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新闻

文物“活”起来,文化传承下去

深入了解江夏区人文历史,发掘龙泉山风景区文化内核,寻觅明九王寝历史脉络,湖北经济学院国学班与国学智慧与现代经管微专业同学组成了文物保护与历史文化宣传小分队,利用暑期开展为期两周的调研活动。在7月9日、7月14日,同学们先后前往了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市博物馆、江夏区博物馆、武汉长庭陶瓷博物馆、武汉方志馆、欧亚博物馆、荆楚金石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欣赏文物的工艺审美价值,感受荆楚历史文化的深厚魅力。

7月9日上午,同学们到达武汉市博物馆,依次参观学习 “寻迹江城——武汉考古四十年成果展”、“瓷影银光——漳州海丝贸易瓷器与银币特展”、“琴为何物——重庆三峡博物馆古琴珍藏展”等展厅。在“寻迹江城”展厅,同学们重点参观了武汉江夏地区出土文物,其中重要的有流芳街出土唐代青铜洗,龙泉山出土明代青釉瓷碗等。在镜头下,依旧可以看出明代青釉瓷器胎体上清晰的莲花瓣纹和流畅自然的线条。其口沿或弇或侈,外翻与微敛的微妙区别,带来不同的审美趣味。在第五部分“明清|近现代”展厅,同学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龙泉山明楚藩王墓的宣传电子投屏。墓中出土的“铜五供”、“金带具”等文物,设计图案精美,镶嵌珍宝璀璨,无不体现当时一流的铸造工艺水平。除展出明楚昭王墓文物外,该展厅还系统展示了二妃山明代楚藩家族墓葬中的青花瓷展品。甚至不少瓷盘和碗的器型,虽与现今瓷器相似,但其光亮度、色鲜度更精致。有的同学紧紧贴着玻璃壁,全神贯注观察细节,仿佛进入“忘我”的状态,并在观览人流量较少时,找准角度,逐一对文物进行拍摄。

午餐后,小分队成员集结来到江夏区博物馆调研。途中有一位志愿者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近些年来,江夏区博物馆在文物保护方面的举措,如文物普查、遗址修复还原等。当谈到目前文物流失现象有加剧,同学们都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通过交流,得知这位志愿者有多年博物馆志愿讲解经历,今年刚考上与历史文化相关方向的研究生,其求学实践经历,令小队成员备受鼓舞。

下午,小分队成员到武汉长庭陶瓷博物馆参观,有幸见到余长庭馆长。作为地方特色的私立博物馆,其珍藏囊括了江夏湖泗窑、马口窑所产的陶瓷器(片),展品丰富、类型众多。清晰展示了明代武昌(即今江夏、鄂州一带)制瓷业兴旺发达,技术水平高的发展状况。博物馆还收藏不少民俗旧物,如乐器、婚轿等,可谓无奇不有。小分队成员通过与文物亲密接触,近距离感受文物的温度,理解文物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参观学习之余,同学们采访余馆长,得知他最初对瓷器的喜爱,源于在湖北美术学院一位老师家中发现精美的瓷画,受到吸引。后来,他开始在民间采集陶片,有空就向专家学者请教。与此同时,他发现周围村里人大多都没去过博物馆,顿时萌生出“在自家门口开博物馆”的想法,并倾尽全力建成了博物馆。听完余馆长的创馆经历,队员们感受到了传承文化的责任,深为余老先生的事迹感动。

为完善11-13日龙泉山实地调研成果,7月14日,在队长李晓倩同学的带领下,同学们开启了新的旅程,先后前往武汉方志馆、欧亚博物馆和荆楚金石博物馆进行调研。

上午9时,小队成员顺利抵达位于汉口闹市区,毗邻江汉路与南京路的武汉方志馆。进入馆内,分外清静。工作人员介绍,其每年招待数百名专家学者。在工作人员帮助下,同学们顺利找到需要的史料:《灵泉山志》、《江夏区志》、《武昌县志》、《武汉历史地图集》等。经过队长的任务分配,队员们迅速进入状态。

在查找资料过程中,队员梁晶晶主动向工作人员咨询扫描书页的方法,经过工作人员的耐心指导,她在短时间成功掌握技巧,高效高质完成了分配任务。与此同时,其他队员也通过互联网智能端,快速、精准的查找到所需内容,细致入微地做好记录,确保每一个信息都准确无误。整个团队犹如一条流畅的纽带,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项工作,合作默契,效率倍增。

午时时分,与工作人员合影留念后,小队成员结束了上午的方志馆之旅。方志馆附近可谓是车水马龙,市井气息浓厚,小吃店数不胜数,队员们一边讨论着上午在方志馆的收获,一边感受着武汉的热闹与繁华。午餐过后,队员们经过充分休整,精神焕发地踏上前往欧亚博物馆和荆楚金石博物馆的行程。

在欧亚博物馆,体验文化差异与文化融合,小队成员得到许多启发。又前往荆楚金石博物馆,参观了拓片厅、荆楚厅、精品厅。馆内藏有各类金石器物以及石刻,其中有元末陈友谅的石刻、石碑。陈友谅据守武昌,翌年被朱元璋大军攻破。《明史》载:楚昭王桢,太祖第六子。始生时,平武昌报适至,太祖喜曰:“子长,以楚封之。”于是明楚王朱桢封于此。

7月20日,指导老师陈江月带领部分同学再次前往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市博物馆,进行文物的补充拍摄,以便团队收集到了更多完整、准确的资料。博物馆调研活动结束后,湖北经济学院国学班同学将继续探索如何让文物“活”起来,进一步深刻学习荆楚历史文化底蕴与脉络。

(湖北经济学院 吴悠然)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