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发展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自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团结带领为了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具体政策和措施,旨在实现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为了深入学习与贯彻这一十九大精神,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在暑假来临之际,自行组建了一支以缘结“和”蔬,情系“历阳”为口号的社会实践团队,在6月26日至7月4日踏上了探索乡村振兴之路的旅程,走访调查了马鞍山市和县历阳镇兴圩村、镇淮楼、万寿村、大荣村,旨在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效,吸收经验,共同绘制乡村振兴美好蓝图。
兴圩村:构建乡村产业园,为乡村振兴赋能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强,则乡村强”。产业振兴作为为乡村赋能的基础与关键,逐渐成为一项重要议题。因为只有乡村产业稳定发展并逐步振兴,农民就业与增收才有保障。6月26日上午,实践团队来到和县历阳镇兴圩村党群服务中心, 村党总支书记王燕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来到了望着尽是绿的小菜园种植模式的生产种植基地大棚,看到了有望成为兴圩村一大特色产业的作物——芦笋。在大棚中一排排芦笋苗有序的种植着,上有喷灌,下有滴管,在水肥一体化的同时,实现人力物力的节省。书记王燕介绍到,只要这次芦笋生长好,此后每一年新茎秆从根部再次生长2-3次或更多。随着植株年龄不断增长,发生的嫩茎和产量逐年增多,会有4-10年的盛产期。芦笋作为经济作物,不但营养价值丰富,而且更重要的是全年生产,售卖价格可以达到至少25元一斤,给乡村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在产业园内,“小菜园”种植模式下,不同时节,土地上总会种植着应季瓜果蔬菜,不浪费每一方地和材料,合理规划,大胆展望。每一株作物都体现着基层领导干部不仅在种植上的专业技能,更体现了带领群众致富,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的能力。从产业种植基地培育基地离开,网格员邢宏萍又带领团队成员参观村内育秧厂,热情地介绍着育秧机的工作原理,并解释了机械化育秧相较于传统育秧方式的优点。据了解,机械化育秧不但可以提高播种均匀度,还可以为种子出苗生长提供优质的营养温床,更能大幅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并使床土利用率提高。针对“育秧取土难”的问题,兴圩村也大胆尝试,使用了更加现代化的机械育秧,大幅提升了秧苗的出秧率。
镇淮楼:追寻历史遗址,感悟文化魅力 中原杀气未曾收,江北淮南草木秋。 我上镇淮楼一望,满天明月大江流。 元末明初,朱元璋驻师和州期间与将领登镇淮楼饮酒赋诗,留下《登镇淮楼》一诗。镇淮楼,又称鼓角楼、鼓楼、谯楼。从古走到今,从过去走向未来,镇淮楼默默无闻地坚守着古往今来,不仅仅是一座古老的楼宇,记录着一段段历史,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感,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队员们在绵绵细雨中登上镇淮楼,一览镇淮古街,拜孔子像,与古代的文人来了一场跨世纪的交流,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力和民族自豪感。
万寿村:打好瓜蒌“特色牌”,拓宽小康致富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
6月26日下午,实践团队来到马鞍山市和县历阳镇万寿村委会,先进行了有关万寿村特色产业瓜蒌子的室内座谈会和党群建设参观,在与村委会书记的座谈交流中,团队成员询问选择种植瓜蒌子作为万寿村特色作物的原因。孙道珍书记表示,选择种植瓜蒌子是因为瓜蒌子不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而且在食疗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种一次至少可以管收3年,当年见效,次年起大收,真正实现一年投资、多年受益。近年来,瓜蒌种植逐渐成为了万寿村的支柱产业之一。团队成员们通过交谈对话提出来可以利用电商等平台,打好瓜蒌这一“特色牌”,将万寿村的瓜蒌子销往全国各地,拓宽小康致富之路。村书记孙道珍还表示,万寿村在创建品牌的同时,也在大力发展“金菜地”产业项目,采用“党支部 经营主体+合作社+脱贫户”的模式,实现增加村集体收益同时贫困户脱贫。在村书记孙道珍的娓娓道来中,我们明白万寿村从一个“一穷二白”的贫困村变成一个“百万强村”,离不开村委会领导班子全心全意为村民增收所做的工作以及村民勤劳肯干。在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队员们参观了丝瓜种植基地,进入大棚一瞬,队员们就发现万寿村大棚丝瓜种植几个不同以往的地方,每株藤蔓都被一根绳子吊起来,茎蔓数量也远远少于印象中的丝瓜种植,并且在每个丝瓜花位置会有一小水泥块坠着。工作人员察觉到队员的困惑,解释道,用绳子代替传统爬架,可以深大限度的节省空间、人力和物力,在有限空间内实现植株的合理分配。每一个坑位只留了一个主藤蔓,看似减少了茎干会降低产量,实际上却为保留了最旺盛的一株,提高了产量。下面坠着的小水泥块则是为了保证丝瓜的笔直匀称的生长。此外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了丝瓜种植过程包括选种、播种、田间管理等。