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控信息主要面向城市交通、轨道交通、公路交通、水环境、建筑智能体等基础设施领域,提供系统集成、运维服务、技术支持和商品销售等产品与服务,业务具有明显的区域集中性,2021年—2023年,公司约七成主营业务收入来自浙江省,其中2023年省内收入出现下降。
整体业绩方面,2021年—2023年,中控信息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0.85亿元、33.25亿元和31.85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0亿元、1.59亿元和1.46亿元,2023年业绩有所下降。
约七成主营业务收入来自浙江省
中控信息主营业务存在较明显的区域特征,2021年—2023年,华东地区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3.51亿元、28.16亿元和26.58亿元,占比分别为76.68%、85.20%和84.04%,其中,浙江省实现的收入占比分别为62.43%、71.90%和71.21%。
中控信息表示,公司注册地和主要经营地在浙江杭州市,属于华东地区,通过二十余年实施积累的经典案例,公司在以浙江为代表的华东地区建立了较为明显的竞争优势,沉淀了较多客户资源;同时,华东地区是智慧城市建设热点区域,基础设施数智化建设需求较大,其中浙江省为基础设施数智化发展较快的省份。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同样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同行业可比公司*ST银江(即银江技术,SZ300020,股价2.07元,市值16.45亿元),主要从事智慧城市的建设、运营和服务,2021年—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来自华东区域的比例约在47%。不过该公司近三年来收入、归母净利润持续下降,2023年归母净利润更是亏损2.34亿元。
而中控信息2023年来自浙江省的收入也由23.76亿元下降到22.52亿元,那么公司在浙江省内的业务和收入是否存在增长瓶颈?8月13日,中控信息邮件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表示,过去,浙江省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省内在智慧城市信息化领域仍有广阔发展空间,在基础设施数智化领域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新建项目带来大量配套数智化需求,故公司所处的领域业务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除去华东区域的收入,2021年—2023年,中控信息在其他区域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7.15亿元、4.89亿元和5.05亿元,波动较大且整体呈下降趋势;如华中区域收入分别为2.54亿元、1.43亿元和7166.75万元,西南区域收入分别为3.04亿元、1.07亿元和1.32亿元,华南区域收入分别为1.15亿元、7752.57万元、1450.96万元;收入整体提升的有西北、东北区域。
中控信息将“省外市场有待进一步拓展”列为竞争劣势之一,称公司目前的综合资源有限,省外市场仍处于导入期,省外业务规模仍旧较小,省外市场依旧需要加大开拓力度,公司面临新市场开拓的压力。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也对此提示了浙江省外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但中控信息在回复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公司业务主要布局的省外城市以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为主,基础设施领域财政预算均呈上升趋势;截至2023年末,公司建设项目已遍及中国30余个省区及海外,公司在手订单充足,其中省外业务占比较高。
现金分红1.26亿元后,拟用1亿元募资补流
据中控信息所述,公司2023年收入有所下滑,主要由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具备一定投资周期,因此基础设施数智化行业具备一定的周期性。
记者注意到,相比营业收入的波动,中控信息近三年的应收账款规模则在持续提升,2021年—2023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15.13亿元、18.1亿元和19.55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9.05%、54.57%和61.39%,这一比例,高于同期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平均值38.18%、48.99%和45.87%。
中控信息回复记者称,公司应收账款与收入之间存在滞后性,系业务模式主要以工程项目制形式开展;公司应收账款规模较大主要系因受客户性质及其付款习惯影响,公司客户主要为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工程款项的支付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该类客户付款需经过内部审计、审批程序,同时也会受其资金预算、资金调度的限制,总体上结算周期较长。
值得注意的是,中控信息项目实施周期主要在2年以内,而公司2年以上的长账龄应收账款占比较高。2021年—2023年末,公司2年以上账龄的应收账款余额占比分别为19.17%、21.16%和23.13%。
中控信息表示,公司账龄在2年以上的应收账款产生的主要原因为受财政资金拨款安排及业主自身资金安排的影响,业主回款较慢;考虑到该类客户普遍信用良好、与公司不存在纠纷或潜在纠纷、账龄较长具备一定的合理性、预计未来资金状况将有所好转等因素,公司对其应收账款未进行单项计提坏账准备。
此次IPO,中控信息拟募集资金10.08亿元,其中1亿元拟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而在2020年及2022年,中控信息两次现金分红合计1.26亿元。
中控信息回复记者表示,2020年—2023年,公司累计分红占累计净利润的比例仅为21.4%,比例较小,不属于监管重点关注的大额分红情形;且前述分红符合公司章程要求,有利于公司的利润分配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兑现业绩增长红利,共享经营发展成果及维护经营团队稳定,以实现公司经营业务的长期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