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食品,指的是一些微商通过特殊营销方式,将自制食品包装成“网红”,在微信朋友圈里销售。如盛行热销的冒烟冰淇淋、自热小火锅、脏脏包、脏脏茶、辣条等网红食品,还有那些独家自创的自制食品,都成为当下年轻人的“最爱”。
一段时间以来,不管是带货的人,还是网红的食品,很多消费者买东西都是冲着网络上的热度去的。众多网红食品品牌也随之强势崛起,备受年轻消费者青睐,网红食品成为各地消费市场的热门增长点。但消费者购买食品时,往往忽略了食品本身的品质,包括食品的原料、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地址等,由此暴露出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时传出,演绎着舌尖上的“红与黑”,也让不少人对网红食品的食品安全、虚假宣传等问题心存担忧。
各类网红食品虽然是年轻人最爱的零食,引领着饮食界的新时尚,但“萝卜快了不洗泥”,质量跟不上流量,肯定导致乱象丛生。比如,有的网红食品下足功夫售卖情怀、搞营销,却对食材新鲜与否、质量过硬与否不注重;有的借助网络平台,隐蔽兜售积压的“三无产品”……放眼望去,因细菌超标、添加剂超标等而倒下的网红食品,近几年来数不胜数。
产品畅销、爆红,本是好事,但红的方向不能跑偏。尤其是食品的安全,从采购到上桌,每个环节都马虎不得。这是底线,也是食品行业准入的最低门槛,不能因为“红”就降低要求。网络不是网络食品的法外之地,“网红”不是食品畅销的摇钱树,更不是伪劣食品的挡箭牌,没有质量做保障,只能是昙花一现,不能长久。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是百年老字号北京同仁堂药店外的一副对联。这副对联时时提醒着后来人,不是所有商家都能做成百年老店,但只要开门做生意,就要守规矩,就要有良心。一味想着“赚快钱”“做爆款”,到头来舍本逐末,肯定难逃“过把瘾就死”的厄运。
如今,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都在开始纷纷学着用互联网营销包装自己,而深谙营销之道的网红食品也该在“产品”二字上多下点功夫,别让品质成为网红食品的“硬伤”。只有产品质量过关,东西真好,才能“身正不怕影子斜”,红得长长久久。
食品安全重于泰山。食品质量是店家安身立命的根本。严格的管理规定和原料标准不应被忽视,“吃得放心,吃得安心”才是长盛不衰的秘诀。没有安全卫生、没有令人放心的品质,再多的门店、再频繁的新品也不能持续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所以,把好入口前的每一道关卡才是网红食品做大做强的制胜法则。
保证“舌尖上的安全”,还需要多方共同发力。在面对网红食品出现的食品安全卫生问题时,监管部门也要多“提出整改意见、责令限期整改”,加大惩戒力度。对于消费者来说,也要不断提高健康和食品安全方面的素养,不能盲目追“红”,只听广告宣传就购买。应该选择那些有食品成分标签的食品,购买时,也尽可能查看配料表,注意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网红食品唯有严把质量关,守住质量红线,才能有本事当“网红”,也才能有能耐不翻车,持久红遍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