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生活常识

世故老人谈人生:八十载春秋的深刻感悟与哲思

01

生活

在一篇《生活谈》栏目(指自1996年起上海《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作者个人专栏)中,首先谈生活似乎很自然,也无可厚非。

而且我觉得这个题目对我来说并不难写。我已经九岁了,人生已经走过了八十多年。面对生活日复一日,面对生活时时刻刻,像我这样老练的老人谈人生还有什么困难呢?这不容易吗?

然而,再进一步思考之后,我立刻产生了一个问题:生命是什么?我不知道。不但我不清楚,我想众生中也没有人真正清楚。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们对于人生的探讨不胜枚举。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生命的价值是什么?它们是那么的多种多样,令人眼花缭乱,令人眼花缭乱;但他们说什么了?恐怕连他们自己也越说越糊涂了。怎样才能让别人因自己的愚昧而开悟呢?

哲学家的哲学是至高无上的。不过,恕我无礼,他们的哲学与我们凡人无关,就让这些哲学与他们的“家”一起,坐在神圣的殿堂,独自展现他们的辉煌吧!作为一个凡人,当我吃饱饭无所事事的时候,我有时会思考人生的问题。

我觉得我们的“人”“生命”绝对是被动的。没有人可以先制定生育计划,然后再重生,一步步实现计划。只有一个例外,他就是释迦牟尼佛。他住在天上,突然想投生到人间来救度众生。首先考虑您将要出生的国家,然后是您将要出生的父母。经过深思熟虑后,我平静地下了楼。但他是佛陀,不是像我们这样的凡人。

我们凡人的诞生,无一例外都是被动的,根本不是主动的。我们在茫然中出生,在茫然中长大,有时也在茫然中死去,当然,我们也会像我一样,在茫然中活到老。

生的反面是死。对于死亡,我们基本上是被动的。我们的主动性只有这么多,那就是自杀。不过,这一举措不能随便使用。除非绝对必要,否则不得使用它。

我在上面谈到了很多被动和困惑。我个人真的欣赏和赞扬这种方法吗?不,不,我永远不会欣赏或赞美。我只是说了一点事实而已。

相反,我觉得我们在被动和困惑的同时,仍然可以有所作为。我建议人们扪心自问:吃了燕窝鱼翅,吃了糯米糠,唱了卡拉OK,打了高尔夫球,你为什么还活着?生活难道只是为了随心所欲地享受吗?难道只是为了忍受饥饿和寒冷吗?问完这些简单的问题后,你会更加清晰,不再那么困惑。如果你不相信我,请尝试一下。

02

再次谈论生活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万花筒。千言万语也说不清楚,我们再说一遍。

这次我想重点谈谈人性的问题。众所周知,在中国哲学史上,有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人性本善还是本恶?这两种说法都源于儒家思想。孟子主要相信性善,荀子主要相信性恶。经过数千年的争论,没有人提出解决方案。

记得鲁迅先生说过:“人的本性,第一是生存,第二是温饱,第三是发展”。 (记忆错误由我负责。)这完全符合中国古代一句名言的精神:“衣食住行”,色,性。 “吃是为了解决生存和温饱问题,性是为了解决发展问题,也就是所谓的血脉传承。

我想这不仅是人类的本性,也是所有动植物的本性。放眼世界,还有那么多动植物不具备上述三种本能?我们先不说动物,只以距离人类较远的植物为例。他们“无语”。他们不但动不了,甚至连声音都发不出。但他们对生存和发展的渴望却表现得很明显。为什么桃、李等结甜果的植物会结甜果?其目的无非是为了让人们和其他活动的动物吃到甜甜的果子,并将果核带到远近的其他地方,落在地上,在土壤中诞生。它会发芽、开花、结果,达到发展,即传宗接代的目的。

再观察一下,一株草或者其他植物生长在岩石的缝隙中,甚至岩石下,缺水缺光,但却以令人震惊的毅力冲破了自身的重压。它歪歪扭扭、忍辱负重地生长着,从弱小到坚强,从一棵细小的幼苗成长为一棵大树,然后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继续顽强地证悟三性。 “下一步就要犯错了”大概就是“无语”的结果。

你也可以观察到,如果让世界上任何一种动物或植物发展出自己的本性,用不了多久,任何一种动物或植物都可以充满我们生活的这个小星球。 - 地球。那些已经灭绝或者现在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就属于另外一类了,还有其他的原因,我后面会讲到。