参观结束后,学生们也就如何进一步优化丝瓜种植结构、拓展市场渠道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大荣村:基地共建,融合发展,挖掘乡村多元价值 7月4日上午,实践团队来到和县历阳镇大荣村党群服务中心,在此举行了皖江工学院与马鞍山市和县大荣村实践基地共建挂牌仪式,此次仪式由实践团队成员万璐主持,历阳镇组织委员陈晓艳、大荣村党总支书记偰祖君、大荣村副书记郑哲红、大荣村副主任施爽、皖江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程志鹏、土木工程学院分团委书记俞越、土木工程学院辅导员兼学生支部书记李燕菊、土木工程学院地信教研室老师侯仔依和缘结 “和”蔬,情系 “历阳”实践团队成员出席。首先,由主持人万璐阐述了共建授牌仪式的意义,并简要介绍了本次仪式出席的人员。随后由实践团队代表王宇妹进行发言,她就团队成就、本次实践之行的主题与宗旨进行说明和阐述并由衷感谢了本次实践机会。紧接着历阳镇组织委员陈晓艳致辞,她对实践团队进行了美好的祝愿,陈晓艳委员表示:“乡村振兴是国家的重要战略,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皖江工学院实践团队的到来,无疑为历阳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我们期待双方能够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历阳乡村振兴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最后是皖江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程志鹏发表讲话,他对有关方的支持和热情接待表示感谢,重点汇报分享了皖江工学院的基本情况和此次实践团队的整体情况。发言结束后大荣村党总支书记偰祖君与皖江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程志鹏就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进行授牌并签订《大学生实践基地协议书》,达成双方合作,全体合影留念。
本次挂牌仪式的顺利举行,实现了基层农业与高校的合作交流,搭建了有效的沟通渠道,加强了大学生与农村基层的沟通与联系,同时也锻炼了大学生实践能力,以做到知行合一,求真务实,推动了青年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有效结合。
7月4日下午,实践团队在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偰祖君的带领下,参观了大荣村的社区文化馆,并通过偰祖君书记介绍深刻了解到大荣村通过产业融合、资源融合、生态融合、文化融合、组织融合,打造乡村振兴五“荣”合党建品牌,确定了大荣村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组织服务力和发展推动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团队还参观了体现乡村道德治理新风尚的“积分超市”,了解到村民们以户为单位申报积分,采取个人自荐、群众举荐、组织推荐三种方式收集线索,根据大荣村“积分超市”积分评定细则进行积分累计并兑换物品,真实的感受到小积分把纷繁复杂的村级事务标准化、具象化,让乡村治理工作可量化、有抓手。将“村里事”变成了“家家事”。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在大荣村副主任施爽的带领下,实践团队来到了法治广场,首先农业法、未成年保护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婚姻法专栏映入眼帘,施爽主任表示社区还会定期举办普法讲座和咨询活动,邀请法律专家为居民答疑解惑,进一步增强了居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且为表示对村民的关怀,在青年节、重阳节、端午节等节日都会开展一系列活动,如,在今年的端午之际,举办了包粽子活动,已累计为400名孤寡老人免费提供一顿“爱心餐”,让他们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大荣村的产业建设随时代发展,切实帮助村民发展,积极增收。在对和县朱韩瓜果种植家庭农场进行实地调研中我们结束了大荣村之行。农场负责人朱斌表示,现代化农场建设,大部分果树采用大棚种植,通过控制大棚篷布的控制来实现阳光摄取,在地下铺设了完整的灌溉系统,在水肥一体化的同时减少水分的蒸发,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增加效益。除了先进的灌溉设备外,基地还配备了多种先进的农机设备。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减少了资金投入,推动农业生产的智能化、高效化发展且农场采用多样化的经营策略,灵活调整种植结构,既保证了农产品的多样性,又有效降低了市场风险。同时,他们还注重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但在与负责人交谈中,我们也发现农场“后继无人”的悲观事实。基于农业的产业特性,在品种创新、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作物采摘、产品销售等一系列环节中,时间跨度大,专业知识多、人力投入成本高,导致大部分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农业相关产业,这也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回顾整个实践过程,团队成员都深深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但也看到了希望和机遇。乡村振兴不仅仅是政策层面的宏大叙事,更是每个乡村、每位农民的切身利益所在。为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加强城市与乡村间的联系,团队成员也表示,在未来将结合自身能力与所学领域知识,持续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皖江工学院 赵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