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新闻

扬州大学医学院支教团探访乡村教育烛光,致敬新时代“最美奋斗者”叶连平

2024年7月20日,濮集留守儿童活动中心负责人王加胜带领扬州大学医学院支教团一行前往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卜陈学校、留守未成年人之家拜访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叶连平老先生。这位年近百岁的乡村教育守望者,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教育者的无私奉献。

初心不改:叶老与乡村教育的热土

扬州大学医学院支教团队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卜陈学校校长居平树的带领下参观了这所承载叶老乡村教育经历与荣誉的学校。数十年来,叶连平老先生在这里深深扎根于乡村教育的土壤,他的身影见证着岁月的流转与对教育的坚守。

进入卜陈学校叶连平老先生的荣誉室,居平树校长如数家珍般地向团队成员介绍叶老这些年来获得的各类荣誉:“中国好人”“全国道德模范”“最美奋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关心下一代‘最美五老’”……一本本鲜艳的证书,一个个闪耀的奖杯,一幅幅动人的照片,见证着这位鲐背老人毕生致力于乡村教育,以满腔热忱倾注心血,用爱照亮留守儿童成长成才之路的初心和坚守。

探访过程中,关于叶连平老先生的感人故事和叶老的教育情怀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教育精神。此外,团队成员还了解到,叶老拿出全部的积蓄成立“叶连平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叶连平精神已经超越了贫瘠乡村,影响到了整个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乡村教育,自愿向“叶连平奖学金”捐赠,关爱那些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叶老的无私奉献精神,正在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到伟大的乡村教育事业中来。

岁月守望:叶老忆往昔铸爱之丰碑

踏入“留守未成年人之家”,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正端坐在简陋的书桌前写字,这位老人就是被称为“乡村烛光”叶连平老先生。在探访现场,叶老精神矍铄,声情并茂地向支教团讲述自己从事乡村教育事业数十年来的经历和感悟。他回忆起在岁月长河中的坎坷经历,满怀深情地表达了对党的感恩之情。

如果要问叶老为什么如此执着于教书育人,这或许与他年轻时的经历分不开。年轻的叶老热爱学习,对知识有着极为强烈的渴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叶老由于家庭贫困,高中读了仅仅一学期,就因无法负担学费无奈辍学,跟随父亲去南京谋生。

“我原本是教语文的,但在美国大使馆工作的三年间耳濡目染,竟然学会了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现在我也教英语了。”自1991年退休以来,叶老对课堂念念不忘,经常回到学校义务授课,不求任何回报。2000年,随着卜陈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面对英语基础薄弱的孩子们无人辅导的现状,叶老师毅然决定利用自家房屋,创办“留守未成年人之家”,为孩子们免费提供英语辅导。24年来,叶连平老先生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成了乡村教育的一片沃土。超过2000名孩子在这里接受了叶老的英语启蒙教育和学业帮助,在叶老的关爱下学会了坚韧与自信,走向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拥有了更加美好的未来。

回响悠长:叶老精神激荡心灵之湖

听闻暑期支教团来自扬州大学医学院,叶老热情地与团队成员分享手写的日记《谒史公祠》,畅谈自己在扬的经历,深情讲述了史可法在扬州保卫战中表现出的忠贞爱民与牺牲精神。“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就要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谈及史可法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担当之时,叶老慷慨激昂,几近哽咽,能够感受到史可法牺牲自我的精神与叶连平老先生的教育理念和人生追求有着深刻的共鸣。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鞠躬尽瘁、死而不已,希望我的最后一口气是在讲台上呼出的!”这句话,叶老不止一次说过。探访现场,叶老耐心向团队成员解释何为“死而不已”。这些年叶老有不少学生从事医学事业,与他们的交谈中,叶老得知人体解剖教学所用的人体标本稀缺,因此叶老立下遗嘱,百年之后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医学院当标本,为医学事业做最后的贡献。同时,叶连平奖学金不会断,仍会继续帮助有志学习但家庭困难的孩子们,为乡村教育事业发挥余热。

临别前,叶老邀请团队成员至留守未成年之家图书室内挑选喜欢的书籍,并为每个成员在书本扉页题写了独一无二的赠言。这份赠言,是感动,更是激励与鞭策。扬州大学医学院支教团队成员在这短短的一个多小时,了解叶老的事迹,心灵倍受震撼;聆听叶老的教诲,内心满怀崇敬。叶老的分享更像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为医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和人类健康事业注入更多的动力与激情。

叶连平老先生是乡村教育的璀璨明星,他用自己的一生书写了一部感人至深的教育史诗。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崇高教育理念将永远指引后辈砥砺前行。未来,团队成员将以叶老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携手共进,为乡村建设和医学事业贡献青春力量!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乡村教育,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