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新闻

为什么俄罗斯不受西方待见(始终被西方国家孤立排挤)

多年来俄罗斯就像是一个行走在国际舞台上的孤独巨人:在东方国家眼中俄罗斯的民族属性似乎应该属于西方式,然而长期以来俄罗斯却被排挤在西方主流体系之外。俄罗斯的国徽上绘制的是一只双头鹰,寓示着俄罗斯地跨东西方两大洲的地理格局。实际上正是这种地跨东西的独特地缘区位塑造了俄罗斯人独特的民族精神。俄罗斯四分之三的国土位于亚洲,欧洲部分只占俄罗斯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左右。这么看来俄罗斯似乎应该是一个亚洲国家。

然而俄罗斯四分之三的人口都生活在欧洲部分的领土上,经济中心和主要的工业基地也位于欧洲,首都莫斯科以及圣彼得堡等主要大城市也普遍集中分布在欧洲。俄罗斯的历史起源于东欧平原上的莫斯科大公国。俄罗斯的主体民族俄罗斯族属于斯拉夫语族的民族,同东欧的乌克兰、波兰、捷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保加利亚等国存在普遍的亲缘关系。在漫长的历史传承过程中俄罗斯皈依了东正教(基督教分支之一),俄罗斯因此被纳入到基督教文明圈。

你很难说俄罗斯是一个东方国家,因为其种族、宗教、历史、文化中的东方基因都是极其微小的;可你也很难说俄罗斯就是一个纯粹的西方国家。古代欧洲的文明的源头是地中海区域的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从乌拉尔山脉西麓一直延伸到多瑙河的东欧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匈奴人、保加尔人、蒙古人等游牧民族入侵欧洲的天然地缘通道。在相当漫长的古代历史上俄罗斯所在的东欧平原与西欧地区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文明特质,所以这一地区长期被排斥在欧洲主流文明体系之外。

俄罗斯人所属的斯拉夫族系在罗马帝国时代与凯尔特人、日耳曼人并称三大蛮族。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涌入到原西罗马帝国的土地上并与当地的拉丁文明逐渐融合。所以如今西欧国家在人种和文化上主要是由日耳曼人融合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形成的。然而俄罗斯却是一个典型的斯拉夫人为主体的国家,所以俄罗斯在种族和文化上与西欧国家是截然不同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样的观念不仅存在于我们东方民族的思维意识中,事实上也同样存在于西方人的脑海之中。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波兰等国也是斯拉夫人国家,不过波兰等国同俄罗斯比起来在地理上距离西欧更近,也皈依了西欧各国普遍信奉的罗马天主教派。尽管俄罗斯也是基督教文明的一员,但信奉的却是特立独行的东正教派。俄罗斯不仅是一个东正教国家,而且是东正教国家中的唯一大国。长期以来俄罗斯向来以东正教盟主自居,这也就不可避免会介入到东正教与西方教派的争端中。历史上俄罗斯曾被蒙古人建立的钦察汗国统治长达两百多年,因此俄罗斯在其他欧洲国家眼中是混有蒙古血统的。

这导致西欧各国在心理上对俄罗斯存在隔阂。由于被蒙古征服占领了两百余年使俄罗斯同西欧各国发生的大航海运动、文艺复兴等失之交臂。自认为文明层次更为先进的西欧各国视俄罗斯为蒙古化的蛮夷之邦。迄今为止仍有不少西方人从骨子里就有一种对俄罗斯的优越感。俄罗斯人在一部分西方人的眼中就是野蛮落后的“白色鞑靼”。西欧各国看俄罗斯大有春秋战国时期中原诸侯视秦、楚为西戎、南蛮的感觉。我们知道当年的秦国正是在中原诸侯的歧视心态下知耻后勇奋发图强的。

那么俄罗斯面对西方国家的歧视心态又是如何反应的呢?长期以来俄罗斯对西方世界始终有一种矛盾的心理:一方面俄罗斯把西方当成自己学习效仿的对象,另一方面俄罗斯又极力想要摆脱被西方歧视的现状。公元1453年信奉东正教的千年古国拜占庭灭亡了,16年后拜占庭末代皇帝的侄女嫁给了当时的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从此俄罗斯就已继承了自拜占庭传来的罗马正统自居。俄罗斯由昔日备受歧视的蛮夷之邦摇身一变成为了号称继承罗马正统的“第三罗马”。

当然俄罗斯自封的“第三罗马”身份是得不到西方国家认同的,另一方面俄罗斯继承自拜占庭的东正教传统反而加深了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隔阂。俄罗斯本身从某种意义上也对西方文明怀有一种艳羡之情。俄罗斯有着数百年向西方学习的历史:三百多年前俄罗斯的彼得大帝曾一度实行过全方位的西化改革。那时的俄国人热衷于在服饰、建筑各方面模仿西欧国家,彼得堡的宫廷开始热衷于说法语,以致于我们今天如果去看原版的《战争与和平》就能从中发现许多法语单词。

