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生活常识

德国生活成本:衣食住行中的实惠与品质

衣服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说到“衣服”真的没什么好说的。我认识的大多数人都不太热衷于穿着潮流品牌或不断变换潮流款式。我一年到头只有几件衣服。它们质量好,可以使用很长时间,并且佩戴舒适。这就够了。

这里的电商肯定没有国内那么发达,但是品牌衣服的价格也不贵,尤其是打折季的时候。我们给孩子买的衣服,好的一点的要20到30欧元左右,T恤等打折的单品1到3欧元就可以买到,手感还不错。一般来说,鞋子的价格不会超过50欧元。按照我的标准,20到30欧元就很不错了。至少我很满意。

所以,如果你对自己的穿着不挑剔的话,应该不会有太多麻烦。

食物

前面说过,德国原料相对便宜,质量也让人放心。如果只是买食材的话,超市里30欧元就能装一大袋(挪威三文鱼一公斤才12欧元,绝对够用了)。如果一个四口之家每个月在食物上花费1000欧元就已经足够了。过得很愉快。

当然,这是建立在“在家吃饭”的基础上的。一般情况下,如果自己在家做饭,每个成人每顿饭2到3欧元就不错了。如果出去的话,物价立刻就会上涨很多。吃一个土耳其肉卷(肉太多了,一般人都吃不完,保证两周之内就不想再吃了)5欧元左右。点一份常见的脆皮猪肘通常需要12欧元左右,如果加上一些啤酒、开胃菜等,很容易就超过20欧元。这样看来,一个月五六百欧元对于一个人来说恐怕是不够的。

虽然我喜欢吃,但我也喜欢自己做饭,所以在家做饭对我来说并不困难。唯一不舒服的是德国基本没有燃气灶,都是电炉,不能高火炒。不过,掌握窍门之后,做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唯一的问题是速度有点慢。除了炒之外,炖、蒸也相当方便。如果从国内带个多功能电压力锅就更好了。蒸、煮、炖都没问题。至少可以说,蒸和炖的菜肴也是健康的。

还有烧烤。超市里有很多腌制的烧烤肉制品。可以买来直接烤。唯一的问题是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有点咸。

如果你不喜欢自己做饭,又不想花太多钱,恐怕会比较难受。以基本早餐为例。我可以每天吃面包、牛奶、水果和火腿,几个星期没有任何问题。它既节省时间又健康。有的朋友来了两天感觉很不舒服,开始想念包子、油条、花卷、面条、豆腐……越想越饿,越想,他们越是受不了。

另外,德国的蔬菜确实不多,品种也远不如中国,质优价廉。如果你生活在北方,尤其是东北,你大概就能明白冬天根本不能吃任何蔬菜。德国的情况也类似,那里总是只有土豆、蘑菇、胡萝卜之类的东西。有时候,能够在超市买一些预先混合好的包装蔬菜,然后在家做一份沙拉,真是太好了。

居住

我之前已经讲过,所以我在这里补充几点。

德国不同城市的房价差异很大,人们比较关心房价。此前曾希望德国办事处设在柏林,但遭到大批柏林人走上街头反对。他们主要担心的问题之一是房价会上涨。因此,办事处设在慕尼黑。由于物价不高,慕尼黑的运营成本还是比相隔不远的苏黎世低很多。另一方面,柏林的房价确实上涨了不少(据说是中国炒房客造成的)。

很多人在德国租房,因为房价不会大幅上涨,房子不会成为投机的产物,所以房东相对稳定。另外,政府还打压房价,保护租户,所以即使买了新房,也不能直接赶走以前的租户。

如果要买房,在慕尼黑这样的大城市,一套100平方米(实用面积)的舒适公寓一般要80万到100万欧元左右,根据地点不同可能会有所不同。好处是可以贷款,而且现在贷款利率很低。据说有人申请了0.4%的利率。如果一些小城市房价比较低的话,大概80万欧元就可以买一块地盖房子了。

需要注意的是,德国的发展比较平均,“小城市”的基础设施并不落后,但人口较少。例如,纽伦堡周围有一圈卫星城。西门子总部位于纽伦堡,许多员工都在周边城镇。有点类似于过去中国大型国企的“生活区”,但基础设施需要好得多。

另一方面,德国的“大城市”却无法与中国相比。首都被认为是最大的城市,“只有”357万人口,还不如北京和上海的一个区那么多。其他,汉堡有178万人,慕尼黑有145万人,法兰克福有74万人。这些都被认为是“大城市”。

所以这也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条件,就是即使生活在“大城市”,亲近大自然也是相当方便的。无论你住在哪里,无论贵还是便宜,离家不远往往就有森林、草原和河流。如果你不是“死宅”,愿意多出去走走,或许你会很幸福。至少我是。所以。

好的

德国的铁路非常发达,可以说是四通八达。当我第一次来到德国时,我不知道为什么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一条“班霍夫大街”。后来我才知道它的意思是“中央火车站”。为什么叫“中央火车站”?因为很多城市都有不止一个火车站。所以,如果你喜欢出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乘坐火车将会非常方便。

与国内高铁相比,除了延误现象普遍存在外,德国火车与国内高铁的另一大区别就是票价。可能有一个非常复杂的算法,可以根据需求和容量随时调整票价。我买的一条线路,如果提前两个月买票,价格是19.9欧元。如果提前两三周购买,价格为59.9至69.9欧元。有一次我急着出行,想买第二天的车票,但我看到的仅有的几趟火车都被标记为“需求量很大”,而且价格也接近100欧元。所以如果你想买票,一定要早点买。当然,这大概也符合德国人的工作习惯。不到最后一刻才采取行动。尽早制定计划以确保可预测性。