那么,为什么地球上没有任何一种动物或植物——包括人类,万物之灵——繁衍生息呢?在此,我想引用老子的话:“天地不仁,视万物为愚狗”。这是一个大自然创造的孩子——没有人知道他是否存在?他到底长什么样?我不信任何神,不信主天,也不信梵天。它们在宇宙中没有位置。不过,似乎某处应该有这样的东西,正是他或她的巧妙算计,阻止了动植物的自然光合作用成功。

03

人生三篇

上次的“点评”戛然而止,显然没能把我说的说完,所以我们再开始一次“三评”吧。

创世之子对待动物和人类的态度似乎有些不同。它赋予你生存的本能,同时又抑制这种本能。有很多方法或技巧。创造一个对立面似乎是方法之一,比如创造一只老鼠和它的天敌猫。

对于人类来说,似乎有点优惠。它首先赋予人类思想(动物是否有思想和言语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然后赋予人类良知。关于人性,我上面已经说过了。我不太相信良心或“同情心”,但我无法反驳。古人云:“人之所以异于动物,有以下几点。” “几件事”可以说是很少。即使很少,但总有一些。我个人胡思乱想,感觉对于生物的生存、温饱、发展的本能态度有一点“极客”的味道。

我们观察到,老虎、狮子等凶猛的野兽在饥饿时会吃掉其他动物,包括人类。他们完全没有同情心和良知。吃东西的时候,它们绝不会像吃人的时候那样做。有时他们会编造一些我必须吃掉你、做“思想工作”的理由。他们只是吃到饱为止。

人类是不同的。当然,人与人之间并不完全相同。有些人确实能够抑制自己的求生本能,表现出一定的良知和同情心。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都是这方面的好榜样。为什么他们可以为国家献出生命?为什么要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拯救别人?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就是这样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具有孟子所说的“凛然之气”。动物中绝对不存在“脊梁”、“神气”。这就是所谓的“吉喜”。

但人不能一概而论,有的人能做到,有的人则做不到。正如曹操所说:“宁教我背叛天下人,也不教天下人背叛我!”他怎么能这么做呢?

说到这里,就涉及到伦理道德问题了。我没学过伦理学,不知道如何定义道德。我认为,能够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为了他人而约束自己本性的人,才是有道德的人。如果他能有60%为别人着想,40%为自己着想,那么他就是一个合格的好人。为他人着想的比例越高越好,道德水平也就越高。 100%,所谓“完全不利于自己,只利于他人”的人是独一无二的。相反,考虑自己而不是他人的人的比例越高,情况就越糟糕。古今中外都有人,根本不利益别人,只利益自己。说这话的时候我感到有点沮丧。不幸的是,这是事实,我能做什么?

04

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当我还是一名年轻的大学生时,报刊上曾掀起一阵关于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讨论。我写了一些文章并发表了很多讨论。我读过一些文章,但自己没有参与其中。原因是有些文章看不懂,看不懂。更重要的是,我认为这种讨论本身是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还不如实际做几件事好。

时间一晃而过,转眼间我已经二十多岁了,我的生活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的预算。有人认为长寿是福气,但我不这么认为。人活了太久了,对生命的各个方面、众生的各个方面都了解得很透彻。相反,他们常常感到灵感较少,更多的是叹息。最好还是尽早离开这个是非世界,保持干净。

那么,长寿一点好处都没有吗?两者都不。这对于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会有一定的好处。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于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生命既没有意义,也没有价值。他们从来不考虑这样的哲学问题。运气好的时候,手上都是钱,白天去两次美食广场,晚上去卡拉OK,发挥一点威力,表现一点小聪明,甚至变得嚣张、霸道昏昏沉沉、迷茫,直到进了瓮,我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能活下来。

其中,不幸者则贫困潦倒,终日为温饱而奋斗,愁眉苦脸,长长叹息。即使生活还算过得去,衣食无忧,衣食无忧,你却依然终日忙碌,被困在名利的缰绳之中。他也昏昏沉沉的,迷茫的,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能活下来。

对于这样的众生,我们从哪里开始谈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呢?我自己属于众生之列,难免有迷茫。我并不比其他人更好。如果要强行找出区别的话,有:我,当然还有其他一些人,对生活有一些想法,稍微动过脑筋,觉得这些想法有些道理。

我的想法是什么?让我们更进一步。当今世界充满了战争和欲望。 “黄钟毁,鼎震雷”。这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时代。然而,对于人类的未来,我始终是一个乐观主义者。

