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炎炎夏日,一群怀揣着传承红色文化、推广普通话热情的青年学子,组成了“红韵薪火,普语万家”社会实践团,他们跨越山川湖海,深入乡村社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语言无障碍,沟通无界限”的美好愿景。自7月5日起,一系列丰富多彩、意义深远的推广普通话活动在河南洛阳及周边地区火热展开,不仅点燃了村民们学习普通话的热情,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文化传承与交流的种子。
开篇:宜阳水磨头,问卷启航程
7月5日,实践团的首站来到了宜阳县城关镇水磨头社区。清晨的阳光洒在蜿蜒的小道上,队员们手持精心设计的问卷,面带微笑,走进了一户户人家。问卷内容涵盖了村民对普通话的认知程度、使用习惯以及学习需求等多个方面,旨在通过数据收集,为后续更有针对性的推广活动提供依据。村民们积极参与,纷纷表达了对普通话重要性的认识及学习愿望,一位大爷感慨地说:“现在出门在外,会说普通话方便多了,希望孙子们也能学好。”
深入:香泉村韵,敬老情深
7月7日,实践团转战至宜阳县香鹿山镇香泉村,继续通过社区调查推广普通话。并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河洛大鼓表演。河洛大鼓,作为河南地区的传统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韵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喜爱。队员们巧妙地将普通话元素融入表演之中,通过趣味横生的对话和生动的情节,让老人们在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时,感受到了普通话的魅力。老人们笑得合不拢嘴,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既新鲜又有趣,希望以后能多举办。
拓展:孟津三村行,语通民心
7月10日,实践团的足迹延伸至孟津区会盟镇的铁炉村、吕村和双槐村。他们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们面对面交流,耐心讲解普通话的重要性及学习方法。队员们还组织了简单的语言游戏,如绕口令、词语接龙等,激发了村民们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孩子们更是踊跃参与,他们的欢声笑语成为了这个夏天最美的风景线。
播种:校园润苗,普语花开
7月14日,实践团将推广普通话的阵地转移到了校园,来到了宜阳县实验初级中学和永和希望小学。在这里,他们不仅开展了多场普通话宣传教育讲座,还精心编排了河洛大鼓节目,邀请学生们上台互动,通过表演加深对普通话的理解和应用。小学生们穿着统一的校服,瞪大眼睛,认真聆听着每一个发音,那份纯真与热情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感动。
此外,实践团还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媒介资源,广泛宣传普通话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他们制作了精美的宣传海报和手抄报,张贴在校园各个角落;还开设了普通话学习专栏,定期发布学习资料、教学视频等内容,供学生们自学参考。
分散实践:星火燎原,普语遍地
除了集中社会实践外,实践团的成员们还利用假期时间,在各自同学的家乡就近开展推广活动。从北国的冰雪小镇到南疆的热带雨林,从东部的繁华都市到西部的辽阔草原,普通话的推广之火被点燃,并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他们走进乡村,走进社区,走进校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推广普通话的使命,让普通话成为连接人心的桥梁,让文化交流更加顺畅无阻。
结语:红韵传承,普语未来
“红韵薪火,普语万家”推普实践团的活动虽然已落下帷幕,但推广普通话的征途才刚刚开始。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家携手并进,共同为构建和谐、文明、开放的语言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普通话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语言,让红韵薪火照亮每一个心灵,温暖每一个家庭,普语万家,共筑中国梦。
(河南科技大学 柴紫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