俄罗斯在致力于西化改革同时也在积极进行对外扩张(尤其是致力于争取出海口以便更好地融入国际体系)。从公元1547年莫斯科大公国脱离蒙古金帐汗国的统治起蜗居东欧平原一隅之地的城邦小国经过三百余年的扩张形成了领土面积位居全球第一的俄罗斯。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等一代又一代沙皇为俄罗斯打开了进出波罗的海、黑海的出海口。俄国的西化改革使其与西欧各国的心理认同相对增加,而随着俄国疆域的向西扩张就使其与欧洲中心的地理距离也日益缩短。

从彼得大帝那时起俄国就逐渐成为了欧洲均势格局中的五大决定性力量之一(英、法、俄、普、奥)。俄罗斯从一个排斥在欧洲主流体系之外的边缘化国家转变成为欧洲事务的重要参与者: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七年战争、拿破仑战争中都能见到俄国的身影。俄罗斯的历史上诞生了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斯大林这样一个个政治强人,也诞生了普希金、托尔斯泰、高尔基、门捷列夫、柴可夫斯基等一大批举世闻名的科学家、文学家、音乐家。

俄罗斯历史上这些伟大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音乐家们塑造了俄罗斯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俄罗斯人因此形成了一种与以色列人类似的“上帝选民”观念:俄罗斯人认为自己是上帝特意拣选的民族。俄罗斯人认为自己的文化是独一无二的并为之自豪。在俄罗斯有这样一句谚语“一个伟大的人或民族将永远不屑于在人类历史舞台上扮演配角,甚至也不屑于扮演主角,而是一定要扮演独一无二的角色”。俄罗斯地缘环境上的孤独境遇在某种程度上催生了强烈的大国情结。

俄罗斯人迫切希望做出成绩向世界证明自己是人类历史舞台中独一无二的角色。普京曾说过:“俄罗斯有且只有两个盟友——陆军和海军”。言下之意即是俄罗斯在国际上是孤独的,所以除了自己谁也不能依靠。俄罗斯人如此强烈的民族自尊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向任何对手低头屈服。俄罗斯并不是刻意要在国际舞台上特立独行——事实上俄罗斯的目标是文明而又体面地融入西方世界。俄罗斯从彼得大帝时代起的一大奋斗目标就是融入西方文明之中。

俄罗斯地跨东西的独特地缘区位尽管使俄罗斯在东方与西方之间都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但毕竟俄罗斯民族的语言、宗教、风俗等各种文化的源头是在西方。俄罗斯面对西方国家的排挤孤立正如当年被中原诸侯排挤的秦国一样是矛盾纠结的:以继承罗马正统自居的俄罗斯其实打心底里就是把自己当成一个西方国家的,而且俄罗斯实际上相当渴望能融入到西方主流体系之中,但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前提是不能以伤害俄罗斯的大国自尊作为代价。

俄罗斯所追求的是以平等地位文明而又体面地融入西方世界,而不是作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小弟融入到这一体系之中。如果体面地融入西方世界这一目标实现不了,那么俄罗斯选择退而求其次做一个欧亚大国——在欧洲与亚洲之间、在西方与东方之间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姿态:在西方与东方都尽可能交朋友,但在涉及自己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绝不动摇。历史上俄罗斯曾多次尝试过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西方世界,然而西方国家却从没真正抛弃过对俄罗斯的既定成见。

俄罗斯融入西方世界最早的尝试就是彼得大帝的西化改革,然而西欧国家却始终对俄罗斯抱着固有的偏见:直到普希金横空出世以后俄罗斯才被西欧人认为有了文学,直到元素周期表诞生后俄罗斯才被西欧人认为有了自然科学,直到柴可夫斯基诞生后俄罗斯才被西欧人认为有了音乐艺术。十月革命以后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又出现了意识形态上的分野。苏联解体后以叶利钦为核心的俄罗斯决策层一度天真地以为美俄之间的分歧是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之争造成的。

既然俄罗斯已成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也就使这种意识形态分歧不复存在了。叶利钦曾对俄罗斯民众表示:”我们要告别社会主义,选择一条新的、西方式的发展道路,俄罗斯会在一两年时间内踏上文明复兴之路“。这既是对自己执政道路的宣言,也是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示好的信号。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在内政外交上几乎采取的是全盘西化的模式:在内政上俄罗斯全方位效法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在外交路线上也积极致力于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1992年初叶利钦对西方主要国家进行了一连串访问。在此期间俄罗斯与美国签署了《俄美伙伴友好宪章》、《关于削减战略武器的谅解协议》等六份文件。叶利钦所释放的善意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西方国家的回应:当年7月8日叶利钦参加西方七国慕尼黑首脑会议,与西方七国领导人讨论了俄罗斯与七国间建立新型政治经济关系问题。在俄罗斯独立后不足一年的时间里西方国家专门召开了三次国际性援俄协调会议。1993年4月美国新上任的总统克林顿与叶利钦在加拿大会晤后共同发表了《温哥华宣言》。

在这份宣言中双方一致声称两国关系由冷战时的竞争对手转变成为”战略伙伴“。同年9月叶利钦访美期间双方又签署了一系列经济上与军事上的联合声明,从而将两国关系推向了冷战后的一个高潮。从1991年起俄罗斯领导人开始作为应邀嘉宾在每年举行的G7会议中旁听。1997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邀请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以正式与会者的身份参加会议并在峰会结束后一同以“八国首脑会议”的名义发表“最后公报”。1998年俄罗斯以正式成员国的身份参与了英国伯明翰举行的八国集团峰会。

