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摘要
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认同,对当今的治国理政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只有不忘初心,才能取得成功。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标志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务实追求。它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和执政为民的责任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一初心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所遵循。深刻理解和践行“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对于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具有重要意义人们。 。
“民尊君、政爱民”的民本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明珠。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形成了丰富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思想,包括重民、重君的民本思想、政府是为了支持人民。
《尚书》记载,禹、舜年间,皋陶说:“天之智,因民之智;天之畏,因民之力。”大禹说:“德者善政,政者养民”,把“民”留给了后人。谏言,唯有守国之本,固本之本,保国家之太平。”殷商时期,盘庚对百姓说:“古之,我们前后的一切,都是周朝取代商朝时,周公总结了前朝治乱的经验教训,指出“人不负责监水,而当管水”。负责水利监督工作。” “民之监督”,将民情与天意联系起来,说“春秋社会大动乱,天畏民情,民情可见”。战国时期,人民的作用更加凸显,以民为本的思想更加受到重视,《左传》记载:“民为神之主”;富强,靠人民;富强,靠人民;百家争鸣,治国的侧重点不同,但在民本上却有共识。比如孔子就认为“施于民,施于民”。能济众生”,无愧于“圣人”的称号;墨子说:“民生,其所欲也。”死亡是我非常讨厌的事情。我不想要它,但我讨厌它。周而复始,从古到今,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够这样治理天下,整顿诸侯的。”《管子》说:“治国之道,必先富民。”“韩非子” ”曰:“立法之术,定度,故为利民利民之道。”孟子的“民重君”、“民心”之说,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先秦时期形成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随着后世国家治理实践的发展,丰富了“利民”、“惠民”的内涵。司马迁反对统治者与人民争夺利益,主张顺应人民对自由和财富的渴望,主张农工商业共同发展,以实现“上富国、上富国”的目标。让底层家庭富裕起来。”诸葛亮“为政以民安为先,不以饰为先”,展现了他卓越的治理能力。明太祖严格执行“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农业政策。清朝康熙帝教导官员“凡政治家只求为民谋利,何必自恃名声”,这两者都体现在各自的政策中。在历史条件下,国家治理取得了良好成果。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不断繁荣发展提供了坚强精神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观、道德规范等,蕴含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问题的重要启示。它们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示,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示,也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示。为治国理政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人民素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最根本标志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菏泽考察时,提到了河南内乡古县衙留下的一副对联:“得官无荣,失官无耻,不要说当官没用,地方就靠一个官员,穿百姓的衣服,吃百姓的饭菜,别以为百姓可以欺负,你也是老百姓。”他感慨地指出,这幅对联用朴素的语言揭示了政府与人民的关系。封建时代的官员还有这个认识,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水平高得多。
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境界高于古人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结底无非就是一句话:为人类谋求解放。在马克思之前,社会的主流理论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探索了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用科学理论为最终建立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是免费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超越国家、超越时代的影响,就在于它植根于人民,为人类依靠人民推动历史进步指明了正确道路。由此,人民性成为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主义的最根本标志,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最根本标志。
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就决定了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成立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但党的宗旨始终如一、一以贯之。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革命年代,党领导人民反对土豪、瓜分土地,是争取人民根本利益的斗争;领导人民发动抗日战争,赶走日本侵略者,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进行的斗争;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设新国家。中国是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变贫困面貌、贫困面貌,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奋斗;领导人民实行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也是一场为了人民根本利益的斗争。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要与人民同心协力,以人民的喜怒哀乐为人民的喜怒哀乐,以人民的喜怒哀乐为自己的悲欢离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历尽千辛万苦,走访慰问贫困群众,从黄土高原到青藏高原,从太行山脉到乌蒙山脉,从几十度以下海拔零到千米,从“世界上最贫瘠”的甘肃定西到四川大凉山的“一日翻山”,留下了它的足迹。足迹遍布全国和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倾听群众呼声,体察民情,想对策,带头做表率,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价值理念。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的更高要求,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保障的要求日益增长。大环境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肩负起改革发展的责任,努力推出更多民生工程,实施更多惠民举措,为人民提供教育、教育、劳务。年轻的时候。我们将在增收、医疗、养老、住房、扶弱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就业更稳定、收入更满意、生活更可靠。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加舒适的生活条件、更加优美的环境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基本方略之一,再次彰显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宗旨和本质,以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态度和本质。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同命运。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是最伟大的”。 “改革开放认识和实践中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和发展,改革开放各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都来自于改革开放的实践和智慧。数亿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规划发展,最了解实际情况的人;推进改革,最先行的是人民。任何正确的决策,都必须是汇集群众的意见,变成系统的意见,然后返回给群众,变成群众的行动。总结我们党发展壮大的经验,非常重要的是要始终把群众视为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始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能力的增强植根于党的创造性实践中。人民。尊重还是不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承认还是不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的重要分界线,也是决定社会主义历史观的关键。党的事业成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把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统一起来;把追求远大理想和谋求最广大人民利益统一起来;把完成党的各项任务和实现人民利益统一起来,有力地激发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和创造精神,推动了历史不断进步和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也是我国人民自古以来的基本理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举共同繁荣旗帜,坚定不移践行共享等新发展理念,努力让发展成果惠及发展成果。全体人民越来越公平,推动我国走向共同繁荣。方向是稳步前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部署。这也是实现共同繁荣“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必须扎实推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显着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着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了化。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阶段,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必须基本实现。这意味着人民将过上更加幸福健康的生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各项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神秘的概念,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停留在思想环节,而是必须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这就要求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发展各个方面,把人民群众关心的、期待的办好、办好、办好,让改革发展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把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巩固和发展活跃稳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强烈更充实、更安全。 ,更可持续。我们要坚决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加强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同群众打交道的本领和本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增强同群众工作的能力。只有真正实现运用群众路线治国理政,才能“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远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坚持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各项活动中,才能更好增进人民福祉,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围绕社会进步,充分体现党的执政理念。 ,实现党的奋斗目标。
(作者黄一兵为中央党史文献研究所第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