天水市旅游资源分类 天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形成了古石窟、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古战场、景色壮观的旅游胜地。以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而闻名。先秦文化、三国文化、石窟文化旅游资源吸引着成千上万向往古老东方文明的海内外游客。

天水市旅游资源包括三大景观系统(表1)[1],其中自然景观系统包括地貌景观、水文景观和生物景观。人文景观系统包括历史文化遗产、现代人文景点和抽象人文景点。服务场景部门有旅游服务场景类别。

表1 水上旅游资源谱系

1.2 旅游资源分布特征

1.2.1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天水是伏羲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伏羲文化的发祥地。伏羲文化是我国史前文化的源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伏羲庙位于天水市西关,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伏羲祭祀场所。大地湾文化对于研究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明的历史进程乃至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2]。位于秦安县的大地湾遗址是一处距今83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文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水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发祥地。因其祖先嬴妃子在此为周王室放牧马匹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周王封为琴亭(今水区)。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壮大,秦朝于公元前688年分别在甘谷和天水市清水设立河北郡和青县,形成最早的县级行政单位。因此,秦文化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以及天水地域文化的形成演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3]。天水是历史上龙游最重要的重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天水处于蜀魏对抗的最前沿。诸葛亮六次征伐岐山,惨失街亭,智擒姜维,都发生在天水。街亭、天水关、木门道、诸葛堡等三国古战场众多。废墟。三国文化是天水历史上的重要一页,也是天水历史极为著名的地方[4]。以麦积山石窟为代表的石窟艺术文化,包括分布在天水渭河段近百里的水帘洞、大象山、腊烧寺、木提寺、华盖寺、禅殿寺等一大批著名石窟。被中外学者誉为古丝绸之路上的“百里石窟艺术画廊”。

1.2.2 自然景观的表征。仙人崖风景区位于麦积山石窟东北部。南方风景秀丽,北方风景优美。景色相连,宛如仙境。石门位于麦集区东南50公里处的山区。该山四周悬崖峭壁,素有“甘肃小黄山”之称。曲溪风景区位于麦积山风景区东南25公里处。这里自然风光丰富,溪流潺潺,九曲曲折,一景一景。清水花石崖位于渭河北岸,遥望麦积山、石门仙人崖。它隐藏在峡谷密林深处,山峦叠嶂,翠柏翠绿,泉水清澈。街子温泉是上帝赐予的水。它蕴含着万里高山的气息,融化着玉天净水,从秦岭西峡喷涌而出。李子园森林公园位于天水市钦州区以南约20公里处,嘉陵江上游。是我国典型的兼具南北特色的亚林区。巫山水帘洞内有塔、泉、雕塑、绘画;甘谷象山拔地而起,雄伟壮观。山上有一尊宁静祥和的象山大佛;毗邻麦积山的仙人崖,群峰相对。是集儒、释、道三教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景区内石窟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逐步形成特色旅游区(图1)。

图1 天水市旅游景点分布图城市景点

2 天水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

旅游资源空间结构是以旅游资源个体所在地为节点,以连接各节点的交通线路为纽带而形成的空间网络资源系统。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的好坏取决于旅游资源节点间旅游交通网络的完善程度,它对区域旅游流的空间组织功能有直接的作用和影响。本研究基于景区的代表性、吸引力和集聚性,选取25个景区及其之间的交通系统网络绘制平面图,并利用图论理论中的相关拓扑指标对其结构进行定量分析。

2.1 旅游交通连通度分析 连通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用于反映天水市各旅游景区之间的交通联系程度。其测量指标包括β指数和γ指数。

2.1.1β指数。 β指数是网络中节点之间的平均连接数,是网络连通性的度量。对于多节点旅游区,连接不同旅游资源节点的交通线路越多、等级越高,连通性越好。好,游客在旅游景点之间出行就更方便了。较高的β指数是旅游区旅游资源空间网络结构优化的要求和保证。公式为:β=L/P,其中β表示交通网络的连通性,L表示交通网络中边的数量,即两个节点之间直接连接的数量,P表示交通网络中顶点的数量交通网络。 β的值一般在0到3之间。在此范围内,β值越大,网络的连通性越好[5]。根据图2可知,P=25,L=40,β=1.6。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天水旅游交通网络的连通性处于中等水平。天水旅游景点之间的交通密度不是很高。大部分旅游景点均有县道或省道连接。高等级公路缺乏、路况差、通行能力低,影响了天水旅游业的发展。

