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生活常识

青岛民众教育馆的历史与文化活动:1930年至今的发展与影响

第一节 文化组织 1930年,青岛市第一个群众文化组织诞生,成立了青岛人民教育馆,隶属青岛市政府教育局领导。公共教育中心成立后,开展了讲座、体育、文化娱乐等活动。体育活动开展比较规律,平均每月有三四百人锻炼身体。还组织一些体育比赛,开展各种棋类活动。文艺活动方面,主要在每年重大节日期间举办各类文娱集会,组织民间艺人表演话剧、曲艺节目,组织全市说书、杂技演员与群众举办“书法培训班”。 “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并培养这种人才”的目的。除日据时期停止活动外,活动一直持续到青岛解放。青岛解放初期,胶东文联、工会、团委等团体努力建立群众文化组织。有系统地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发展群众性文化事业:1949年,青岛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化教育处接管青岛市人民教育中心后,青岛市第一人民教育中心成立。人民教育中心(后改为人民文化中心)成立,此后又相继成立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人民文化中心,1958年更名为市北区、仓口区、台东区、台西区。成立区、四方区文化中心,市南区文化中心、青岛市群众艺术中心。 20世纪70年代末,基层街道开始建立群众文化组织。到1986年,全市已建立街道文化站48个,隶属于各区文化馆领导,形成了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三级群众文化工作网络。工会系统中,1950年2月成立青岛工人俱乐部,1952年改为青岛工人文化宫。

1951年起,相继成立仓口、台东、四方、市南、水清沟工人俱乐部,以及海员俱乐部、青岛纺机俱乐部。共青团系统自1957年起先后建立四方、台东、市南、市北、仓口少年宫。 青岛市少年宫成立于1964年6月1日。 第二节 文化活动 青岛解放初期,群众成立后文化系统的文化组织,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工作,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青岛群众艺术馆成立后,先后编辑了46期群众文艺刊物《战地文艺》、4期《群众文艺》、《大跃进民歌选》等。 、举办全市美术展览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美术作品。展出13次。 1962年以来,市美术馆加强基层文艺骨干建设和培训,在街道、农村建立文化站、文化室。在挖掘整理民间艺术遗产方面,先后编印了《青岛民歌选》、《青岛民间剪纸选》各一册,还收集整理了一批民间故事。 1903年,群众艺馆辅导的独幕剧《反》、《好榜样》双获“华东地方戏剧演出”优秀创作奖。随后又赴北京演出,演职人员受到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 20世纪50年代至1960年代初,共辅导剧本107个、曲艺127个、舞蹈20个、美术作品7000余件、歌曲25首。 1964年,成立文化工作队,分批深入农村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培训说书人1000多名,编印辅导材料9期。

“文革”初期,市群众艺术馆工作秩序被扰乱,各类文艺资料遭受严重损失。 1973年复工。“文革”结束后,1977年成立业余话剧队。1977年至1986年,共排演话剧22部,演出58场。 1978年,组建了一支近百人的业余舞蹈队,排练了青岛创作和外地移植的优秀舞蹈书籍35本,演出80余场。组织举办戏剧创作班、美术创作班、舞蹈班、文化馆文化站干部班、说书人培训班、摄影孝心班、书法班等71个,在校学生3000人。美术摄影方面,美术馆组织辅导的书画摄影作品63件获省级奖、20件国家级奖; 285件作品入选海外展览。市群众艺术中心每年印发大量文艺歌唱材料,供基层单位开展文化活动时使用。 1982年创办《大众文艺》季刊,进行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文学的挖掘和整理。 46首民间音乐作品收入《民间器乐集》,10个民间舞蹈收入《民间舞蹈集》,收集民间故事89个,编印《青岛民间故事》(资料册)。胶东大鼓、山东琴书(东路)乐谱被挖掘整理。各区文化站是本区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的骨干力量。文艺组主要开展戏曲、音乐、舞蹈、评书等活动。

