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硬科技需要耐心资本,这已成为股权投资市场的共识。通常而言,硬科技相关产业要取得原创性、颠覆性成果,往往要经历较为漫长的过程,期间资金需求量大且回报周期漫长。在资本的眼中,如何筛选优质的硬科技企业?如何为硬科技企业提供相应资金支持?如何进行投后管理及产业链整合?近日,第一财经股权投资论坛邀请了三位硬科技投资人:明善资本联合创始人乔峰,邦明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长蒋永祥,ChinaSummit中晟资本CEO、创始人齐鑫,聊一聊他们眼中的“资本赋能硬科技”。
谈及资本如何赋能硬科技企业,三位嘉宾都提到了要做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解决主要困难。在齐鑫看来,任何一家硬科技型初创企业,都面临资金上的困难、科技上的困难,乃至生活上的困难,投资机构要尽量通过自身的能力帮助企业解决各个层面上的困难,做深度的赋能。
硬科技企业的回报周期较长,在这个过程中往往要求投资机构具备极致的耐心,也就对机构的投后管理提出了极大挑战,三位嘉宾表示自己有不同的“法宝”。乔峰指出,秉持着为公司实实在在做一些事情的理念,为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扫除上市障碍,这一条让明善资本成功投中今年上市的抢手项目“珂玛新材”。这背后,是明善资本善于整合地方政府、上市公司等各方资源,帮助被投企业加快发展的能力。
齐鑫提到,中晟资本具有不同的优势,即具备传统实业公司投资积淀,这一点可以帮助初创企业用创新科技能力来帮助相对后方的资源,进行赋能。比如,结合机构已投的酒店行业,帮助初创公司接入这些酒店,进行深入合作,目前取得的效益还不错,未来两个板块有望进行融合,往下一步的高估值推进。
蒋永祥认为,“一专多能”理念在投后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专业化的投资,指的是能发现价值,发现有潜在的好苗子;同时,“多能”指的是多元化的能力、多元化的服务、多层次的服务、多方面的服务,力争能够力所能及地帮忙而不添乱地为企业带来各种各样的价值。
具备不同资源和禀赋的机构,在行业里发挥着各自的优势,但当前都面临着同一个难题——股权投资市场环境发生巨变,一边是自去年8月IPO政策调整以来项目退出堵塞,另一边是国资纷纷入局一级市场,给民资股权投资机构形成不小的压力。齐鑫对此抱着乐观的态度,他认为,目前这个情况即将缓解,随着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升温,未来资金回流会加速,未来大概率国有资金和民营资金都会逐渐地加量加价往上走。
对于国资入局股权投资市场,蒋永祥则认为,股权投资机构在与国资背景机构合作设立基金时,要精准把握合作伙伴的需求。基于多年与政府级基金的合作经验,他将合作伙伴的需求分为两类,一类是完全带有政府引导的基金,针对这一类基金运作,要以政府引导为主要方式;另一类是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基金,以盈利为目标,针对这一类基金,要设定一定的盈利结果目标,比如基金里要有一定比例的返投,“总之,一定要把诉求分析清楚。”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五年,由于注册制红利,IPO企业将近2000家,也带动一级市场的发展,但当下政策调整,IPO市场趋于收紧,让投资机构在退出上犯了难,诸多项目堵成“堰塞湖”。对此,三位与会嘉宾一致认为,未来退出渠道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乔峰说,具体而言,未来退出渠道可能将以企业IPO为主转为以并购为主。
展望未来,要寻找具备高增长潜力的项目标的,与会嘉宾都认为首先要符合“天时”,即从本身有发展潜力的赛道中去筛选标的。而做科技创新投资,投资人最为关心的是下一个风口,变革性的技术常常触动投资人的神经。论坛上,三位嘉宾都提到了三大方向,一是半导体,二是新能源和新材料,三是先进的生物技术及高端医疗器械。面对大部分投资人都看上的“蓝海”,蒋永祥认为,要从大的方向找到细分赛道,提前进行布局,才有可能投出极具震撼性的新技术。上述三大细分领域中,半导体中的关键设备如传感器,新能源中的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被嘉宾提起。
对于投资机构而言,践行投资理念需要坚持符合市场规律的投资标准。乔峰提到,根据过去的投资实践,最重要的是要找准具备快速增长潜力的行业,在这样的行业里去找潜在的投资标的,找到相应的投资标的之后,要关注创业团队能够做到什么事情,能为市场提供何种程度的产品和服务,具体的衡量指标上,比如市场认证、标杆性客户的订单、批量化的销售、业务快速增长等等。
从筛选创业者特质的角度,齐鑫认为,三类人最容易做出估值翻倍的项目。第一种是较早创业的“少年天才”,具备较强的灵活性和团结力,又处于大赛道中;第二种是从大型技术公司出来的创业团队,既具备接触整个时代最前沿科技的优势,又具备一定的人脉基础,团队能量不可估量;第三种是创业团队发心是否“正”,“发心正”指的是创业者内心相对比较纯粹,这一点非常重要。齐鑫还特别提到,在筛选过程中,他们会过滤掉有不良爱好或重大生活陋习的创业者。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