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明确提出“七个聚焦”,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追求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更强调精神文明的全面提升,力求实现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足的协调统一。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品与服务的涌现,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文化自信与创新力。
以文化自信引领前行。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是民族精神的“领航之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文化自信的战略意义,积极参与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去。无论是在国际交流的舞台,还是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党员干部都要自觉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与实践者,以自身言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以创新驱动引领发展。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在新时代背景下,文化的创新不仅仅体现在内容创作上,更需要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应用,传统文化得以焕发新的生命力,呈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广大党员干部要勇于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新路径,通过不断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和水平,使其更具时代性和贴近性,以创新驱动文化的繁荣发展。
以国际视野拓展文化交流。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不仅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具备宽广的国际视野,架设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在此过程中,不仅要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文化的精髓,还要在文化交流中坚持中国立场,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与融合。通过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使其在全球文化交流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世界文化的繁荣作出中国贡献。
以体制机制优化助推文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在于建立有利于优质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不断涌现的体制机制。这不仅需要文化政策的创新与调整,还需要在文化资源配置、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改革。通过深化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文化生产的体制机制,推动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更加符合时代需求,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文化自信为基础,以创新驱动为动力,以国际视野为引领,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激发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