我相信,无论要经历多少艰难曲折,无论经历多少时间,人类总会越来越好,人类大同境界永远不会只是一个空洞的理想。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经过无数代人的共同努力。就像接力赛一样,每一代人都有自己要跑的距离。另一个例子是链条,它是由许多环节组成的。每个环节本身都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如果没有这个小东西,链条就无法形成。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如果生命有意义和价值,它的意义和价值就在这里。

然而这个道理只有人类社会中少数有识之士才能明白。鲁迅先生把这类人称为“中国的脊梁”。对于那些肚子里塞满了肯德基、麦当劳、披萨,最后只是一头雾水的人来说,这些道理是无从谈起的,就像夏虫不足以与余冰竞争一样。他们无法理解自己对人类发展的责任。

至此,我想简单总结一下我上面所说的:如果生命真正有意义、有价值,那么它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它对人类发展的责任感,以及它作为连接过去和未来的责任感。

05

不完整才是人生

每个人都在努力追求完整的人生。然而,古今中外,从来没有100%完美的人生。所以我说,不完美就是人生。

关于这一点,古今民间谚语和文人诗词都有很多谈论。最常见的就是苏东坡的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来无解。”南宋方岳诗(据吴孝如先生考证):“事常不如意,而不能与人说。”两三个。”这是我们经常引用的一句话,也很流行。类似的例子还有数百个。

这句话适用于所有人,包括旧社会的皇帝和老人。他们统治天下,“领主之地非王土”,他们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都是小事。按理来说,他们应该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但事实上,皇位继承和宫廷斗争比民间之间残酷一万倍。他们威严地坐在王座上,如坐针毡。虽然他们编造了“龙御客”的神话,但他们自己并不相信。他们想方设法求得永生,最怕“灵魂一死,宫车迟到”。就连汉武帝、唐太宗等英国大师也未能“免俗”。汉武帝制作了一块承载露水的金盘,希望喝下仙露可以长生不老;唐太宗为了长生不老,服用了印度婆罗门的长生不老药。结果事与愿违,留下丧的还是“龙御客”。

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一人之下,万人以上”。他们权力极大,嚣张肆无忌惮,腐败枉法,无所不能。这类人中,恐怕好东西很少,否则包公、海瑞等人永远不会名扬千古,长久留在宇宙。但这些人到了皇帝面前,就只是奴隶了。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过得并不轻松。据说,明代大臣上朝时,都会在笏板上放一点点鹤冠红。有一次皇恩大到被判了死刑,他很快用舌尖舔红了一个小鹤冠,立刻就涅槃了,留下了一具尸体。可见这群人的生活并不安逸,谈不上完美的生活

对于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生活就更加困难了。不能说建国前后没有什么区别,但时至今日仍然是“不如意的事情经常发生”。早上,我在早市被小贩“屠杀”;在公交车上被扒手拦住,踩到别人,或者被踩到。我根本不会说“对不起”,而是会用责骂来代替。甚至表演武术表演;当你去商店时,你难免会买到假冒伪劣商品,你会生气……谁能说我们的生活可能是完美的呢?

说起来,我们这群无权无势的知识分子,历史上很少能过上几天的好日子。光是“花王”二字就能让你在谈论“花王”时改变想法。 “考”指考试。旧社会科举时代,有“独木桥千军万马”。进步的唯一途径就是科举考试。只需要读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全面了解科举的情况。以周进、范进为代表的那群成功学者的尴尬,难道不能让你心惊胆战,让你哭笑不得吗?

现在我们很幸运地出生在一个新的社会。然而“靠”字,犹如如来佛掌。你无法逃避它。如果想从幼儿园升小学,就需要参加考试;如果你想从小学到初中,你需要参加考试;如果你想从初中转入高中,你需要参加考试;如果你想从高中升到大学,你需要参加考试;大学毕业后如果想成为硕士学位,就需要参加考试;大学毕业后如果想成为博士学位,就需要参加考试。考试,考试,考试变成了烤,烤,烤;直到知命的年纪,不幸仍然是不可避免的。现代知识分子就陷入了这张天地间的密网之中,无处可逃。我们怎样才能谈论生活的完美呢?

灾难不只限于知识分子:“人人都有难念经”。这就是为什么我说“不完整就是生活”。这是“平凡的真理”;但真正了解其意义,对自己和他人都有好处。对你自己来说,你可以冷静,也可以不耐烦;对别人来说,你们可以互相理解。这将极大地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团结。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