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灰太狼
荣获第73届柏林电影节评审团奖的《红色天空》是柏林学派第一位元老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的第18部故事片。它也是标准的柏林学派制作,与罗马尼亚新浪潮密切相关。它是世界电影最后的集体浪潮,现已延续至第三代,被公认为欧洲艺术电影界的一股清流。
《红色的天空》
在漫长但从未出名的职业生涯中,佩措尔德制作了两部三部曲。第一个是“高压时代的爱情三部曲”,其沉重的女性视角使其几乎具有当代性。法斯宾德;而第二部三部曲则是正在进行中的“精灵三部曲”,其中《温迪妮》是第一部,《红色天空》是第二部。
影片的场景就像是迷你版的《忧郁症》。在德国北部阿伦肖普附近的波罗的海度假屋里,四个年轻人看着远处红色的天空,灾难即将来临。
如果你在《红色天空》中找不到任何明确的元素迹象,那就说明佩措尔德拍了一部成功的元素电影。人们的猜测和佩措尔德的承认证明,《红色天空》确实是这部新三部曲的第二部,即一部关于火精灵“萨罗曼达”的电影(),但影片中火精灵在哪里?
确实,它并不像前部电影《》中的水精灵那样具体和典型。你可以说它盘踞在远处红色天空下的火山核心,但不要误认为它是穿着红色连衣裙的娜。 Dia - Nadja实际上是Naga的变种,一种“水魅魔”,与同种或别称。
《温迪娜》
娜迪亚依然是水属性,是流体仙女。她有真实的愿望和敏锐的洞察力。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后果和原因,对她来说基本上都是不言而喻或者透明的。这是一种来自水中的身临其境的触觉体验。
如果水精灵还存在的话,那么按照相生相克的原则,火精灵一定要放在她的对面。从这个逻辑来看,火精灵就是莱昂。
水的体验是一种包容而丰富的体验,遍及一切,而火的体验是一种贫乏的体验,只能属于火本身。莱昂的“不合群”本质上是一种“闭火”。这使他无法注意到外界和外部物体的变化。
莱昂的距离方法不仅是用排斥感过滤外界事物(也可以说是自我聚焦),而且是与空间深处保持距离(比如躲在洞里的火蜥蜴)。让他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一种经常性的偷窥姿势。
但吊诡的是,即使他处于这个位置,他却创造出了这样的欲望视角。镜头中的物体或发生的一切都无法“被欲望客观化”——这里的欲望机制脱离了常态。电影心理学的指导是柏林学派的“绝活”,就是用“反电影”的方法拆解主流叙事的许多模式和原则,使之完全失效。
莱昂从偷窥的位置看到的只是娜迪亚在院子里骑着自行车,其他三人正在餐桌上准备饭菜,打网球,修理屋顶,进行日常对话。对于隔壁的性爱声,他表现出本能的厌恶,没有任何偷窥的好奇心。
正是这种力比多投射机制的破坏,才将欲望变成了吞噬之火。这种“观念力量”的积累最终导致了影片结局的悲剧。
莱昂是火系人,所以他不愿意下水,也不能下水。这就是相生相克的道理。另外三人都是海滩的常客。除了Nadia绝对的水属性外,Devi和Felix也都贴近水属性:前者是经验丰富的海滩救生员,后者则正在创作一系列以“水”为主题的摄影作品。
正如佩措尔德最初设想的那样,《红色天空》是关于爱情、亲吻和同性之爱的,它的整体模式可能来自侯麦——毕竟,他也是一个寓言作家。佩措尔德以此来概念化元素属性以及性别和性欲:狭隘封闭意义上的直男属于火,女性属于水,男同性恋则接近于水。
这里读者可能会有疑问,那就是水明明是上一部影片《》的主题,为什么它仍然有这样的份量,甚至覆盖了本片3/4的主要角色呢?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是佩措尔德对前作《温蒂娜》的必然修正——《温蒂娜》在佩措尔德乃至整个柏林学派的创作过程中确实属于某个范畴。 “错误”的程度不在于回到爱情故事或情节叙事逻辑,而在于接受某种神话框架的逻辑。
柏林学派的“反电影”旨在破坏明显的控制模式,抵制一种驱动性的叙事暗示,这当然也包括各种神话模式。对《温蒂娜》的神话挪用以及对这一症状的过分强调,使其不再与影片中的琐碎事件处于同等地位,成为一部完全意义上的“象征主义电影”。 。
《红天》的目的是将各种水再次还原为“元素”,注入到日常的人和物中,使之显得特别、超然。水不生,火自然也不生。
通过刻意回避符号和情节结构,《红色天空》隐藏了其中所蕴含的“元灵”,使红色天空成为唯一与“火”关联较弱但又暧昧的意象。同时,它利用娜迪亚的红裙子来干扰观众的理解。这就是佩措尔德乃至整个柏林学派的“负势”。否定首先表现在否定成分上。这首先出现在电影《Afire》的英文片名中。这里的大写A不是量词,而是学术上的否定词,即火的否定。