还有一件事,虽然德语和英语很相似,但德语的特点之一就是可以“组词”。例如Haupt的意思是“主要的、中央的”,bahn的意思是“铁路”,hof的意思是“站台”,合起来就是“中央火车站”的意思。还有德国著名景点“新天鹅堡”的写法,Neu意为“新”,意为“天鹅”,stein意为“石头”。如果你能理解这两点,那么你应该能够猜到。

德国车大部分都是手动的,这大概是欧洲人的一贯偏好。甚至我们熟悉的很多日系车,比如奇骏、CR-V、CX-5等,也经常在这里看到手动变速箱。当然,也可以选择自动变速箱,但价格较贵。此外,不少车型还提供柴油版本。柴油在欧洲的普及率确实很高。马路上经常能听到汽车等红灯的“哒哒”声。应该是柴油车。

在德国开车感觉非常轻松。因为大家都会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只要根据路口的标志,该让路就让行,该停车就停车,就很容易预测其他车辆的行为,无需猜测“其他车会不会让道。会不会被堵?”这样就省去了很多犹豫和博弈的机会。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德国人开车时往往会比较激进,大家都愿意踩油门。当绿灯亮起时,各类汽车呼啸而过,飞驰前行。这样的交通效率也高很多。如果你习惯在国内慢慢起步,很可能会引起抱怨。

很多人都在谈论“德国的高速公路不限速”。其实,并不是所有的高速公路都有限速,也不是不限速就可以随意行驶。事实上,即使你在有限速的高速公路上行驶,你也可以开得很快,因为大多数时候所有的车都排成一排,并且以非常高的速度行驶——如果限速是110,大家开130,如果你只开100,很可能会被罚款。当然,超车道始终是空的,超车后大家都自觉地立即返回。

德国交通的另一个特点是自行车很多。虽然见识过被称为“自行车王国”的时代的中国,但我还是不得不佩服德国的自行车。首先,自行车道很好,通常不会拥堵;其次,与自行车相关的配件很多,我们经常看到人们在自行车后面拉着婴儿拖车或买菜拖车,骑得很快;第三,全社会都非常喜爱自行车。友善,大部分火车车厢都设有专门的自行车停放处,方便大家骑自行车出行。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想,但我们一家人都喜欢骑自行车,而且觉得方便又环保。

以上就是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最后来说说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德国的生活会不会很无聊?

我的回答是:这个问题应该换个角度看,而不是“德国的生活会不会很无聊?”但“你住在这里会感到无聊吗?”

有些朋友已经深深适应了中国的生活,比如淘宝、抖音、韩流、烧烤等,时不时也要组织聚会,所以留在中国是最舒服的。大多数人到了发达国家都会感到无聊,因为没有那么发达的娱乐系统不断地“推送”你有趣的事情,也没有那么多热闹的社交活动。很多人来到德国都感觉特别无聊,尤其是下班后。如果我无事可做,我就只能玩微博、微信等,但只能玩到晚上7点左右——德国的晚上7点相当于中国的凌晨1点,之后大部分群就变得安静了。

相反,如果你有很多想做的事情并且非常喜欢花时间去做,比如参观博物馆、徒步旅行、跳伞、划船、游泳等,那就很不一样了。你也可能有机会玩在中国,但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都很高。在德国,你会发现它们很常见,而且成本很低。

而且在德国工作和生活是严格分开的,所以下班后你有很多时间做自己的事情。说来惭愧,有一些基础课我在大学里没有学得很清楚,也有一些人文社会科学是我一直感兴趣但一直没有时间去学习的。现在有时间专门研究一下。虽然人到中年记忆力和理解力都会变差,但我还是很庆幸自己有机会回顾这些事情,至少不会成为终生的遗憾。

说白了,即使你不喜欢看书,只是喜欢上网逛逛,你也会觉得很幸福。毕竟“一搜就能找到,一键打开”,无需频繁调整网络策略。

很多人都知道欧洲国家众多,历史悠久,所以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挖掘出很多有趣的东西。关键是你能够自己挖掘出来并从中获得乐趣。以布拉格为例。很多人去那里只是为了“打卡网红点”。查理大桥总是挤满了人,但我只去了一趟,然后去了社会主义历史博物馆和海德里希民族英雄纪念馆(我还写过布拉格旅行,重温捷克历史的高光时刻),观看起来很过瘾。虽然你在这些地方大半天都不会遇到任何中国人,但这并不重要,因为人活到一定年龄,就知道生命是为自己而活,不是为别人而活;是为了充实内心,而不是暴露外面的世界。

当然,除了这些方面之外,生活中还必须包括“与人打交道”的方面。社会学调查证明,人们的幸福水平与社会交往程度呈正相关。人际网络的质量越高,人们的幸福感水平就越高。可能有个别例外,但从统计上来说,这是总体趋势。

如果你身在异国他乡,与不同文化、不同成长经历的人交流,你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如果你真想过上健康的生活,就必须沟通和理解不同的文化。虽然很难,但如果你在国外,还在关注国内热门自媒体、热门影视剧,而国内的世界观、价值观、生活习惯还在继续,那么几乎就很难应对了。当地人。

这方面的一个技巧是在不同的文化中找到一些“共同”的话题,这样会很容易交到朋友。比如说,如果你非常喜欢足球,并且能流利地谈论足球,如果你找到也对足球感兴趣的朋友,语言就根本不会成为障碍。比如我喜欢拉手风琴,而且当地人拉手风琴的人也很多,所以很容易“找组织”。另外,德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当地的音乐会,所以活动也比较多。以共同的兴趣为基础,将友谊延伸到生活的其他方面并不难,这样就不容易感到孤独和无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