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新闻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暑期“三下乡” 共赏德化千年瓷韵,传承白瓷文化根脉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进一步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切实提高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非遗文化是赓续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和血脉的重要基础,也是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促进并推动非遗文化交流在保护文化多样性、推动文化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为推动青年群体与非遗文化深入互动交流,激活传统白瓷的现代价值,扩大白瓷文化的社会影响力,让传统白瓷融入现代日常生活,在新时代再次焕发生机活力。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海漫瓷都”德化海丝文化体悟行实践队于2024年8月29日赴泉州市丰泽区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鲤城区玩泥吧工坊,开展“共赏德化千年瓷韵,传承白瓷文化根脉”主题交流活动。

一.藏品对话,文化桥梁

8月29日上午,“海漫瓷都”德化海丝文化体悟行实践队来到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白瓷展厅进行针对性学习交流。在馆内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了解到:非遗馆对白瓷展厅的布置、展品的挑选与摆放顺序、灯光背景的设置都进行了细致精准的考虑,为观者沉浸式欣赏白瓷艺术提供有效条件,最大程度展现白瓷的独特魅力。

非遗馆不仅是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窗口,也是公共教育、传播文化的实体平台。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白瓷展厅将优质展览、互动体验、教育活动相结合,通过白瓷文化、白瓷种类、白瓷多元化题材等方面使用文字、图案、实体多维度介绍的方式激发参观者对白瓷文化艺术的兴趣与尊重。

同时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创新采用活态传承模式,利用馆内互动屏幕介绍白瓷等多个领域的非遗传承人,为热爱并渴望进一步了解非遗文化的参观者与非遗传承人之间搭建沟通交流的桥梁,让非遗文化真正走进基层,浸入人民群众之中,提高公共对于非遗文化的认知,激发社会各界对非遗文化传承的积极性。

在实践队参观过程中,队员们偶遇了来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研学的海丝文化国际研学营地的同学们。“非遗文化我们总是听老师提起,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停留在图片或视频中呈现的那样,一直无法想象亲眼看看它们会有多震撼!今天我们还带了笔记本,在参观过程中对印象深刻的展品进行记录,将参观的第一感受记录下来,我觉得这次研学非常有意义。希望还有更多机会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一位正在研学的同学激动的与实践队员们进行交流。

二.古艺新传,创新发展

8月29日下午,实践队来到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林雪丽老师的工作室-玩泥吧工坊。林雪丽老师为实践队员们细心介绍她制作的大量白瓷精品:从各式茶具到精美的历史人物瓷雕,从符合当代年轻人审美的可爱摆件到精致细腻的瓷花香薰。可见林老师已然跳脱出了传统白瓷题材的桎梏,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使得作品既有古典的婉约细腻,又不失时尚的灵动。

随后队员们与林雪丽老师在传承白瓷技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思考,对非遗文化传承的期待等问题进行交流,老师提到“传统白瓷在现代社会接受度较低是正常现象,过去白瓷作品的题材比较少,基本都是人物塑造,且制作时间长,成本较高。现在社会节奏快,传统作品是肯定会被淘汰的,所以我将目光转向年轻人的喜好,研究他们喜欢作品形式,希望让白瓷的受众更广泛”。林老师的工作室不仅展示自己的白瓷作品,也提供白瓷制作DIY的课程,将传统工艺潜移默化传授给对白瓷有兴趣的人们,以一种新的方式宣传白瓷工艺,增加白瓷技艺的互动性和体验性,使其成为特色文化消费场所,将白瓷作品传播进入千家万户。

白瓷技艺是中国古代瓷器文化的宝贵遗产,保护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传统,对于研究中国瓷器发展,探寻白瓷深层艺术价值,促进文化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白瓷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并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如此才能使传统工艺在现代语境下再次焕发新生,成为新时代人们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王姿)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