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商业新闻

以“常”字诀,走好民生“三问”路

新时代的征程中,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为推动民生工作开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理念,需持之以恒走实问需、问计、问效于民的“常”行之路,在“常访常听”“常纳常鉴”“常评常促”中,推动民生工作“向实向远向优”。

在“常访常听”中走稳“民呼我应、民需我为”的“问需之路”,让民生工作“向实处走”,在“知民所需”中践行“为民初心”。“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只有深入群众,聆听民意,洞察百姓的所期所盼,才能明确民生工作的着力点,以民需定民生方向。正所谓“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唯有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够“有的放矢”,科学合理地制定出契合民众诉求的民生政策,为民众谋得实惠。为此,要积极开展“大走访、大倾听”活动,深入城镇社区、乡村田野,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践行“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的理念。聚焦住房、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民生领域,贯彻落实相关政策精神,想民众之所想,急民众之所急,盼民众之所盼,实实在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在“常纳常鉴”中走通“众人拾柴、群智群策”的“问计之路”,让民生工作“向远处走”,在“集民智慧”中汇聚“发展合力”。“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在推动民生工作的进程中,充分汇集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往往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在社区建设中,居民议事会广泛征集群众意见,成功化解诸多治理难题;在乡村发展中,当地农民的经验和智慧助推特色产业兴起,实现增收致富。这些都印证了“高手在民间”的道理。为此,相关部门应搭建多样平台,畅通各类渠道,让群众的好点子、好建议能够充分表达和被采纳,增强群众的参与感和认同感。同时,要善于总结提炼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有效经验,使之成为推动民生工作的有力举措。

在“常评常促”中走实“以民为本、由民评判”的“问效之路”,让民生工作“向优处走”,在“为民造福”中提升“幸福指数”。正所谓“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生工作与民心紧密相连,民生工作的优劣人民最具发言权。正所谓“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只有让群众满意,民生工作才算真正取得实效。为此,构建完善民生工作的评价体系,将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关键标准至关重要。通过问卷调查、网络互动、第三方评估等途径,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同时,要加强对民生工作的监督考核,对敷衍塞责、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严肃追究责任,让每一项民生政策都能切实造福群众,让人民真真切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重庆市云阳县农坝镇人民政府 许冬冬)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