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中国如同一艘扬帆远航的巨轮,正驶向前所未有的广阔海域,大海航行靠航海家,而教育则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未来“航海家”的重要使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但教育体系的改革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它不仅要触及体制机制的核心,更要如同精细的工匠,雕琢出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体系。多年来,城乡教育不均等,主科与体育、艺术科目课时不均衡等问题饱受诟病。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教育的公平性,也制约了社会的整体发展与进步。例如,农村学生面临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等困境,导致他们在起跑线上就与城市学生存在显著差距;各地教育内部的分化,使得学生在选择学科时受到传统观念和社会偏见的束缚,无法根据个人兴趣和潜能自由发展;过度强调应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身心健康受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各地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和边远地区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乡村教师待遇和专业水平,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同时,推动教育改革,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培养多元化、复合型人才。各级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适量减轻课业负担,通过推行兴趣班、科技展示班等方式,举办科技节、文娱节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能力。
同时,教材问题也不容忽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指示,强调要大力加强少数民族文字教材建设,教材建设要加强政治把关。教材作为教育内容的重要载体,其改革同样不容忽视。一方面,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国家,教材的制定工作必须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另一方面,教材要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确保教育方向与国家发展大局紧密相连,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同时,教材还要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培养中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破坏者和掘墓人,绝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那将是教育的失败。教育的失败是一种根本性失败。我们决不能犯这种历史性错误!这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把握的大是大非问题,没有什么可隐晦、可商榷、可含糊的。”因此,各级政府、学校、家长们要牢牢抓紧“‘社会主义’是我们对培养什么人的本质规定”这一指示要求,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让学生深刻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公民意识。同时,要做实做好孩子坚定理想信念、坚定爱国主义情怀这篇人生最重要的文章,从小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远大抱负,做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未来的“航海家”。
(广东省惠来县惠城镇人民政府 杨成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