2.1.2γ指数。 γ指数反映了区域网络连通性的发达程度。具体方法是衡量观察到的网络中节点之间的连接数与最大连接数的比值。公式为:γ=L/[3(P-2)],式中L、P的含义与β指数计算公式中相同。 γ指数的取值范围是0到1。如果网络中没有连接,即节点之间没有连接,则γ取上限为0;如果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与其他点相连,即网络达到最大连通时,γ取上限为1。天水旅游交通网络的γ指数为0.58,表明各类旅游者的连通程度景点贫乏,尚未形成密集的交通网络,影响了天水旅游资源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2.2 旅游交通可达性分析 ​​平均路径长度是衡量网络中节点间可达性的重要方法之一。具体方法是:当两个节点之间有直接流量连接时记录为1,无直接连接时记录为0。每对节点之间的距离用连接数来表示沿着最短路径参与。在网络最短路径矩阵中,任意节点的平均路径长度是通过将总行数除以矩阵中该节点所在行的正节点数来计算的。任意节点的总行数或平均路径长度越小,该节点的网络可达性越好,反之亦然。总行数或平均路径长度最小的节点通常是网络的中心[6]。

根据上述方法计算出天水主要旅游资源网络的最短路径矩阵和平均路径长度(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天水旅游资源网络的平均最短路径长度为3.53。可见,天水旅游区整体可达性仍然较差。

图2 天水市旅游景区空间拓扑结构城市景点图表

景点总数及平均路径长度为4323..................3..34..3.2.2.48

注:景点1至25分别代表伏羲庙、南廓寺、曲溪、古战场、挂台山、麦积山石窟、仙人崖、介子温泉、石门、麦积山公园、香积山、桃花沟、水帘洞、老君山、巫山温泉泉水、象山、石鼓山、姜维墓、兴国寺、大地湾、女娲庙、街亭古战场、云峰山、清水温泉、花石崖。

注:1-25个景点伏羲、、曲溪、、、、悬崖、街子热点、、公园、、、洞、、、热点、、石鼓、坟墓、、大地湾、、、、热点和悬崖。

3 天水市旅游资源开发优化途径

上述分析表明,天水市旅游资源沿交通干线分布、聚集、旅游资源类型齐全。但从空间结构分析,仍存在旅游资源整合不力、旅游景区交通网络不完善、生态效应与区位效应未能充分发挥等问题。为此,提出以下三种优化方法。

3.1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对天水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的分析表明:目前天水市旅游区整体网络连通性和可达性不够高,制约了天水市旅游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建立各个旅游景点之间的联系。道路是重中之重,但同时,要保证旅游业快速发展,必须不断打造富有地域文化的旅游线路[7-8]。可以适时利用一些参与性强的文化主题旅游活动(如打造圣地:全世界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努力打造品牌:麦积山)风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品牌)。合理设计旅游线路(培育4条优质旅游线路:丝绸之路旅游线路、寻根祭祖旅游线路、石窟艺术长廊旅游线路、陇上江南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线路;开发1条成长旅游线路) :街亭—木门路—诸葛军事基地—姜维墓—天水关—理县岐山炮台构建大旅游圈:天水—陇南—九寨沟-甘南-临夏-兰州-平凉-天水旅游圈)(图3)。

图3 精品旅游线路

3.2 旅游发展战略的选择 旅游发展战略中的旅游环境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两个方面[8]。制约天水市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硬环境主要包括交通、住宿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景区(点)为连接点的县际旅游交通环,大幅提高旅游点的便利性和通达性,逐步改善影响天水市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软环境,主要包括社会风气。为吸引更多游客,改善“软”环境,全市上下要树立“大旅游”理念,通过培育文明社会氛围、加强治安管理等措施,改善旅游发展的社会环境。 、改善健康状况等;发展城镇广场文化,加强旅游与文化结合,广泛宣传推介《钦州楼》、《麦积山的呼唤》等影视作品,使之成为文化与旅游结合的典范[9- 12]。

3.3 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 在加快天水市旅游网络建设的同时,坚持旅游资源生态效应和区位效应相结合,积极加强区际联系,借助文化旅游拓展发展空间。城市旅游发展格局。 。要充分发挥旅游资源在生态环境中的类型效应和边际效应作用,在天水旅游区内部构建完善的协调机制,实现区域旅游协调可持续发展[13-14]。

4 结论

对天水旅游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的分析表明,目前天水旅游区整体网络连通性和可达性较差。因此,优化发展方式是关键。具体来说,要完善旅游交通网络,提高可达性;选择合理的旅游发展战略,树立大旅游理念,加强旅游与文化的结合;实现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坚持资源保护与发展同步。

[1] 2012年天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12.

[2] 天水市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R].2006.

[3] 甘肃省地图研究所.天水市交通旅游地图[Z]. 2010年。

[4] 张金河,赵勇。王志强, 王志强. 皖南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4, 20(1): 99-103.

[5]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杨五阳,张国武。交通地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7]周平,张明军,颜江平。平凉市旅游发展的战略选择[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8):128-132。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