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3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全国所有劳动者切身利益的改革方案正式出台。从明年1月1日起各类用人单位的职工都将开始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这是党中央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利于人力资源充分利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延迟退休背后的本质:一是人的预期寿命变长。1949年的时候,我们国家的人的平均寿命大约40多岁,到新中国建立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0多岁,甚至发达地区已经达到了80多岁,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这一代人是有机会过百岁人生的,50岁退休,55岁退休,社会的社保无法支撑将近40年-50年的负担。二是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据了解,80后出生3000多万人,90后出生2000多万人,00后出生1000多万人,目前14亿人口的国家我们的出生人口只有900多万。人口发展的趋势是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低出生率。由此可见,人口的中位数大概是在38.5岁,也就是说80和90现在是中国人口基数最大的人群,但再过10年呢?再过20年呢?据预测,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突破4亿,占比超过30%;到2050年,中国的1/3以上的人在60岁以上,所以延迟退休势在必行。总体看来,我国现行退休年龄总体偏低问题突出,与人均预期寿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劳动力结构变化、人力资源充分利用等不匹配、不适应,经过长期的谋划酝酿,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大势所趋。
稳妥推进延迟退休:一是差别化延迟退休。延迟退休并不会“一刀切”,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地域差别化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进行灵活调整,比如重体力劳动者、高压力劳动者、高海拔地区劳动者,就需要因地制宜,既要确保政策符合国家的长远利益,又能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二是实行有弹性的退休制度。即设定一个退休年龄区间段,当员工到达退休年龄的最低限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这个年龄之后选择合适的时间点办理退休手续,到达退休年龄的最高限时,则必须办理退休手续。实行有弹性的退休制度,一方面可以给予职工更大的自主权,体现人文关怀;另一方面使一些有精力、有能力的人员可以继续留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余热,避免人力资源浪费。
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单兵突进”,需要一系列的配套和保障政策措施协调推进。对于与原来退休年龄相关的政策,要随着改革进行相应调整;对于改革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也需要相应配套措施及时跟进。但是,无论政策如何调整,保持身体健康,积极面对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尼木县卡如乡党群服务中心干部 刘晓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