俄罗斯甚至趁着这股冷战后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蜜月期表示希望加入北约。事实上加入北约是俄罗斯试图缓和与西方的关系从而避免自己成为攻击目标的尝试。北约的持续东扩不断挤压着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俄罗斯为避免使自己成为西方国家集体攻击的目标就想出了加入北约这招。俄罗斯加入北约后将和西方国家成为战略盟友关系,从而避免使自己成为西方国家的围攻目标。俄罗斯加入北约、欧盟从更为宏观的历史层面上看也是为了实现融入西方世界的多年夙愿。

如果俄罗斯一旦加入北约、欧盟将会使俄罗斯所面临的国防和外交上的战略压力大为缩小。加入北约、欧盟对俄罗斯而言是一个看起来似乎不错的主意,那么这个看起来很高明的主意最终却没能实现。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单边外交路线,极力维持自己在全球范围内的霸权主导地位。身为世界霸主的美国最忌讳的就是区域性霸主的存在。即使身为全球霸主的美国在综合实力上强于区域性霸主,可毕竟强龙不压地头蛇啊。

如果在某一地区崛起一个区域霸主就有可能凭借天然的地缘优势阻遏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扩张。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一落千丈,然而俄罗斯庞大的国家规模体量、强大的军事工业、丰富的资源储备使其天然具备一个区域霸主的实力。同时美国也需要塑造一个外部敌人来维系北约内部的一致立场,而俄罗斯恰恰适合扮演这样的角色。况且比其他欧洲国家加起来都还大的俄罗斯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加入北约无疑将极大改变北约内部既定的权力格局。

同样俄罗斯这个庞然大物如果加入欧盟无疑也会极大改变欧盟内部既定的权力格局。到时究竟是俄罗斯加入了欧盟呢?还是欧盟被俄罗斯吞并了呢?北约和欧盟基于这样一些原因都拒绝了俄罗斯的加入。叶利钦满怀热情地示好之后俄罗斯依然被挡在北约、欧盟的大门之外,与此同时北约、欧盟持续不断的东扩一直挤压到了俄罗斯的家门口。俄罗斯仍被排斥在西方体系之外,而自己的战略空间已蒙受了大幅损失。事实上俄罗斯所蒙受的损失还不只是在战略空间层面。

俄罗斯为缓和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曾不惜自废武功,结果俄罗斯在削弱自己的战略武器后换来的是西方国家的封锁围堵。西方国家甚至插手车臣问题,从而直接威胁到了俄罗斯的国家统一。俄罗斯不惜以自残的方式讨好西方国家就是为了融入到西方体系,从而避免成为被西方国家集体攻击的对象。可俄罗斯如此的示好行为带来的是什么呢?是自己的战略空间不断被挤压,是自身军事实力的不断削弱,是休克疗法导致本国经济几乎全面崩溃,是国家统一遭到威胁......

最终叶利钦认识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根本就没接纳俄罗斯的诚意,反而一直在打俄罗斯的主意。俄罗斯所想要实现的目标是以平等地位体面地融入西方世界,然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却希望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进行肢解后让俄罗斯当自己的小弟。普京上台后正是因为认清了这种现实,所以才一反叶利钦时代的全面西化政策——转而通过以对西方国家保持强硬姿态使俄罗斯人重拾大国自信。普京并不是天生对西方国家反感,而是为了捍卫俄罗斯的大国自尊必须对西方保持强硬。

2004年北约大举东扩之时普京就曾说过:“我国的问题是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一直是俄罗斯为一方,而几乎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为另一方。我们从与世界对抗中没得到任何好处,我国绝大多数公民对此一清二楚。俄罗斯正在重返文明国家的大家庭。她最需要的莫过于自己的意见被人倾听,自己的国家利益受到尊重”。普京这番话实际上已把俄罗斯的立场说得相当透彻:俄罗斯仍一如既往想要实现融入西方世界的夙愿,但前提是西方国家必须对俄罗斯的利益足够尊重。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小国会争着抢着要给美国当小弟,但像俄罗斯、中国、法国、印度等大国则不在此列。韩国、波兰等小国争着抢着主动要求美军在本国驻扎,然而俄罗斯、中国、法国、印度等大国却始终坚持在国防外交政策上必须秉承独立自主的原则。中国近百年落后挨打的屈辱史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对我们的封锁围堵坚定了新中国领导人坚定不移地秉承独立自主原则的信念。同样作为美国盟友的法国却坚决拒绝美国在本国境内驻军。

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说过:“印度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既然连印度尚且有如此血性和雄心,那么俄罗斯的大国情结自然也不会比印度小。俄罗斯历史上的辉煌塑造了俄罗斯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尽管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遭遇了不小的挫折,但俄罗斯毕竟还是全世界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有着庞大核武库的国家。作为大国的身份地位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决定了俄罗斯不可能成为别人的小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www.shuotui.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9331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