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组织部门作为培养选拔干部的重要职能部门,要积极作为、综合施策,在要素保障、培训内容、培训形式上持续发力,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
找准“支撑点”,在要素保障“多维度”上发力。高水平的资源建设,是推进高质量教育培训的重要保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始终坚持统筹谋划、改革创新、共建共享,不断加大师资队伍、培训阵地等方面建设力度,增强培训基础保障能力。要建强师资队伍,运用“自下而上”组织推荐和“自上而下”公开选拔相结合方式,破除人员壁垒、丰富师资配备,积极邀请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授课效果好的党政领导干部、知名教师、“土专家”“田秀才”等师资上讲台、到田间,真正让知识渊博、业务精通的专家学者、业务骨干来讲解示范、授课解惑。要完善制度机制,建立师资队伍动态管理机制,实时掌握入库人员基本情况,分析其研究领域、业务范围、特长优势等,并根据课程需要及时增补各方面力量;建立专兼职授课制度,设置教学内容、授课方法、授课效果等指标,定期考评授课师资,对表现突出的人员进行表彰表扬和奖励,对参与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较少或教学水平较差的调整出库。要优化阵地建设,整合党建、文化、产业、生态等资源,全力打造以县委党校为中心,乡镇党校为基础的“1 N”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格局,加强财力物力投入、历史文化挖掘,积极打造现场教学点,助推现场教学质效提升。
紧盯“着重点”,在培训内容“精准度”上发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干部,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干部教育培训不能“一锅煮”,必须做到按需培训。要强化理论武装,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贯穿于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部培训“第一课”,滚动开展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讨班、政法干部政治轮训班、习近平文化思想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专题培训班等培训班次,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政治“三力”。要突出党性教育,深入挖掘本地红色文化资源,串联革命人物事迹、村庄历史变迁等内容,精心打造现场教学点,开发红色教育课程;加强党员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政策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将警示教育纳入培训班必修课程,常态化开展“一把手”旁听职务犯罪案件庭审警示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持续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注重本领提升,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教什么”的原则,量身定制“培训套餐”,突出抓好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矛盾纠纷化解、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等干部必备能力的培训,着力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
深挖“突破点”,在培训形式“多样化”上发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训要取得实效,照本宣科不行。干部教育培训能不能吸引干部的目光、提升他们的兴趣,是影响教育培训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各级组织部门必须探索适应新时代的干部教育培训新方式,不断创新载体方式方法,整合好各类培训资源。要积极探索“线上 线下”双轮驱动,线下充分发挥县委党校主阵地作用,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东西部协作”等市内外平台,以及乡镇级党校、现场教学点等优势资源,聚焦能力提升,灵活采取集中培训、辅导讲座等形式,有序推进各类培训班次;线上运用干部网络学院、视频连线等现代网络媒介开设干部教育“云课堂”,定期学习党校骨干教授、行业专家学者优质网课,为广大党员干部充电赋能。要坚持“理论 实践”双向发力的教育培训模式,根据不同领域、层次、类别党员干部的培训需求,分类制定培训课程,深入开展互动式、案例式教学,针对性开设特色课程,适时邀请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和专家人才给参训学员作辅导、上党课、讲业务,有计划地组织学员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街道社区等地实地顶岗、挂职锻炼,着力提升干部“提笔能写、上台能讲、遇事能干”的能力本领。