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聚焦建设美丽中国”,为新时代新征程建设和美乡村提供了“指南针”和“路线图”。“深改”春风起,和美乡村建设要借“风”提“质”,乘“风”出“新”,顺“风”增“颜”,让“桃之夭夭,飘香十里”,成为乡土大地生动写照。
借“文明”之风为生活提“质”,造就“耕读田园宛若仙”的“十里桃源”。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村民对于更高质量的生活需求已然成为和美乡村建设的首要目标,和美乡村建设要准确把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生活才能“提质”,幸福才能“加码”。要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充分把握数字信息高速发展机遇,聚焦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领域,建立党建引领多元主体协同共建机制,深化推动各类“智慧 ”技术产品和服务进千家、惠万户。要将优秀乡村文化和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深化移风易俗,让文明新风“吹起来”,文化生活“富起来”,以“和”聚心,以“美”聚力,营造“和和相济、美美与共”的乡村文化氛围。
乘“科创”之风让生产出“新”,造就“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百里桃圃”。全会强调:“要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成都“天府粮仓”擂响“川字号”,丽水“黄金果”带出“亿元村”,都是“科创赋能,产业出新”的生动实践。要积极落实科技创新在农业生产中的“核心地位”和“战略支撑作用”,下派一批高水平、有经验、善沟通的“科技特派员”,培养一批有情怀、懂技术、善经营的“乡村新农人”,打造一批规模化、智能化、产业化的“农业新业态”。同时要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动力源”,依托农村独特“乡土味”和“烟火气”,在“土”字上谋出路,在“特”字上求不同,在“产”字上下功夫,加快培育农业生产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顺“自然”之风为生态增“颜”,造就“间梅遮柳不胜芳”的“千里桃山”。全会要求:“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美乡村建设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至高点”,擘画“桃红柳绿映山河”画卷。要充分尊重农村居民主体地位和意愿,积极推动村民节约集约、绿色低碳观念的转变,引导村民主动执笔为山“添色”,为水“泼墨”。“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和美乡村建设还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特点,遵循发展规律,坚持“量体裁衣”,保留“本性”、突出“个性”,因地制宜地展现农耕美景、特色风景、文化场景共生共融,让青山绿水更美,乡土乡愁更浓。
(重庆市永川区大安街道党建办公室 陈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