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商业新闻

书写文化传承的“民间风味”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深耕不辍,笃行致远”,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发展智慧,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探索淳朴乡风、良好民风的过程中挖掘本地文化特色,在构建基层文化体系、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乡风文明中护航基层文化发展“奋楫远航”。

立足地域特色,挖掘文化传承中的“乡土”味道。中华民族绵亘千年而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独特优势。乡土文化具备地域特色,是不断发展、完善的文化,也是当地人民智慧的结晶,反映人民的精神风貌。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需要从卷帙浩繁的历史典籍中、从一砖一瓦的变化里、从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中寻找佐证,并与本地文化相结合,让乡土“文化”讲述本土故事,让观者能从中品味出乡土味道,触摸到文化历史肌理。

扎根基层沃土,展示乡村建设中的“乡土”文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然而,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一些让人留恋的东西有时会荡然无存,一定程度上造成“乡愁”无处安放。所以,要传承发展好乡土文化,就要牢牢守住乡村建设中的“乡土”文脉。要做好物质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对承载着传统民居建筑等具有“记忆场所”的地方要重点保护;同时也要着眼于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记忆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的传承,让乡村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互融合渗透,使“乡土”文脉在文化传承中焕发生机。

延伸文化触角,鼓励农民群众讲好“乡土”故事。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农村与农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乡村巨变的见证者的农民群众,是最有资格也最能够讲好乡土故事的群体。鼓励群众自觉参与乡土文化传承,要坚持群众故事群众讲的理念,引导群众用亲切可感的乡音从民间传说、本土文化、创业历程、奋斗故事等方面讲好乡土故事;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以平民的视角、亲和的表达讲述新时代发展成就、农村面貌变迁等,增强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增强乡土文化自我更新迭代的动力。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