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绿、蓝本是光学原色,也是南邮最绚丽的色彩,是革命的红、生机的绿、纯净的蓝。党建红、创新蓝、生态绿则是江苏盐城滨海乡村振兴的新答卷。
南京邮电大学“滨海邮梦人”返家乡社会实践团深入探寻滨海县乡村振兴硕果,开展“红色铸魂、蓝色赋能、绿色兴村江苏盐城滨海县乡村振兴三原色高耦合调研实践”。
一、红色铸魂
探寻红色文化,缅怀滨海英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践团在滨海县烈士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郭正琛不惧牺牲、舍身救人;戴秉义宁死不屈,捍卫革命尊严;顾正红以青春之躯书写工人运动的信仰篇章。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滨海革命先烈的英勇奋斗与坚定信念,铸就了滨海县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红色记忆。
寻访红色长法,志愿服务宣讲
在以烈士于长法命名的长法新村,实践团成员将在红色长法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感内化于心,在团县委指导下,志愿为五十余名返家乡社会实践各高校的大学生们介绍长法红色历史背景、村庄未来规划,充分展现了长法村在乡村振兴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讲解结束后,实践团以游戏形式,带领大学生们寻找红色地标、合影打卡,让返乡大学生们在互动中了解长法村的点点滴滴。向滨海籍返乡大学生传播红色革命文化,团队更深切接触到“红色铸魂、蓝色赋能、绿色兴村”的长法新村。
党建红引领企业强,争当“滨海老牛哥”
团队在企业调研过程中,感悟到了企业汲取红色精神、丰富党建品牌的优良文化。例如天能新材料有限公司通过“党建 经营”“党建 四带”“党建 三强”“党建 双培”等工程,涵养红色动力,打造“长青天能”;中海油江苏分公司项目建设者以党建引领工程建设,苦中作乐。团队表示将刻苦学习,争当“忠诚”“担当”“勤奋”“坚毅”的“滨海老牛哥”一员。
二、蓝色赋能
探寻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实践团队深入沿海工业园区,体验科技创新在工业领域的生动实践,走进天能新材料有限公司和滨海港中海油江苏分公司。
蓝色研新,助力电池回收
天能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废旧锂电池的回收、处置及再利用。在公司宣讲员张爱伟先生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参观天能新材料有限公司展厅,与宣讲员深度交谈中,了解天能公司在电池回收领域的独家专利技术;结合自身专业,咨询了专业与绿色新能源发展之间的关系,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当前需做的一些努力,探讨了新能源与电力、节能环保、循环利用专业知识,认识到理论与生产结合,知与行合一的发展成效。
蓝色创能,开发清洁能源
在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展厅,团队详细了解中海油的发展过程以及产业布局。中海油江苏分公司,作为清洁能源领域的先行者,勇敢挑起科技创新的担子,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实现了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从先行探索到开拓发展再到当今的创新突破,绿能港的发展历程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宛如一幅画卷在面前缓缓展开。“作为一个综合型绿色能源供应基地和重要能源枢纽,绿能港集液化天然气接收、储存、外输,燃气发电,轻烃回收,冷能利用等功能为一体。”这些创新不仅推动了国家清洁能源的发展,更以创新科技为引领,带动建设绿色企业,为滨海县的可持续发展描绘出一幅幅充满希望的未来图景。
作为滨海的龙头企业,天能公司和中海油分公司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了滨海县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推动了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三、绿色兴村
走进田间地头,团队探寻滨海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为生动实践之路。
绿色兴农,打造绿色环保模式
团队走进滨海农业示范基地瑞杰智能农业园区,以“体验式”学习深刻感受绿色发展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引擎。结合专业前沿,团队经配套数据中心、净菜加工中心、农作物综合处理中心和蔬菜大棚,重点调研智能设施蔬菜种植,与基地深入探讨将大数据分析用于农作物净菜加工、综合处理等。技术创新与农业生产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更为滨海县的农业发展开辟了一条智能化、绿色化的新路径。队员表示将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把青春的舞台搭建在希望的田野上。
绿色兴遗,传承非遗文化薪火
在滨海县唯一一所拥有6000平方首乌展示及生产融合为一体的首乌非遗馆内,团队感受到当地挖掘首乌经济与生态功效的绿色兴遗之路,通过手工制作,全息投影、触屏智能互动等声光电设备,穿越时空,感受首乌的历史渊源,体验式学习首乌本草考证、首乌花开、非遗传承、传统产业与现代健康生活。“在这里,非遗技艺得到了传承,文化薪火得以延续,乡村振兴的步伐也因此更加坚实有力。”队员吴名洋感悟到。
四、三原色高耦合,共绘乡村振兴美好图景
红色铸魂、蓝色赋能、绿色兴村,这三种色彩的交织,不仅为滨海县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科技支撑和生态保障,更为滨海乡村振兴探索出了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团队将致力学术研究与技术创新更多投向乡村振兴,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实现滨海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而努力,共绘乡村振兴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