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商业新闻

“新中式”游:一场文化与灵魂的深度共鸣

日前,某平台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中秋假期,出行市场以短途游为主,游客对于身边目的地的探索欲望显著增强。同时,以民俗游、文化游为代表的旅游方式也成为热点,许多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活动成为很多游客的热门选择。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旅行已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迁移,更是一场心灵的寻觅与文化的沉浸。此类“新中式”游悄然兴起,备受青睐,必有其背后的支撑。

一、文化传承的彰显。

“新中式”游看起来是一种旅游风尚,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传承。“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中,兴盛始于宋朝,到明清时期,中秋已成为我国第二大传统节日。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描写了都城汴梁中秋节的热闹场面:“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可见,当时的老百姓也非常重视中秋之夜的特殊意义,他们不仅吃团圆饭、赏月,而且外出参加各种文化活动。现今,钱塘江游船上可伴着现场音乐表演夜游赏月、乌镇带领群众一起“走月亮”,诸如此类活动的开展,实则都是对古人文化习俗的一种继承。

二、深度体验的追求

相较于传统观光游,“新中式”游更加注重游客的深度参与和体验。从茶艺品鉴到书法体验,从汉服试穿到古乐欣赏,每一项活动都旨在让游客亲身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而非仅仅作为旁观者。北京多家市属公园举办汉服游园、妆造巡演、非遗展示等活动,京杭大运河上龙舟竞渡,重庆古镇准备了夜游集市,广州推出绿色低碳节能的灯会,还有多家航空公司热卖“赏月航班”……这种深度体验,不仅丰富了旅行的内涵,也让游客在互动中获得了更多的知识与乐趣,使得每一次旅行都成为一次难忘的文化之旅。

三、民族自信的增强

归根到底,“新中式”游的火爆是民族自信增强的表现。“新中式”游的兴起,反映了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钟爱和认同。游客在参与“新中式”游的过程中,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体验,更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自信和自豪感的体现。“新中式”游通过深入挖掘和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让游客在古今对话中找寻文化的根脉,实现了精神上的自我充实与超越。这种过程有助于增强人们的民族自信心,让他们更加坚信自己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此外,随着“新中式”游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追求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体验,这种趋势将进一步推动民族自信心的增强,两者之间会呈现出一种良性循环的趋势。

“新中式”游之所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是因为它不仅仅提供了一种新的旅游方式,更是在于它让人们在旅行中找到了文化的归属感、深度的体验感、时代的融合感以及情感的共鸣点。这是一种共通的情感需求,对于这种认同和需求,整个社会不妨多予鼓励、善加引导、促其深化,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让“新中式”游如同一股清流,引领我们回归本真,探寻那些被岁月温柔以待的美好。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