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列战略部署,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南。各级党员干部要切实肩负起历史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拿稳人民赋予的“改革之笔”,在“时代着色盘”上调出“亮色”、调好“成色”、调稳“底色”,不断绘好气势如虹、波澜壮阔的“山河画卷”。
执“披星戴月,风雨兼程”之笔,淬炼发展“亮色”,绘好“无边光景一时新”的“奋进图”。“嫦娥”探天,“蛟龙”入海,国产大飞机实现商飞,新能源汽车走向世界,新时代以来,我国发展与变革的日新月异,离不开改革这一关键变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改革的“亲历者”和“引领者”,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推动改革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前进。要怀揣自我革新的气魄,勇于跳出“条条框框”“陈规陋习”,在变革中把握本质,在本质中求取突破,以“闯关夺隘”“扬帆搏浪”的劲头闯出新的改革之路、改革之法。要秉持“行则将至,做则必成”的坚定信念,切实扛牢全面深化改革的使命担当,始终做到心怀“国之大者”,常思常谋改革良策,牢记“改革不力,发展受阻”的深刻教训,敢于直面矛盾、破解难题,以“发展不停顿,改革不止步”的自我要求,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大动力。
执“精耕细作,匠心独运”之笔,提升治理“成色”,绘好“政通人和百业兴”的“和谐图”。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推动我国基层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不断推进,续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推进治理“点题明旨”,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主轴主线,将制度的“比较优势”转化为治理的“能力优势”,破解国家治理中政策法规不完善、资源配置不均、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让党组织成为治理“主心骨”“领头羊”,以党建引领凝聚居民群众、驻地机关、社会志愿者等参与基层治理的主动性,变“单打独斗”为“联合致胜”,构建共商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格局。要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抓实跨部门技术融合、数据整合、业务聚合,用高效流转的数据流、业务流、决策流、执行流“穿针引线”,在群众急难愁盼关键事上下足“绣花功夫”,推动政府治理方式变革和治理能力提升。
执“敢作敢为,善作善成”之笔,厚植为民“底色”,绘好“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宗旨图”。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人民”是改革的意义所在,“一切依靠人民”是改革的动力源泉。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准“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的价值航向,深入推进就业、教育、收入分配、医药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改革,在同人民群众的“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中找准找实改革的关键点、切入点、着力点,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民群众是全面深化改革最坚实的后盾、最深厚的基础,要全面深化改革,就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做到改革方案为人民群众谋划,改革举措征求人民群众意见建议,改革过程由人民群众监督,改革成效交给人民群众评判,只有增强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和衷共济”的宗旨意识,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改革才能获得不竭的动力。
(重庆市永川区委组织部 谭珺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