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回望二十年探月路,从嫦娥一号第一次在月球表面留下中国痕迹,到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我国探月事业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跨越,将“嫦娥奔月”的神话变成现实,让中华民族“上九天揽月”的千年夙愿得以实现。作为青年干部,我们既当仰望浩瀚的星空,亦应踩实脚下的土地,从探月精神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将其转化为前进的不竭动力。
从探月工程中汲取“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力量,走一条梦想之路。
从孙家栋、栾恩杰、欧阳自远,到胡浩、李东、张玉花,无数研究学者筚路蓝缕,通宵分析资料,“死磕”技术难题,无畏路漫漫而修远,不惧风萧萧其道长,才换来了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六号”的相继腾空,实现了中国探月工程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青年干部应时刻牢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任扛在肩上,在各个领域、各个岗位、各个环节中攻坚克难,为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贡献“基层力量”。
从探月工程中汲取“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力量,走一条创新之路。
二十年前,我国科研人员在探月这个只有美、苏等少数国家涉足的领域中勇敢迈出第一步,每一根导线的连接、每一个器件的尺寸、每一张图纸的设计都需要经过不断试验。科研人员不断探索未知,才换来了一次次卫星的腾空。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青年干部“要自觉做勇于担当作为的不懈奋斗者,锐意改革创新。”我们应从探月精神中汲取求知探索的动力,做好“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从理论学习中不断收获新知识,从基层实践中汲取群众智慧,在工作中迎难而上,运用新思路、新方法解决基层遇到的问题,努力推动基层工作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从探月工程中汲取“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的力量,走一条奉献之路。
启动探月工程时,孙家栋院士以75岁高龄担起总设计师的重任,推动探月卫星按“绕、落、回”一步步前进,让我国航天事业越走越远,中国航天报评价孙家栋院士“年过耄耋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并时时处处践行着这份誓言。我辈也当自勉,应把时代重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怀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潜心基层、扎根基层、奉献基层,在基层的广阔天地中经历风雨,努力成长为这片热土上可堪大用的栋梁之材,让青春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绽放。
(重庆市巴南区二圣镇选调生 杨欣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