这种提前的否认会让观众悬置判断,将莱昂视为一个平庸的人,即他具有胆怯直男的所有缺陷:内向、焦虑、自我中心、占有欲强。
从常规的剧情推论来看,他一直担心想要娜迪亚却“无法想要”。但从本质上来说,他和娜迪亚根本无法互相渴望,因为水和火是绝对不相容的。
这两个要素不仅相辅相成,而且各有主次。在佩措尔德的理解中,水的优先级高于火。这并不是指向女权主义或跨性别主义,而是基于经验的丰富或贫乏。并体现在日常感知的细节中微妙之处——如果你意识到这是柏林学派最下功夫的地方,你自然就能理解他们对元素的青睐,尤其是水这种充满感知的元素。即水为上,土次之。 ,然后是风,最后是火。
这种元素与感性体验之间的辩证关系并没有明显的符号或引导机制,因此总是被归咎于影片中琐碎的日常事件。娜迪亚一眼就能看出出版商赫尔穆特身上发生了什么,但莱昂却不知道,这不是一种人格愚蠢,而是一种本质的愚蠢。他的封闭和傲慢是由于拒绝日常经验,将日常劳动、娱乐、人际交往和关怀与工作(或自我)相对立而造成的。
这种贫穷和愚蠢经常贯穿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但最终体现在他的创作上,是“无才”的,而这根本上源于经验的缺乏——由于自我封闭和缺乏经验,他只能依靠他脱离实体的想象力创造了一些没有可信度的场景,只能托付给一系列人为的形容词,这正是文章标题所说的:俱乐部三明治。
佩措尔德的天才在于利用这些日常物品创造精美的潜在互文。俱乐部三明治自然是一个空洞的文化符号。根本称不上菜,只能用来填饱肚子;与之相对的是Nadia的香浓多汁的牛肉汤。虽然这道汤出自她工作的餐厅的厨师之手,但实际上却点出了她深厚的背景——她是德国文学博士生,是位深有欣赏却深藏不露的摊位卖冰淇淋高手。
说它被隐藏可能有点不恰当,因为娜迪亚没有向任何人隐瞒它。在这几天的接触中,连受教育程度最低的黛维都知道了她的经历和过去,但莱昂却一无所知。这是典型的透视差异效应。
柏林学派的电影并不排斥叙事,但这种叙事本质上是基于视角差异的辩证法。在影片的通过过程中,观众的感性体验与莱昂类似,只能看到那些已经组装起来的几乎毫无意义的东西。日常事件,但一旦积累到结局,我们会从莱昂的经验瞬间引出娜迪亚的经验——这种线索的最终整合和经验的瞬间汇聚,证明了图像自始至终都享有“相对于环境叙事的自主性”过程,也证明了,比如裴佐德等导演为何对影片的结局处理得如此有力?
但我们在观影过程中很难看到这些潜在的线索,尤其是当佩措尔德开始利用视频、音乐、文学、诗歌等不同的日常媒体形式来创造互文性时。他遵循自己的导师哈伦·法罗基(Harun )所制定的“开放性”原则,根据“图像”的原则,这些媒体元素都不能实现主题或承担麦高芬的功能,而是平等地分布在影片中。我们只是将它们视为一些独立的元素,这很类似于俱乐部三明治和牛肉汤之间的关系。对位法被纳入推测线索中。
在这种底层互文中,经验被呈现为一种文本美学:从出版商赫尔穆特(莱昂的小说)口中读出的人造句子与纳迪亚朗诵的德国诗人海涅的诗作《阿斯拉男孩》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审美差距。 ,后者意境优美。根本原因是每一行都推崇水的体验。
这种水的体验反映了夜晚海面上闪闪发光的波浪,这是海藻的发光,但实际上是水精灵温迪妮的生物发光。与之相对的是远处火山的红色天空、丛林大火的预兆以及莱昂的毁灭性光芒。
这场大火最终烧死了两名同性恋者,阿拉伯裔菲利克斯和东德裔德维。尸体的包裹方式与“夜落”一模一样,只不过将银箔换成了金箔,象征着从溺水到焚烧的过渡。耶拉的溺水是佩措尔德创作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正是她的死,造就了水妖(但从演员的角度来看,Paula Bell无法也无法取代何利娜);而《红色天空》中的燃烧事件则引入了负面的对立。这种“反犹太主义”和“生物净化”的生命政治仍然困扰着纳粹的幽灵。
这场大火的触目惊心的一幕不仅是两个人被烧死,还有燃烧着的森林动物四散奔逃,有的甚至在莱昂面前被烧死。这次恐怖的死亡成为了顿悟的时刻和公开的反思:莱昂告别了自己的孤立,引用了别人的经历,终于写出了一部可以投放市场的作品。
这是水与火的教训,在小说自传的最后一句话中以忏悔格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当他抬头时,已是夜晚,大海在发光。”
这就是/Nadia的光芒,这就是海涅的“爱的振动”。
由此,佩措尔德的第二部《元素精灵》完成了思维的转变,即如何在元素的辩证法中达到累积效应。它不是每个元素的单独一本书,而是连续添加的。互动收藏。或许下一部作品会出现三大元素之灵的存在,但经验最丰富的温蒂娜恐怕仍会处于不朽的中心。
合作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