宣传组主要组织艺术、摄影展览。 30年来,各地文化馆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培养了一批人才。获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的刘辛夷和北京电影演员团演员宋佳,都曾在青岛上学时参加过市南区文化中心组织的文艺演出。活跃在市北区文化中心的五位音乐人才进入东方歌舞团。台东文化中心积极组织文学创作活动,创办“台东文艺社”。山东著名作家尤凤伟、诗人季宇曾在《台东文艺》发表作品。 “文革”后,四方区文化中心组织了青岛市第一个雕塑创作团体。创作的9件作品全部参加山东省美展,为城市雕塑培养人才。仓口区文化中心的歌剧、音乐活动较为突出。 1981年,为支援四川灾区,与四方区文化中心联合举办义演。为此,中共重庆市委特来表示感谢。工会系统群众文化组织成立后,在党的文艺政策指导下,发挥了职工业余文艺创作和文化活动的推动和示范作用,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生活。员工。青岛工人文化宫组织的职工艺术团由话剧、曲艺、合唱、舞蹈、管弦乐、民乐、杂技、魔术等7个队组成,共有280余人。职工艺术团利用课余时间排练各类文化节目,到各区俱乐部、基层单位演出。 1953年,市文化宫举办了春节职工文学比赛颁奖暨演出大会。 1956年以后,每年举办1~2届综合或个人文学比赛。

1963年后改为职工业余创作表演,培养了一批有影响的业余作家。各区工巴俱乐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20世纪80年代,四方职工俱乐部组织职工参加业余文艺创作和演出,举办美术展览、时事新闻发布会等,还成立了业余话剧队、故事队。 1981年业余故事队成立后,在省内外演出401场,吸引490个单位17.4万人次;各类展览巡展50个基层单位,观众7.5万人次。 1980年以来,台东工人俱乐部已帮助工厂企业建立40个基层俱乐部,培训多项重点文化艺术活动,指导创作300多个节目,演出200多场,举办90个学习班和短期活动。学期培训班。 。台东区每年都会举办员工文艺汇演、表演或其他比赛。共青团系统的群众文化组织是市、区两级青岛市少年宫。市少年宫为中小学生提供服务。皇宫修建初期,仅限于市区120所中小学。随着工作范围不断扩大,发展到六县六区4206所公办和民办中小学。宫殿修建初期,参与活动的人数平均每年25万人,到了1980年代,增加到平均每年25万人。市少年宫的工作始终围绕教育孩子继承革命传统,立志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共产主义接班人这一根本方向。采用专题报道(主题聚会、故事聚会等)等生动活泼的方式,通过电影、电视专题观摩、读书会、参加电子、声控娱乐和各类武术比赛等形式开展工作,并有计划地组织游泳、登山、露营、标本采集、参观、游览等活动,让孩子们寓教于乐。得到启发,丰富孩子的课余文化生活

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可以增长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少年宫先后举办声乐、民乐、手风琴、美术、舞蹈、乒乓球、武术、射箭、航模等50个类型80余期长短期学习班、兴趣小组和专业知识讲座、船模等,共计次。参与学习和活动。市少年宫还成立了“红领巾艺术团”,这是一个综合性文艺表演团体。不仅为孩子们表演,还经常参加青岛的文艺演出。获奖。还参加接待外国友人活动,为各国外交使团、国际会议和各国嘉宾举办专场演出或联欢活动。建院20年来,为艺术、体育、科技等院校、团体输送学生350余名,450余名学生荣获山东省青岛市、全国文化一等奖、二等奖以及体育竞赛团体和个人;他们在科技表演和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超过340人获奖。部分儿童艺术作品被选送到国外展出。荣获国际奖项的青年小提琴家卢思清、屡次打破国家射箭纪录的国家运动员马向军、两次打破航模比赛世界纪录的王毅、杨武忠均是文艺委员。市少年宫、体育、科技等组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