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编,这一汉族传统的手工技艺,如同千年的古韵在风中低吟。四川新繁的棕编,更是这传统艺术中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魅力,传承至今,成为了一颗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为邂逅这流传千年的“指上非遗”,7月14日至7月20日,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棕情织梦”暑期社会实践队赴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调研。
细雨润乡,初访新繁
7月14日,伴着绵绵细雨实践队来到东湖森林广场,深入群众,走访调查。队员们兵分三路,倾听每一位居民的声音,记录下他们对棕编的看法和感受。经过一天的调研,实践队得以从居民们的话语中勾勒出新繁棕编发展现状的雏形:受访的许多居民对棕编都缺乏了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缺乏自觉意识。同时部分居民也提出,国家虽然对非遗采取了很多保护,但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技艺的兴趣不高,现如今棕编的传承与推广正面临一些挑战。
亲身实践,领略棕编
7月15日至17日,在斑竹园街道夏河溪编织艺术中心,实践队跟从棕编传承人潜心学习,亲身上手体验棕编的制作过程,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新繁棕编的魅力。团队成员们利用棕榈叶、剪刀、细针等工具,编、折、撕、拉、绕、穿、刺之间,蚂蚱矫捷灵动,五星熠熠闪耀,花朵精巧逼真,一条条棕叶在成员们手中渐渐幻化成一个个被赋予灵魂的生命体。
深入社区,传递声音
7月18日至19日,实践队深入繁江、东湖两个社区,开展“展现非遗风采,绽放文化魅力”社区宣讲活动。此次宣讲活动由新繁棕编的历史徐徐展开,团队成员们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为居民们带来了一场关于新繁棕编的科普盛宴,带领居民们穿梭于棕编技艺的浩瀚星河,感受其千姿百态的精彩与惊艳。
沉浸体验,共织新篇
7月20日上午,实践队与新繁街道人民群众齐聚新繁街道综合文化站开展“寻踪觅迹,暑你最行”棕编体验活动。一根根棕榈叶,在团队成员们的耐心指导和居民们的编织下,完美蜕变为一个个精美的艺术品。他们认真细致的态度,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创造,使得每一个作品都独一无二,充满了生命力和创造力。在活动结束之际,实践队和民众们一同分享交流着彼此的棕编作品,并与自己的作品合影留念。实践队此行秉持着身体力行的学习理念,以棕编为载体,希望那些来自大自然的翠叶能在大家心中点燃对“美”的认知之火。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实践队员们不仅亲身感受到了棕编非遗的独特魅力,更深刻体会到了非遗文化对地方经济不可忽视的支撑作用。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赴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棕情织梦”暑期社会实践队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非遗情结为价值导向,深入了解棕编技艺,对话非遗传承人、守护者,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传承现状开展调查研究,争做非遗文化的学习者、传播者,助力非遗文化与地方经济不断发展。未来,实践队将不忘初心,在社会实践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立志成为棕编技艺传承的赋能者,绵绵为力,久久为功!
(成都理工大学 欧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