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枣红波光,梦影梳乡”赴宣城市水东镇文旅融合筑梦乡村振兴调研实践团队,来到国家级4A景区龙泉洞展开调研活动。当日下午,实践队员们与龙泉洞景区负责人杨波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如何推动龙泉洞文旅提质升级,续写发展新篇章。
地质奇观,奠定提质升级坚实基础。龙泉洞,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其独特的地质构造历经千万年自然风化的雕琢,形成了今日所见的钟乳石奇观。洞内石笋林立,形态万千,有的如龙腾九天,气势磅礴;有的似玉柱擎天,晶莹剔透。这些自然形成的艺术品,不仅展示了地球演变的奥秘,更为游客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自古以来,龙泉洞便是文人墨客竞相题咏的胜地。洞内石壁上,至今仍保留着众多古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诗词歌赋,字里行间透露出他们对这片奇山异水的无限热爱与赞美。这些诗词不仅丰富了龙泉洞的文化内涵,更让这座地下宫殿充满了浓厚的历史韵味,成为文旅提质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创新求变,灵活应对动态发展难题。在谈及龙泉洞所面临的发展难题与挑战时,景区负责人杨波提到:“困难与挑战一直都有,但呈现出一种动态性、阶段性的变化。”因此,创新求变在解决动态发展难题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游客喜好的快速变化,龙泉洞景区没有固步自封,而是紧跟时代步伐,勇于创新。近年来,景区内相继推出了多个网红打卡点,如高空秋千、爱心龙洞等,这些创新项目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的目光,更为景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曝光度和关注度。特别是爱心龙洞和灯光秀,以其独特的视觉效果和艺术表达,成为了游客争相体验的热门项目,进一步提升了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面对夏季和冬季游客量的季节性波动,龙泉洞景区积极寻求解决方案。通过发展夜经济、与周边景区合作等方式,景区有效延长了旅游产业链。在提到将不同旅游项目结合时,负责人杨波表示:“还是希望景区之间有独立发展的空间,相互带动。强强联合好做,报团取暖难做,取的是交集而不是并集。”面对未来的挑战,要结合游客喜好和出游欲望的动态变化灵活应对,以创新求变的精神和实际行动推动龙泉洞文旅的可持续发展。
古洞新韵,探索传统文化活化新路。这座神秘溶洞,不仅以其3亿年形成的壮丽钟乳奇观引人入胜,更承载着南宋、明、清等历代文人墨客的诗词墨迹,展现出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交谈中,负责人杨波提到应当“洞内做减法,洞外做加法。”他着重强调,除了对溶洞本身的保护以外,石壁上的诗词歌赋保护也至关重要。目前,景区已对古诗诗文的遗迹采取封闭保护措施。
此外,在文创设计方面,要力求将传统文化以新颖、有趣的方式呈现给游客。负责人杨波分享了景区在文创设计上的探索与努力,特别是以“金靴——枣木梳”为主题的文创产品,更是将地方特色与实用功能巧妙结合。这款枣木梳不仅选用了当地优质的枣木材料,还融入了“大圣金靴”的创意元素,设计独特,寓意深远。每把梳子都被赋予了不同的美好寓意,如“平步青云”,寄托了对游客的美好祝愿。接下来,景区还计划让游客参与到枣木梳的制作过程中,通过亲手打磨、雕刻等工序,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游客的参与感。
文旅融合,盘活周边村落发展活力。龙泉洞景区的成功发展,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为周边村落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文化提升。随着游客量的增加,周边餐饮、民宿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同时,景区的发展也促进了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展望未来,龙泉洞景区将继续坚持文旅融合的发展道路,以地质奇观为基石,以创新求变为动力,以传统文化活化为特色,不断提升游客体验和服务质量。同时,加强与周边村落的合作与联动,共同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的深入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枣红波光,梦影梳乡”赴宣城市水东镇文旅融合筑梦乡村振兴调研实践团队 王瑶 黄永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