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现在,它被引申为一件事情最后的关键性一步。
令人深思的是,在有的地方,无论是深化改革、依法治市,还是小区建设、生态保护,一些工作年年处于“最后一公里”。时间一长,等掉了大家的耐心,也消耗了本来十足的信心。为什么“最后一公里”一直跑不完?有这样一些情况:一是盲目满足于抓一阵子、烧三把火、砍三板斧,工作稍有成绩就沾沾自喜,想歇歇脚,致使一些项目前紧后松、虎头蛇尾、有花无果。二是事不尽做,功不全用,不愿速战速决,生怕事成“庙”散,经费、编制、奖励等没有着落,于是宁愿延误工作进展也要保存一块“自留地”,作为“立于不败之地”的资本。三是缺乏久久为功的思想准备,只想当“战略家”画大箭头,不愿当“突击队”和“爆破手”,工作还没有进入尾声,就想画句号、换频道。殊不知,政贵有恒,治须有常,抓好“最后一公里”,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取得实效。
打通“最后一公里”,必须用真心。抓落实能不能知难而进、锲而不舍,是对领导干部党性原则的现实考验。唯有怀着真心为民的心态,才能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将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结合起来,防止和克服片面性、表象性、盲目性、随意性。
打通“最后一公里”,必须有恒心。干工作、抓落实特别是涉及全局性的任务,不是单场“百米赛”,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一个接一个的“马拉松”,比拼的不是瞬时的精彩,而是长久的稳健。必须拿出滴水穿石的韧劲,坚定久久为功的恒心,切不可像狗熊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或者一遇到困难、受到挫折,就畏缩不前,半途而废。
打通“最后一公里”,必须下苦功。抓工作落实是个“苦差事”,越是接近尾声越是困难重重,处理起来更为棘手。苦事不用苦心、不下苦功夫必然会一事无成。对于抓“最后一公里”工作的落实,必须做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任劳任怨、真抓实干。只有破除消极保守、“四平八稳”的工作作风,积极鼓励大胆“闯、试”,才能愈做愈实、常做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